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官場微故事:教育孩子學會“寬容”|王金山(安徽)

官場紀實微故事

教育孩子學會“寬容”

你們還記得2020年11月24日發生在我國遼寧撫順的一起惡性殺人案件嗎?四條人命,僅僅起因於一次微不足道的事情。是兇手殘忍過度,還是逝者罪有應得?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那天,一時尚女子駕一輛寶馬735,路過一個腳踏車修理攤,颳倒了一輛待修的腳踏車。女子急停下車,要求修車師傅賠償其損失,並對修車師傅百般辱罵。說是腳踏車颳了她的寶馬,剛開始,修車師傅據理力爭,說明是對方駕車撞倒自己區域內的東西,對方應承擔主要責任。女子哪肯罷休,於是上前推搡修車師傅。修車師傅揮手阻攔,碰巧把女子衣服弄髒。出現此等變故,女子更是不依不饒。便放言,車子的事情暫且不算,必須先拿3000元出來賠自己衣服。事情發展到這時,有很多人圍觀,也曾有過路者出面調解。修車師傅也忍氣吞聲地向女子道歉,並且表示願意為她清洗衣服。可女子並不領情,繼續辱罵修車師傅和上前調解的過路者,同時掏出手機開始求援。時尚女子求援的正是她的父母,她們一家三口就住在對面的"高尚"社群。她的父親到現場後,並沒有對事情原委做任何瞭解,便直接抄起了地上的腳踏車打氣筒朝修車師傅頭部猛砸數下。頓時,修車師傅頭部血如泉湧……

後來,修車師傅在狂怒之下拿一把雪亮的西瓜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刺向了時尚女父親的心臟,然後在同一部位又補了兩刀,其父沒有發出任何聲響便栽倒在地。緊接著,修車師傅兩三步跨到其母跟前,轉瞬之間連捅三刀。殺紅了眼的修車師傅並沒有放過寶馬車裡早已目瞪口呆的時尚女子,象拎小雞般地將她提出車外,連捅數刀後,扔於路邊……

面對如此血腥場面,讀者(網友) 們也許會目瞪口呆,甚至不可思議。現在的人怎麼啦?戾氣咋這麼重?為屁大的事竟然造成了如此嚴重的後果。問題出在哪裡?筆者認為,主要是現代人缺乏“寬容”、“克己”精神,不懂謙讓,不會理解、諒解,比兇鬥狠,於是才會發生如此慘劇!

記得我兒子小時候在上幼兒園時,經常被低他一個頭的小女孩抓,胳膊抓破了沒什麼,可那稚嫩的小臉經常被抓破,有的傷痕已經感染。起初,我們對孩子說“寬讓小朋友”,兒子也懂事地點頭。可時間長了,瞧孩子那“傷痕累累”的臉,我們覺得不能再“寬讓”了,於是找老師,老師說“孩子的事,防不勝防,無可奈何”。老師“沒辦法”,我們不得不找那位女孩家長討“說法”,意在勸其家長“剪掉孩子又尖又長的指甲”。可那女孩的媽媽聽後竟然陰沉著臉說:“我們女兒人小體弱,若將指甲剪掉了,萬一哪天有小孩欺侮她怎麼辦?”

如此“高論”,令我們一時無話可說……

一個5歲的小女孩,在與一小夥伴玩耍時不慎跌倒,嘴唇被擦破了點兒皮,她便找回兩根長布條,纏住夥伴的脖子邊狠勒邊說:“我要勒死你,誰叫你把我的嘴巴弄出血?”

一個幼兒如此這般“兇狠”、“毒辣”,只因她在家裡聽到了當處長的爸爸說“誰得罪我,就整死誰”的“教誨”。

一所中專學校某班進行了一次思想動態調查,其中的一道題是:你和同學之間發生爭吵,錯在對方時,你的態度是什麼?在收回的40份有效答卷中,選擇“形同陌路人”和“對方不主動道歉,決不與之講話”這兩個選項的竟有31人,而選擇“主動致歉、和解”的只有9人。

受點委屈就不依不饒,乃至鬥狠、行兇,鬧點彆扭就形同陌路人,不能主動和解。現在的孩子,包括一些青少年,為什麼這樣不能寬容同學、夥伴的過失呢?究其原因,家庭因素起著主要的作用。如有的家長自身素養就不高,可謂品質低下,難以寬容他人的錯誤,有時候甚至會強詞奪理及蠻不講理;有的家長怕孩子在外受“欺負”,孩子還小就教他們在外要放兇點、狠點、霸道點;有的家長溺愛孩子,孩子在外只要受點氣,不管是誰的錯就對對方興師問罪。試想,在這樣的“言傳身教”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怎麼能夠容忍別人的“冒犯”?還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義氣之爭及報復性行為也會對孩子產生消極影響,助長他們的驕氣或霸氣;而孩子自身對一些事情較固定的看法及不同程度存在的驕橫心理也會影響到他們對“冒犯者”的寬容度。

