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上班啦媽媽》:我是個媽媽,我躺不平

六一節,國家公佈了三胎放開政策;緊接著,又有人大代表建議把產假延長到3年。

這個政策真的讓女性們坐不住了。一個娃3年,3個娃9年,就問問哪個企業能養這樣的女員工,這不就是讓女性找不到工作的節奏嘛。

前幾天,有個讀者私信我,說她正面臨要不要辭職當全職媽媽的難題,讓我給她一個建議;我看完發給她一個連結,是我在“那些成為全職媽媽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裡的回答。

我告訴她,先看看成為全職媽媽後的,可能會面臨的難題,以及未來的出路之類的,讓她再做考慮。

作為過來人,為什麼我沒有給這個讀者比較明確的建議呢?

是因為我知道,成為媽媽後,辛苦就是人生的底色,只是你選擇哪一種方式辛苦而已。

話說回來,身邊很多全職媽媽,最近也慢慢走向了職場媽媽之路,原因大概也都是不想失去自我。只是她們選擇的職場之路,也是要最大可能去兼顧家庭,算是夾縫中求生存吧。

那麼,重回職場後的生活會怎麼樣呢?是不是就煥然新生了呢?

最近愛奇藝開播了一檔新節目《上班啦媽媽》,就聚焦了一些媽媽們重返職場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從把人生主場從家庭轉向職場後的媽媽們,人生的實態。

主持人陳銘說,這個節目是想讓大家看到:

“當職場和家庭撞擊在一起,會有什麼火花。”

我的理解其實應該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難題:“媽媽們怎麼去平衡事業和家庭”。

看完後忍不住感慨,這個時代對女性的push真的是無止境啊;媽媽們除了雞娃,還得雞自己。

我的看法是:

除了鼓勵女性追尋個人價值,媽媽這個光環下的隱形壓力,更需要被看見。

《上班啦媽媽》:我是個媽媽,我躺不平

01每個能平衡家庭和事業的女性,都需要一個家庭支撐體系。

節目觀察嘉賓裡,有個獵聘集團的老總,提到在如今的招聘中,HR常會問到的問題——“你家裡的支撐體系好不好?”

《上班啦媽媽》:我是個媽媽,我躺不平

熱依扎問他:“這個問題是隻會問女性,還是一樣會問男性”。

他回答說:“也會問男性”。

陳銘一針見血地分析道:

“如果說一個男性去工作,家庭支撐體系中,媽媽是很重要的一個支撐的來源;但媽媽去工作時,爸爸好像不承擔這種先天的倫理責任”。

《上班啦媽媽》:我是個媽媽,我躺不平

確實如此,在現實社會里,女性往往是預設的男性的家庭支撐體系了。

比如學校有什麼事,孩子有什麼頭疼腦熱,老師一定是首先聯絡媽媽。

反過來,當媽媽們需要家庭支撐體系時,爸爸似乎沒有成為這種必選項。

就像節目裡幾個媽媽們因為忙事業,遇到無法兼顧孩子的難題時,統統都是在電話求助父母,觀察嘉賓乃萬困惑地問:“她老公呢?”

《上班啦媽媽》:我是個媽媽,我躺不平

被彈幕裡刷屏喜歡的陳瀟雨,長了一張顏值極高的臉,最讓人羨慕的是,沒有被生娃摧毀過的痕跡,少女感滿滿。

《上班啦媽媽》:我是個媽媽,我躺不平

每天她都第一個到辦公室,臉上也都是鬆弛的表情。而其他兩個新入職的媽媽,都是在早晨忙孩子的焦頭爛額結束後,匆匆趕往辦公室。

同為媽媽,陳瀟雨為啥這麼舒服的狀態呢?因為她家裡有保姆帶娃,上下班老公接送。

試問幾個媽媽,能擁有這樣安全無憂的大後方。

多數的媽媽,或是活在像丁莎莎一樣因為拖累老人滿懷愧疚的情緒裡,或者是像儲晨一樣活在沒人幫忙咬牙硬撐的生活撕扯裡。

《上班啦媽媽》:我是個媽媽,我躺不平

然後,可能又會有一種聲音冒出來:“既然這樣,何必讓自己這麼累呢?”

