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天命”,究竟是什麼?

在《論語。為政第二》中,孔子用一段話,總結了他的一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把自己的一生分為六個階段,我們今天專門聊一下其中的“五十而知天命”,這句話就是說孔子到了五十歲就知道天命了。關鍵問題是,什麼才是“天命”呢?我們自己的天命又是什麼呢?

“天命”,究竟是什麼?

劉寶楠先生在《論語正義》中引《漢書董仲舒傳對策》曰:“天令之謂命”。天命就是天的命令。那什麼是天的命令呢?劉寶楠先生說:“知天命者,知己為天所命,非虛生也”。知道天命的人,他知道自己出生到這個世間,不是無緣無故來的,而是上天委派他來的。也就是說,孔子到了五十歲的時候,才知道自己來到這個世間,到底有什麼使命,到底要做什麼事業。我們經常說“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個“用”就是天命,但自己到底有什麼用?別說到五十歲了,我們很多人可能到死都還不清楚。

那孔子的天命究竟是什麼呢?

“天命”,究竟是什麼?

其實現在我們大家都知道了,孔子來到這個世間的使命,就是“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他也真正做到了,所以後人稱讚孔子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仲尼就是孔子,孔子就像世間的一盞明燈,照亮我們的漫漫長夜,如果沒有孔子,那我們連基本的是非善惡標準都沒有,就更不懂得聖賢之道了。

周朝的文王、武王、周公都是聖賢,但自從周朝衰落以後,一直到孔子這一階段,中國就沒有聖賢出世了,如果沒有人傳承,聖賢之道就消失了。聖賢之道講的就是自然規律,如果沒有聖賢之道,社會就亂了。所以孔子到五十歲的時候得到《易經》,開始學《易經》,他才知道了自己的天命。《易經》是我們中華文明的源泉,所有諸子百家的思想,都離不開《易經》,都是《易經》思想的分支,正是《易經》讓孔子更加明確了他的人生使命。

“天命”,究竟是什麼?

所以孔子的天命,就是承上啟下,將聖賢的教育傳播到天下,並且孔子也不負天命,他真正做到了。

那我們現在人的天命是什麼?每個人的使命未必相同,這個要靜下心好好思考一下,一旦想明白了,知道自己的天命了,就要持之以恆地做下去,這叫替天行道。

優質課程彙編集錦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