孩子不能寬容同學、夥伴的過失,最終必然會導致人際關係緊張;帶來自卑、抑鬱、固步自封等一系列的心理障礙,進而會造成嫉妒、心胸狹窄、孤僻、暴躁、痛苦等人格障礙,甚至會形成一種偏執型的報復和稱霸心理,遇事不分青紅皂白,不管誰對誰錯,就肆意發洩,不擇手段爭輸贏、決勝負。這樣,怎麼會有事業的成功、家庭的幸福、人際關係的和諧?有關專家曾對72名殺人犯進行調查發現,相當一部分人就是因為不能寬容別人,報復心強而殺人的,而缺乏寬容、報復心強都是在孩提時代就已滋生,甚至就已形成。

什麼是寬容?法國十九世紀的文學大師維克多·雨果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雨果先生的話可算是對“寬容”二字的最好註釋。當今,在茫茫的人海中,誰都難免沒有小小的過失,面對對方的過失,您是報以一個淡淡的微笑,輕輕鬆鬆地揮手,還是惡語謾罵配上拳腳相加?

寬容是一種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寬容是一種境界,它能使人躍上大方磊落的臺階。“宰相肚裡能撐橡皮船。”如此大的肚量,世界上還有什麼樣的“結”不能解呢!

寬容是人生難得的佳境——一種需要操練、需要修行才能達到的境界。

記住哲人們的話吧,沒有對小溪的寬容,就沒有大海的浩瀚;沒有對風雨的寬容,就沒有雄鷹的瀟灑;沒有對嚴冬的寬容,就沒有春天的燦爛!此言此情,又有多少人識得箇中滋味?

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孩子能不能學會寬容,家長、老師,這裡要特別強調家長,在孩子的面前能不能樹立榜樣作用至關重要。家長、老師只有注重提高自身素養,自己能夠首先做到寬容別人,在與別人發生矛盾時能尊重對方,設身處地地體會對方的感受,才能給孩子以正確的引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

孩子的可塑性是最強的,只要我們家長和老師能夠意識到孩子不能寬容別人的錯誤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在日常的生活中堅持嚴以律己,並注重對孩子的循循善誘,言傳身教,就會雕琢出孩子良好的品格、人格。

教孩子學會寬容吧,這可是關係到孩子健康成長與成才的一個重大問題。

愉快的生活、事業的成功、人生的幸福離不開良好的人際關係。

話又說回來,那位“寶馬女”若稍微懂點教養,稍微有一點包容他人之心,也不會送掉自己以及自己父母的性命,修車師傅也不會在狂怒之下舉刀殺人,最後也葬送了自己生命。而寶馬女的父母,“上樑不正下樑歪”,自己做的那麼下作,女兒在家庭里長期耳濡目染,“寶馬女”也就成了“人渣”了。

官場微故事:教育孩子學會“寬容”|王金山(安徽)

(原載《合肥晚報》2007年4月8日,此次發表有所修改)

雜談

遙想小兒當年考大學

時間:2007年3月。筆者感言。

家有一兒,今年18,高中畢業,也就是說,令我們家長煩惱、憂愁乃至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的事來了。什麼憂愁、煩惱?那就是能否考上大學、考什麼樣的大學、會不會“錄取撞車”等的事。早在一年前,小兒就叮囑道:“爸,媽,我在班裡成績不賴,考不考取大學是我的事,以後選好學校錄取可就是你們的事了。”本來,我和他媽還沒將此事認真對待,抱著“過一時看一時”的想法,在慢慢往後磨。照常吃飯,照常睡覺,照常看電視,照常“社會活動”,小兒這一提醒,我們還真當一回事兒。“孩子大考,父母小考”。是啊,孩子成績不賴,在班上偏上等,還被評為校級三好學生,如果以後上了一個不太理想的學校,直接影響他的前途及未來不說,再比一比那些成績比他稍差的學生上了好學校、名學校,找了好工作,拿了高薪金,孩子會如何想?心理又如何承受?