《上班啦媽媽》:我是個媽媽,我躺不平

所以看著幾個媽媽們在廣告公司加班拼搏的身影,獵聘老總脫口而出:“我覺得她們3個最後都不會留下來”。

不是能力夠不夠的問題,是她們最終會因為無法承受這樣高強度的工作,而選擇放棄。

《上班啦媽媽》:我是個媽媽,我躺不平

回到節目開始時的那個調查,彷彿也預見了這樣的結果。媽媽們在職場上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精力不夠,無法兼顧家庭和事業。

《上班啦媽媽》:我是個媽媽,我躺不平

很贊同一位豆瓣網友所說:

“最佩服的人就是家庭事業平衡的很好的媽媽。但這些永遠離不開其他家庭成員的給力成全。還需要多少年才能讓整個社會明白:育兒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

比起問媽媽怎麼平衡家庭和事業,不如好好想想怎麼幫媽媽們分擔一下肩上的擔子。

《上班啦媽媽》:我是個媽媽,我躺不平

02躺平的媽媽,和內卷的媽媽,哪個更焦慮?

最近有個流行詞叫躺平,躺平是什麼意思,在我看來,是低慾望,低努力的代名詞。

媽媽們能躺平嗎?躺平的媽媽們,能不焦慮嗎?

我想是不能的。

內外都會有些聲音,喊你趕緊爬起來。

不管是趕緊去找份賺錢的工作,還是爬起來把家裡的地板拖幾遍。

《上班啦媽媽》:我是個媽媽,我躺不平

生娃和雞娃,總有一個你要拼盡全力。

職場和家庭,你最好能都遊刃有餘。

否則就會有人指責你:“你看看你,怎麼當媽的啊!”

躺平的媽媽,在很多人眼裡,配不上媽媽這個身份。

那爬起來,認真內卷的媽媽們,是不是就不焦慮了呢?

當然不是。

節目裡有個媽媽我很喜歡,叫cici,她入職了一家廣告公司,在一個給高跟鞋策劃的時候,想到了一個創意點:“一直前進,就是我的舒適區”。

《上班啦媽媽》:我是個媽媽,我躺不平

這句話直接讓伊能靜大喊被戳中,說實話,這句話一瞬間也特別戳中我,確實是很積極正面的人生觀。

《上班啦媽媽》:我是個媽媽,我躺不平

但回過頭看,是不是每個媽媽,都要喊著這個口號前進呢?

我覺得還是得視自身情況而定。

03怎麼做媽媽,不需要被標籤所定義。

傅首爾在節目裡說的一段話我很贊同,她說,自己之所以能夠比較自在地做好媽媽這個身份,是在她明白,自己可以不用和別的媽媽一樣的方式來帶娃。

比如,在她身邊很多媽媽都帶娃做烘焙,但她卻不喜歡,她會選擇陪娃做自己也喜歡的事,然後自己也不會感覺難受的同時,也讓娃感受到了快樂。

當媽的方方面面,其實都不應該被標準化定義。媽媽這個身份,更是如此。

《上班啦媽媽》:我是個媽媽,我躺不平

陳瀟雨在節目中有個創意短片,說一個女孩小的時候想學畫畫,媽媽不同意,讓她學好語數外就好;當她生娃時,婆婆說,換個離家近的工作照顧孩子更好;然後老公對她說:“保持自己喜歡的狀態就好”。

不委屈自己,不向其他各種觀念的捆綁妥協;遮蔽外界的雜音,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才是每個媽媽最好的選擇。

《上班啦媽媽》:我是個媽媽,我躺不平

這個社會很喜歡誇獎媽媽,說媽媽是超人,媽媽很偉大;其實媽媽們最需要的不是言過其實的誇獎,而是恰到好處的理解、肯定和幫助。

不是揹著標籤被迫強大,而是自在地做自己,主動地成長。

《上班啦媽媽》:我是個媽媽,我躺不平

我是柚子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正面管教講師。

專注育兒相關的書評、影評、熱點事件分析;擅長兒童心理學、個體心理學;

歡迎關注@柚媽書影世界,一起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