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小敏拋下兒子跑到北京,是不是太自私了

文/湯小小

01

最近在追《小敏家》,在這部劇裡,周迅的演技和穿搭都是亮點,好多號都寫過,今天咱就不講這些。

小敏這個角色,跟之前國產劇裡的中年女性相比,有很大不同。沒有雞飛狗跳,沒有歇斯底里,更沒有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竄下跳罵爹罵娘,甚至,她連飯都不會做,她一做飯,兒子就擔心她。

怎麼看,都不是傳統意義上合格的媽媽。

特別是她當初離開九江,獨自一個人到北京,沒有帶著兒子,更是成為很多觀眾吐槽的點,很多人說她自私,居然不管兒子。

本來這部劇我沒有太多想寫的,但追劇時看到這些彈幕,忍不住要來掰扯一下。

當初小敏離開九江,是因為和蘇老師通訊談文學,被所有人誤以為出軌,事情鬧得很大,別人還編了順口溜來嘲笑她。婚姻本來也出了問題,所以她乾脆離了婚,一個人到北京闖蕩。

離開,對於小敏來說,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不然她會被唾沫淹死,職業上也基本沒有上升通道。

但是觀眾覺得,她這樣做太自私了,她離開可以,但應該把孩子帶著,怎麼能把孩子丟給金波這樣的爸爸呢?

小敏拋下兒子跑到北京,是不是太自私了

這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了。

一個人去北京闖蕩,是件多麼艱難的事情,必須全力以赴,把所有精力都花在工作上,才有可能站住腳跟。

劇裡沒有講小敏當初有多艱難,但她那麼大年齡還不會做飯,可以想象,在北京獨自闖蕩的那些年,她是不做飯的。

一個人不做飯不是因為懶,更多可能是沒有時間。工作本來已經很忙了,她做到主任護士,一定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業餘時間還在學英語,等於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工作和學習了。

吃飯這件事,估計要麼在醫院食堂解決,要麼吃外賣,反正,自己是沒有時間做的。

小敏拋下兒子跑到北京,是不是太自私了

02

如果她帶著孩子呢?

別說做到主任護士了,估計連活下來都艱難。在北京這樣高消費的城市,一個人帶著孩子,也意味著沒有辦法全身心投入工作,沒有高收入,孩子跟著她,就是兩個人一起吃苦。

孩子放在家裡,是外婆幫忙照顧,比跟著媽媽到北京,其實還要好一點。不管怎麼樣,一日三餐是有保障的。

虧欠孩子嗎?當然虧欠,所以兒子到北京後,小敏想盡一切辦法彌補,想把缺失的那些母愛都補給孩子。

事實上,後來兒子也確實享受到了她奮鬥的好處。

如果不是她離開九江,一個人到北京打拼,兒子後來想上清華就沒有那麼容易,也沒有辦法到北京的學校補習。

這些,都是她提供給孩子的。

小敏拋下兒子跑到北京,是不是太自私了

包括孩子後來的人生,因為媽媽在北京,孩子也算是北京人,他的路就會更寬一些。

劇裡,家駿曾經跟媽媽說,小時候他經常想,為什麼只有他的媽媽離開。

彈幕裡有人說:你媽媽離開是給你掙北京戶口啊。

雖然是調侃,卻是大實話。

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可以一邊陪孩子一邊努力奮鬥。有些人,就是隻能選一樣,要麼選擇奮鬥,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要麼陪孩子,一事無成也無所謂。

小敏選擇了前者,遇到問題時,她首先是自救。

也正因為這個自救的行為,她變得越來越好。在她變好的那段時間,孩子吃了很多苦。但後來,她有條件來彌補孩子吃的苦,孩子可以站在她的肩膀上,走得更遠。

如果選擇後者呢,孩子是有媽媽的陪伴,可媽媽狀態不好,孩子又能好到哪兒去?說不定孩子長大後,還會抱怨你一事無成,拖他後腿。

況且,以她當時的情況,不一定爭得到撫養權。

小敏拋下兒子跑到北京,是不是太自私了

03

作為一個寫作者,經常會遇到讀者傾訴,很多讀者的問題和小敏一樣。婚姻有問題,想離開,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辦法帶走孩子,留下孩子又怕孩子受委屈,不知道怎麼辦。

有些人選擇寧願爛死在婚姻裡,也要留在孩子身邊,讓孩子少受點委屈。

這份愛確實很感人,但作用有限。

一個家庭裡,如果媽媽過得不好,孩子也好不到哪兒去。媽媽會抱怨,會有無窮無盡的負能量,這些都會傳遞給孩子。

而且,媽媽為孩子付出那麼多,對孩子也會有牢牢的掌控欲,哪一天孩子讓自己不滿意了,就會道德綁架,會跟孩子說:我為了你,受盡委屈,你怎麼不知道感恩呢!

孩子心裡想的其實是:媽,你離婚吧,你別為了我犧牲,求求你了。

有媽媽的保護,孩子確實會少受一點點委屈,但放到整個人生裡,這太微不足道了。再說,小時候的委屈,有可能是陰影,也有可能是加分項。

小時候窮過,長大後會沒有安全感,但也會更努力地賺錢啊。小時候生活條件好,安全感是有的,但也可能被別人輕易地騙錢。

小時候有媽媽陪,安全感比較足,但也有可能不獨立,事事依賴媽媽。小時候媽媽不在身邊,安全感沒那麼足,但也有可能更獨立更有主見。

小敏拋下兒子跑到北京,是不是太自私了

人生怎麼說得準呢。

有些人為了孩子做種種妥協,不一定是真的為孩子著想,可能只是給自己找的一個藉口。

畢竟,留在原地不動,是最省力的選擇。

我不是說,媽媽可以不管孩子。媽媽當然要管孩子,要盡到一個媽媽該盡的責任,只是,當生活出現大的變故,暫時沒有辦法陪孩子的時候,只要孩子有妥善的安排,媽媽可以先全力以赴自救。

等媽媽好一點了,隨時可以陪伴孩子。而媽媽的好,最終也會讓孩子受益的。

離婚時,金波和小敏爭撫養權。但後來小敏在北京過得不錯,金波反而主動讓兒子住在媽媽家,兒子也更喜歡媽媽。

試想一下,如果媽媽過得不如意,整天抱怨,兒子會喜歡這樣的媽媽嗎?

人生很多時候,就是一道選擇題,而且還是單選題。

既然是選擇題,就要衡量利弊,哪個方式對自己和孩子最好,就選哪個方式。中間會有痛苦,那是選擇的必然結果。

如果因為痛苦就不做選擇,那就是把自己的命運交到別人手裡。一個人連自己的命運都掌控不了,再愛孩子,又能給孩子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