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生孩子並不是越早越好!若做不到三點,彆著急當爸媽

在我們大家的印象中,早生孩子早好,身體也恢復得快,晚生孩子則問題一大堆,我曾經也深以為然。我的一位閨蜜,22歲和男朋友私奔,去南方打工,兩年後回來了,帶著孩子三個人回來的。家裡人沒辦法,操持著給他們結婚了,但好景不長,結婚一年多,兩個人因為教育兒子而出現了分歧,經常吵架。男方還會對老婆下手,有次聚會我看到閨蜜胳膊上一片淤青。

生孩子並不是越早越好!若做不到三點,彆著急當爸媽

後來他們離婚了,兒子歸媽媽。閨蜜非常疼愛兒子,捨不得打,捨不得罵,總覺得自己沒給他一個完整的家。在她的溺愛下,孩子越來越叛逆,不僅不尊重她,上學後還拉幫結派打群架,有次參與搶劫被抓進派出所。每次說起來孩子,閨蜜都是滿腹愁容,無助又絕望。也許她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還能怎麼辦了吧。因為孩子的緣故,她也一直沒有再婚。

我們現在的家庭,很多人開始重視家庭教育,認為給孩子吃飽穿暖,滿足他的物質需求,並不是最重要的,還要關注他的心理發展。避免走上彎路,但越這樣想,卻有時往往不得法,孩子更容易出現你不想看到的問題,比如打架鬥毆、逃學、離家出走等。

生孩子並不是越早越好!若做不到三點,彆著急當爸媽

文章開頭的李玫瑾教授的採訪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成年後出現的問題基本是幼年時父母的撫養方式出現問題。因此,如果你打算要孩子,不是越早越好,要寶寶先考慮好三點,做不到別急著生,彆著急當爸媽。

1、是否有足夠的耐心來陪伴TA?

孩子出生後,需要爸媽足夠的陪伴。我們可能要放棄以前的很多愛好,來全身心的撫養孩子。比如,有了孩子後,你有多久沒去KTV了?有了孩子後,你有多少次沒參加閨蜜的“週末趴”了?有時間就想在家趴一趴,睡一睡。

孩子在出生的頭三年,是建立信任和發展依戀關係的關鍵期。主要照料者(媽媽和家人)要多陪伴,進行“高質量陪伴”,而不僅僅是照顧他的吃喝拉撒,還有陪他玩耍、聊天等等。

幼兒期的寶寶,需要父母是隨時的,而不只是陪著,他需要你看著他玩遊戲、搭積木,需要你講故事給他聽,需要你帶他去曬太陽、認識“新朋友”,這些都需要在你的幫助下,他才能完成。如果你還沒有足夠的耐心,就彆著急要孩子了。

生孩子並不是越早越好!若做不到三點,彆著急當爸媽

2、是否有足夠的時間來陪伴TA成長?

二胎政策的推行,讓很多人都開始了“造人計劃”,如果有經濟基礎的,還好些。有些本身沒積蓄,要了二胎後丟給老人帶,兩個人努力去賺錢,根本沒空管孩子。

我身邊有個朋友,結婚生完寶寶後,直接放回農村老家,由婆婆帶著。一晃五六年過去了,孩子也該上學了,他們的事業也做得風生水起。想著把孩子接來城裡住,別墅區周圍的貴族學校教育更好一些。但孩子死活不來,只肯在村裡破舊的小學就讀,不論爸媽怎麼說,他不想離開從小照顧他的奶奶。而爸媽對他來說,像“陌生人”一樣,除了能給他錢花。

生孩子絕不是生了就完了,養育則是更重要的是“育”,孩子的早期教育(頭幾年),父母不參與,後來想要加入進來,太難了。如果條件允許,一定要讓孩子在12歲之前,跟父母生活在一起。

隔代養育不僅會讓父母的愛缺失,同樣缺少的還是父母的教育,老人們會對孩子格外溺愛,這也為他們成年後,走向犯罪埋下了伏筆。

生孩子並不是越早越好!若做不到三點,彆著急當爸媽

3、是否願意陪著TA長大?

能陪著孩子長大,見證他成長中的點滴,我覺得這是我最幸福的事情。現在資訊爆炸時代,我們的育兒理念也有了很大變化。以前你深信不疑的,也許現在都被認為是“陋習”,比如嚼餵飯、擠R頭、扎馬牙等等,你還在認為是正確的事情嗎?不是的,你這樣會讓孩子遭罪不少。

所以,陪孩子長大,還包括父母要學習新的育兒知識,做孩子的正確領路人,而不是任其發展。在孩子的2歲叛逆期,3歲執拗期、青春期等特殊的階段,予以正面引導,幫他更快度過,這才是我們父母最該做到的。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了,你才發現,孩子這裡不對,那裡要改,怕是為時已晚。

枕邊育兒寄語:

生孩子不是生完了就可以了,之後的養育路上,你可能會遇到很多未知的問題,而這些需要耗費你大量的精力和耐心去研究。如果打算要孩子之前,請先考慮清楚,若做不到以上三點,彆著急當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