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入圈第N天(第7期):干預到底干預個啥?

讀懂星星的語言,喚醒孤單的孩子!

嗨!大家好,我是少年的名字。《入圈第N天》系列是為了幫助剛入圈的家長快速理解自閉並制訂干預計劃的系列文章。該系列已釋出了6期,因為我在自閉症底層邏輯的研究上取得突破而中斷,目前重拾這個系列,歡迎大家回看往期。

由於近期網路上一些呼籲躺平和反干預的言論盛行,所以這一期的主題就來講講干預:干預到底干預個啥?

讓我們開始吧!

入圈第N天(第7期):干預到底干預個啥?

什麼是干預?

自閉特質的本質是一種偏離

,所謂的干預就是(家長、老師)主動

介入孩子的世界

,幫助孩子

克服偏離

更好地融入社會。

反之,放棄干預,直接躺平,就是放任孩子在偏離的影響下艱難地融入社會,這話寫出來就感覺哪兒哪兒不對。

干預不等於機構干預

干預經常被曲解為機構干預,這是概念混淆。近期特別有批人喜歡玩弄這套話術,所以這裡要講清楚,

家庭干預也是干預。

比如孩子發呆,家長主動發起有趣的話題,把孩子從當前的狀態下拉出來,這是不是干預?明顯這是干預。

干預無處不在,不是去了機構才算干預,

一切幫助孩子克服偏離的行為都是干預。

但干預是有技巧的,如果方法不得當也會造成無效干預甚至是反效果,所以干預需要相應的專業技巧。擁有這個技巧的,可以是家長,也可以是老師。(注:這裡的老師不限特教老師)

我並不反對機構干預。

因為每個家庭都有獨特性,一部分家長掌握不了干預技巧,一部分家長時間精力不夠,這時候選擇機構干預不失為一種選擇。

雖然我不反對機構干預,但同樣強調機構和老師要對得起家長花的每一分錢。

自閉干預圈子魚龍混雜,有些老師連獲得孩子信任都做不到卻盲目上崗,還有機構配套各種榨乾家長的圈錢套路,甚至同診斷機構存在利益輸送關係,干預機構亂象亟需治理。

為何會有干預無用論?

認為干預無用的,主要是兩種狀況,

一種是智力可以駕馭偏離,認為不干預也能好;一種是智力無法駕馭偏離,認為干預了也沒用。

智力可以駕馭偏離

智力和自閉特質存在博弈關係,當智力可以駕馭偏離時,這部分孩子即便不干預,也能在成長過程中透過“碰壁-反思-自我調整”,最終融入社會。

這類孩子不干預也能融入社會,但會顯得有些古怪。這就好比射箭,正中靶心是10環,但偏了一點9環,你也不會覺得有問題。這就是為什麼穩態的家長會認為干預無用,因為所謂的

穩態不是消除自閉特質,而是帶著特質融入社會。

入圈第N天(第7期):干預到底干預個啥?

這裡的典型是NN爸,他家的娃很典型的AS,看似自閉特質很重,但隨著智力的展現,孩子逐漸克服偏離帶來的影響,帶著自閉特質融入社會。他口中的摘帽也是這個意思,並不是消滅特質,但經常被誤解。

所以在NN爸的理論中,強調家庭陪伴,孩子就逐步融入社會。如同這個系列第6期的觀點,NN爸基於自己孩子的成長經歷會對自閉症過於樂觀。現實中不是每個孩子都是NN,過度強調單一案例會耽誤另一部分孩子。

我對NN爸的評論一直是很剋制的。他不是壞人,他的方向存在缺陷,但考慮到目前譜系的診斷範圍遭誇大,而且深度陪伴符合部分發展學派的內容,並不是純雞湯。所以確實幫助了一部分家長重拾信心,後續不少孩子也透過深度陪伴實現摘帽,但一切取決於孩子的能力。

