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10歲孩子就已經開始嫌棄媽媽!媽媽心碎的背後,就是“投射”惹的禍

一個10歲孩子的媽媽跟我溝通,說起自己的兒子時,眼裡滿滿的,都是抑鬱。

她說,自己很愛兒子,給的都是最好的,從來不願意讓孩子受到一點委屈,給孩子買最好的衣服、玩具、用品,帶孩子去上最貴的輔導班。但實際上,她的經濟能力只是一般,卻在孩子的吃穿用等等方面,表現得非常大方。

可是,兒子大了,卻開始嫌棄父母了。

10歲孩子就已經開始嫌棄媽媽!媽媽心碎的背後,就是“投射”惹的禍

嫌棄父母囉嗦,覺得自己這麼大了,還說這說那。

嫌棄父母觀念老套,對自己的做法看法都不接受。

對父母的批評,一概不聽,甚至會跟父母大吼。

這個媽媽覺得,自己的付出,怎麼就得來一個這樣的結果呢?這才是一個10歲的孩子啊!

聽著媽媽的述說,很顯然,在教育孩子的方面,她或許走向了一個誤區。

果然,問到對孩子的教育方面,媽媽的做法是強勢的,在她眼裡,自己付出這麼多,就應該掌控孩子的一切。

這個孩子的所有舉動,都必須得到她的同意才可以,在家裡什麼時候要學習,什麼時候可以看電視,什麼時候玩,都必須以她的要求來。

對於孩子,她認為父母是權威,不能錯,碰到自己的問題,反而會罵孩子。

對孩子的學習,總是各種不滿意,孩子沒考100分,就是哪裡沒做好,回家一定是一通臭罵,她對孩子,總是各種批評,很少表揚,因為她覺得,孩子不能誇,一誇就上天。

10歲孩子就已經開始嫌棄媽媽!媽媽心碎的背後,就是“投射”惹的禍

說到底,孩子現在的表現,就是一種反抗,而其根源,就來自於父母對他的做法和教育。

我告訴她,孩子在小的時候,比如1-3年級,我們父母總是嫌棄孩子。有時候說孩子笨,有時候嫌棄孩子不用功……等孩子大了,我們就有可能反被嫌棄。

這提醒我們,和孩子溝通,不能一味用父母的權威,用指責和批評,來不斷的打擊孩子,這樣帶來的,一定是反抗,如果孩子放棄反抗那結果更糟,因為他接受父母的觀點,承認自己就是該被嫌棄。

所以,被嫌棄時,不要抱怨,想想我們又是怎麼做的呢?

10歲孩子就已經開始嫌棄媽媽!媽媽心碎的背後,就是“投射”惹的禍

同時,我們要注意,有一個很重要的心理學概念,那就是投射。

投射是指,我們會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受,投放到周圍的環境中,就像一面鏡子一般,反射出自己的想法。

有一個笑話,老李被一輛大奔超車,對方衝他大喊,“兄弟,開過大奔嗎?”老李憤怒的猛踩油門超了車,一會大奔又超過了他,這人同樣對他大喊“兄弟,開過大奔嗎?”這次老李同樣反應是猛踩油門超車。大奔繼續追上來,那人還喊這句,誰知道剛說完,就一頭撞在路邊。老李有些幸災樂禍跑過去,那人奄奄一息說,“兄弟,開過大奔嗎?我就問一下,剎車怎麼踩?”

因為老李總被人嘲諷,聽到對方的話時,就會將這種嘲諷者的印象投射給了對方,才有了這樣的感受。

我們在生活中,往往也會有這樣的做法。

無能的父母,往往會因為無能而自卑,並用這樣的自卑來說自己的孩子。

內向的父母,往往也用這樣的投射來教育孩子,讓孩子變得同樣的內向。

而一個孩子嫌棄父母,也往往是因為受到父母嫌棄自己的投射的影響,換句話說,先有父母的嫌棄,才有孩子的嫌棄。

10歲孩子就已經開始嫌棄媽媽!媽媽心碎的背後,就是“投射”惹的禍

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呢?

1、父母學會示弱

把成就感還給孩子,讓孩子在成就感當中找到責任。孩子都有保護弱者的本能,示弱,不會被孩子嘲笑,只會被孩子保護。

示弱意味著,讓出成長的舞臺給孩子,孩子的進步,一定是在舞臺中央有最突出的表現。

強化父母的“能”,就是弱化孩子的“行”,父母的退場,是孩子登場的機會。

2、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讓他站到父母的高度,才能理解父母的感受,“養兒方知父母恩”,角色變了,高度不同,考慮、感受不同,換位思考,體諒父母不易。

但,換位思考容易嗎?很多家長自己都做不到,更不用說孩子了。

換位思考一定來自於一種行為,一種思維。

那就是,同理心,同情心。當孩子擁有這兩種心態,他就會學會換位思考。

一個孩子,愛護弱小動物,同情被批評的小朋友,我們都應該鼓勵和支援,這樣的孩子,換位思考能力會很容易就具備。

10歲孩子就已經開始嫌棄媽媽!媽媽心碎的背後,就是“投射”惹的禍

3、父母自身要有所成長

不斷學習,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才能夠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跟上時代節拍。

成長來自於這樣的認識: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不懂的太多,我需要學習孩子的成長規律;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雙向成長的過程,是孩子給了我們進步與成長的機會;

孩子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我要珍惜這樣的時間;

透過孩子的成長,我獲得的更多,我的生命會更加完整。

10歲孩子就已經開始嫌棄媽媽!媽媽心碎的背後,就是“投射”惹的禍

4、變批評教育,為正向教育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這個世界缺少的,是溫暖的話語,暖心的懷抱,和支援的心。

很多家長認為,刻意批評孩子,能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但是,孩子不缺挫折,他缺的是父母的支援。

孩子來父母身邊,最想得到的,是溫度和安撫。

一個冷冰冰,同時又總打擊孩子的媽媽,孩子是又怕又愛,這種矛盾會讓他不知道該怎麼辦。

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應該給孩子愛和鼓勵,讓他在人生的嚴寒中,有親情的溫暖,能夠抵抗周圍的冷空氣。

積極有溫度的話,也讓孩子成為一個溫暖的人,這樣的投射,會讓我們獲得更多,也更好。

以上的認識,只要有一條,我們就開始在改變了。

實際上,改變沒有那麼難,只是我們總想著一步到位,從普通家長直接到優秀家長,給自己挖的坑太深,要求太高。

放低要求,從一件事,一句話,一個動作開始,有改變,就是進步!

庭爸,9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贊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