選單

38歲東方神童逝世,神童濾鏡背後的人生,究竟快樂嗎?值得嗎?

據瀟湘晨報17日訊息,17日凌晨,“東方神童”魏永康的妻子付碧在天涯論壇釋出訃告,稱魏永康9日因病離世。

這個名字,很多人或許並不陌生。

魏永康出生於湖南華容縣一個普通家庭,4歲學完初中課程,8歲進入縣重點中學讀書,13歲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成為當時湖南年齡最小的大學生;17歲大學畢業後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研。

到北京讀書後,由於無法適應、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2003年,20歲的魏永康從中科院輟學。魏永康2008年與付碧結婚後,兩人育有一兒一女。付碧曾在媒體中表示,丈夫早已從木訥的“神童”變成懂得生活的丈夫,並非傳言中所說“不近人情”,而是變得開朗許多,兩人過著普通幸福的生活。

38歲東方神童逝世,神童濾鏡背後的人生,究竟快樂嗎?值得嗎?

他的童年快樂嗎?

可能只有神童自己才知道。

隨著他的離世,也許我們永遠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熟悉我的人應該知道,我是個老師。

某天我教五歲的弟弟認字,晚上我想考考他,你今天學到了什麼?他想了一下說,我會了用糖吸引小螞蟻,我說不是這個,他說我學會了帶小弟弟看一本書……他說了好幾件事就是沒說識字的事。

原來識字在孩子的心中並沒有用糖果吸引螞蟻重要。我突然意識到,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真的和大人不一樣,

孩子的世界自成一個宇宙

我的很多學生家長,或許是因為南通實在太捲了,過分焦慮。

每天給孩子佈置如山的作業、習題,統計正確率,動輒打罵,難道人人都要培養出個神童嗎?

人人都能上清華北大嗎?

38歲東方神童逝世,神童濾鏡背後的人生,究竟快樂嗎?值得嗎?

心理學家河合隼雄的《孩子的宇宙》中寫道:

“大人們往往被孩子小小的外形所矇蔽,忘卻了他們內心無限廣度和深度的宇宙。大人們急於讓小小的孩子長大,以至於扭曲了孩子內心廣闊的宇宙,甚至把它破壞得無法復原。”

我國古代有類似《傷仲永》的神童故事,這些故事始於神童的童且神,也止於神童的童——

一旦脫離童稚,神童終究泯與眾人

。那些小小年紀會吟詩作對的神童們,他們的父親必會大喜過望,帶著他們四處“巡迴演出”,讓他們成為炫耀的道具和獲利的工具。

這個過程中,我看到了成人的炫耀,看到了眾人的好奇,看到了不求學就會平庸的事實。唯獨沒有看到對孩子的尊重——把孩子當“人”去問問他們的感受。有誰去關注孩子自己的感受呢?孩子是真心歡喜還是疲憊困惑?我們不得而知。

我們只看到他們的父母讓他們做著成年人喜愛的事情,說著成年人喜歡聽的話,被迫思考成年人才應該思考的問題。

38歲東方神童逝世,神童濾鏡背後的人生,究竟快樂嗎?值得嗎?

更何況,魏永康先生並不算傷仲永,他被中科院勸退之後,學會了自理。考上了北工大研究生,畢業在上海航天所工作,後因結婚辭職南下,工作賺錢養家。著實令人佩服。

但有一點沒錯,父母們與其拔苗助長讓孩子學習,不如操心孩子衣食住行,加強體育鍛煉,注意營養和健康,只要活得久,成名成家為時不晚。

我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每一個階段的意義,童年的意義應該是享受漫遊的快樂和構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我們甚至不會注意到,我們家中新買的那張嬰兒床上,有一件神奇的事正在發生。就在那兒——嬰兒床的欄杆後面──世界正在被創造。”

兒童建構自己的世界觀應該是快樂自由、循序漸進的,如果不尊重未成年人的感受,強迫他們按照成人世界的規則說話做事,那他們豈能體會到快樂?

人的一生有很多需要學的功課,不只是數理化,也不只是中學大學研究生,也包括日常的生活自理、人際交往……每門課都要及格,從前沒學好的以後可能還需補課。

魏永康英年早逝無疑令人惋惜,不過如果真如他妻子所說“他從神童變成懂得生活的丈夫”,算是在生命結束前修完了生活這一課,也是不幸中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