如果雞湯有用,那麼它算藥嗎?這句話並不是支援NN爸,而是我對他的評價。我希望他能跳出NN的個例,更全面地認識自閉,這樣才能對得起每一位關注他的家長。

智力無法駕馭偏離

智力無法駕馭自閉特質的情況比較複雜,主要三種路徑,分別是:智力低下,自閉特質過重,多巴胺中位線兩極化。

其中認為干預無效的主要智力底下群體。我經常說,這類孩子就算拿掉自閉特質,他們能融入社會嗎?面對低重典的孩子,父母也相當艱苦。

由於受限於智力,他們的興趣無法因為能力的提升而轉移,造成了刻板行為嚴重,生活不能自理。一部分家長早期去過機構干預,花了大錢但收效甚微,在看到一些不用幹預就能脫圈的例子後,認為自閉干預無用。

其實他們犯的是和NN爸爸相同的錯誤,即

用自己的個例,推導整個自閉譜系障礙群體。

更有一部分家長出於失衡的心理,無視自閉症的差異化特徵,開始造謠抹黑干預,呼籲直接躺平,他們同樣成為了自閉症亂象的一部分。

干預到底干預個啥?

講到這個問題,我總結了6點:

繞過刻板行為輸入知識;

學會佛系對待生活中喜怒哀樂,避免情緒波動;

情緒波動下用不令人討厭的方法宣洩;

拓展興趣避免單一的刻板,形成廣泛的刻板;

改善邏輯思維切換,早點能從學習中獲得樂趣;

給孩子找朋友,能像正常孩子的一樣體驗生活。

繞過刻板行為輸入知識

自閉特質的本質是一種偏離。很多閉娃存在刻板行為、神遊和缺乏秩序感的情況,這就是偏離帶來的負面影響。孩子要融入社會就需要學習,如果繞不過這些負面影響,怎麼實現認知的提升。

ABA也好,PCI也好,都在嘗試繞過自閉的負面影響把知識有效地輸入給孩子。如果家長不掌握相應的技巧,自然就發現教孩子既艱苦又低效。

關於現行干預體系是如何起效的,我有一期專門分析:

往期回看

避免情緒波動

我講述過自閉症的核心問題是:負責情緒的泛多巴胺系統波動過大所致。所以只要爬出認知的坑,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情緒。

這一共識在我群裡形成了新的名言:

智力是自閉的解藥,情緒是自閉的毒藥。

比如最近家長群瘋傳的影片(我就不放原影片了):

入圈第N天(第7期):干預到底干預個啥?

影片資訊描述這是孩子第一天上學,面對陌生的校舍、師生,泛多巴胺系統中負責焦慮感的血清素(5羥色胺)大幅下降,擊穿大腦對情緒的控制點後直接陷入崩潰。

也就是說,閉娃的情緒一旦波動起來就如同洪水猛獸,你是遏制不住的。最好的做法就是在情緒失控前,將情緒控制在一定的區間內。我看了這個家長的其他影片,其實孩子沒少在機構干預,但現行的干預體系對孩子的情緒控制作用不大,這需要一點點消除孩子對陌生環境的焦慮感才能實現融入。

作為一名特質攜帶者,可以告訴家長這塊的終極答案是:

穩態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的情緒管理,學會不care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放得下得失,人生路才會順利很多。

用不令人討厭的方法宣洩

之前的文章解釋過,刻板行為是焦慮狀態下的自我平衡行為。但有一些刻板行為會令別人無法接受,比如有個孩子會上課的時候站到桌上去拔牆上的釘子,他對釘子的痴迷讓別人無法接受,因為我們刻板行為的接受程度是不影響其他人。

所以如果孩子的刻板行為影響其他人,就需要幫助他建立一種不影響其他人的刻板行為進行替代,比如轉筆、扣手起碼不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拓展興趣避免單一的刻板

發展學派非常強調興趣的拓展。以水為例,有些孩子對水痴迷,家長就可以從水講到船,從船講到航海,航海講到荷蘭,荷蘭講到風車。順著孩子的興趣延展,讓孩子喜歡一條邏輯鏈上更多的東西,不在一個點上過度痴迷。興趣拓展後,既豐富了知識,也能與更多人形成共同話題。

改善邏輯思維切換

前不久的一篇文章裡,我係統地提出自閉特質與邏輯思維切換障礙的關係。目前這篇文章的閱讀量已經甩開了鄒小兵的診斷過程分析一路狂飆,可見是獲得了大部分家長的共鳴。非常高興的是,數週後就有看到某專業公眾號已經在把我的觀點融入了文章,說明這一問題正得到全行業的重視。

邏輯思維有多重要?以及如何改善?這裡就不復述了,我留了傳送門,沒看過的家長自行領取:

往期回看

給孩子找朋友

自閉特質就不能交到朋友嗎?也不是,還是看偏離程度,只要孩子別太不出格,父母可以物色性格溫順的同學,主動向他們表示友善,同他們家長打好交道,多邀請到家裡來玩,幫助孩子尋找朋友,創造機會建立友誼。

有了朋友,一方面朋友間的磕磕絆絆給了孩子更多社交試錯的機會,一方面也可以給孩子一個更完整的童年。有機會給大家講講我童年的尷尬事,譜系的社交真的是在挫折中蝸牛爬行。

干預方向的選擇

以我對自閉症和干預體系的理解,靜態認知差的孩子早期適合ABA,等追上認知進度後要中斷DTT;如果是佛系或中性的孩子,適合發展學派;如果前兩個問題同時存在,優先ABA,在靜態認知達到一定水平後再採用發展學派。而驢系的孩子,目前沒有特別針對性的干預體系,主要也因為驢系症狀更像多動症,更多是給他們強調規則意識。

備註:靜態認知就是知識積累,低齡童主要表現在識物能力,DTT在這方面無疑是最高效的,但追上同齡人後繼續DTT則會阻礙邏輯思維切換。所以DTT適合階段性追趕靜態認知進度,但長期以來會有更嚴重的副作用。

寫在最後

躺平?

如果你真累了,

躺下歇會兒沒有問題!

但想躺下不起身,

孩子大了怎麼辦?

孩子青春期怎麼辦?

即便是穩態的孩子,

成長過程中就能一帆風順嗎?

我做我力所能及的,

絕不能讓自己後悔。

我有個家長整個3歲都在機構表現得不錯,看了我的文章後意識到機構不能解決面對陌生環境的焦慮問題,加上她的孩子本來就是佛系,於是硬著頭皮4歲回到幼兒園。

頭幾天每天都是煎熬,可能情況比上文發的影片好一些,老師是各種暗示,就差把“你孩子是自閉症”貼家長腦門上了。但磨了近3個月,環境不再觸發孩子焦慮,孩子開始融入集體環境。孩子媽告訴我,之前她陷在舒適圈不願出來,是因為意識不到情緒是自閉特質的核心問題。在機構裡是不會出現的,因為特教老師時時刻刻控制著孩子的情緒。現在離開舒適圈,每天都能看到進步,但也感覺到路還很漫長~

其實

融合也是一種干預

,只是執行干預的主體成為了老師。我們無法操控老師的行為,但可以處理好與老師的關係,引導老師用包容的心態關懷孩子。我群裡好幾個家長報名了班委會,就是意識到自己孩子要給老師添麻煩,只有自己多做點配合老師,才能開口讓老師多擔待點自己孩子。

上面這些都是干預!

再次強調,不是隻在機構裡的才算干預!一切幫助孩子克服偏離的行為都是干預。

譜系裡,確實有那麼一批孩子,他們不必干預或是干預無效。但更多的孩子,你在背後推一把,他們會走得更順,發展得更好!

別人要躺平,那是別人的事情,可能別人有別人的難處。我表示理解,但不會苟同。別人更不必來說服我,畢竟孩子是我的,而我會努力到底!

別被我的煽情文字帶偏了,這篇不是雞湯文。

文中總結的6點是核心觀點,所有的干預圍繞著6點

,如有遺漏的以後會補充。6點背後的邏輯,在我先前的文章都有分析,但我覺得沒必要逐一索引,只挑了兩條重點做了連結,大部分干預的具體做法都散落在往期的文章裡,後續文章也將進一步梳理。

最後,這篇文章你可以不點贊、不分享、不打賞,但推薦你

收藏

這篇文章!當你迷茫的時候翻出來看看,明確干預的方向!當你累了想歇歇的時候翻出來看看,提醒自己休息完了還要打起精神做好家長!

入圈第N天(第7期):干預到底干預個啥?

公眾號底部選單整理了往期文章

方便家長取閱

知乎號:讀星星的少年

貼吧號:少年的名字

B站號: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