經過家庭擴大會(筆者的幾個親朋好友也應邀參加),酒足飯飽後,最後一致決議:家庭三人各自分工,各行其道,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努力做到“頭懸樑,錐刺股”,以考個好成績為“最終目標”,從而為以後的事業“輝煌”奠定雄厚的基礎。我呢,“量才而用”,連孩子的教材都看不懂,只有做到“自知之明”,以保證後勤供應,每天經常活躍在菜市場,同柴米油鹽以及青菜蘿蔔雞鴨魚肉等打交道,使飯菜保持“色香味俱全”,讓孩子吃好、睡好、不生病等。另外,從考試結束到成績公佈、學校錄取這段時間裡,孩子很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我還要負責他的心理疏導,包括配合全身按摩等。孩子他媽則負責研究、審閱以及篩選親朋好友(他們的孩子曾經高考過的大量資料以及報考志願的書)送來的材料,同時作為“總排程”、“總檢察官”,有權對兒子和兒子他爸實行監控、檢查、質詢。親朋好友們還建議我們“分工別分家”,以“大局為重”,群策群力,三人一心,爭取拿下“北大、清華、科技大”等。另外,大人在這“非常時期”,應儘量謝絕一切“外事活動”,不要在家請客、打牌,電視聲音要調到最小,必要情況下“光看(圖象)不聽(聲音)”。親朋好友們說得均在理,我們只有一一表示感謝。

“為了高考,我們都應作最大的努力,否則對不起我們所生所養的兒子。”晚上,孩子他媽嚴肅地說。

“是的是的,可憐天下父母心,‘俯首甘為孺子牛’嘛!”我嘴上這麼說,心裡可清楚的很,我們大人只能負責“外圍”,真正攻“堡壘”的人若不努力,或只有這麼大“力”,我們再急、再憂心如焚,也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孩子只有一個,我們輸不起!”兒子他媽仍在唸叨這句話。

“是啊是啊,我們這一代倒黴了,上山下鄉,鬧革命‘鬧’得書沒有讀幾本,大字不識幾石,可不能再讓我們的後代跟著倒黴了!”我緊附其後,同時觀看兒子的“反應”。

“爸、媽,你們不要‘皇帝不急太監急’,有我呢,急個啥!”兒子正在吃飯,猛地甕聲甕氣地來了一句。

沉默,沉默。兒子他媽憋不住了,眼睛緊緊盯著我,我急忙將眼睛遊離於窗外。是啊,“主角”不急,我們這些“跑龍套”的急有啥用呢?

於是,我言不由衷地說起高爾基、華羅庚以及我們安徽的作家陳登科等,他們也沒上過大學,不也照樣成才成了人物的事例,我剛說完,兒子他媽就厲聲斥責道:“你為什麼不說你自己呢?你成才了嗎?”

我頓時閉口不語,像霜打的茄子——蔫掉了。

是啊,我的小兒也許“胸有成竹”,我們大人也應“心平氣和”才對呀?

小兒高考,家庭“混考”,說不盡的酸甜苦辣喲!

注:小兒雖然當年考取了北京化工大學,成了一名大學生,後又讀研讀博,算是給我們大人長臉了,但2007年時的前幾個月臨戰高考的“黑色日子”,仍然時時在我的眼前浮現。讀者及網友們如果感興趣,不妨隨筆者重溫一下昨天的鏡頭,也許對你、我、他有一定的啟迪。

官場微故事:教育孩子學會“寬容”|王金山(安徽)

(載《合肥晚報》2007年6月3日,此次發表略有修改)

小品文

代價與待遇

這天下午,臉色憔悴的李麗正躺在床上吊水,病室的門開了,她所在的公司副總及勞資科科長等幾人捧著鮮花並提著一大兜東西進來了。副總開門見山地告訴李麗,說老總太忙,不能來親自看她,非常抱歉,請她務必見諒!另外,老總說,她為了公司產品的推銷,“公關”將肝臟都“攻”壞了,真是公司的大功臣!為了不能讓有功之臣吃虧,為了體現公司對功臣的關懷和器重,在生病住院以及以後的病休中月薪照發,另外,她將被公司授予“永久員工”,享受副總待遇,但目的只有一個,希望她病癒後,繼續為公司的經濟發展出力……李麗聞言,頓時激動得熱淚盈眶,差點就要放聲大哭。她忍了忍,還是泣不成聲地說:“謝謝公司的關懷,謝謝老總、副總以及諸位!為了報答公司對我的關懷和器重,我出院後,一定以公司大局為重,加倍喝酒,為公關部的業績再創輝煌……”

官場微故事:教育孩子學會“寬容”|王金山(安徽)

(載《新安晚報》1998年5月13日,此次發表略有修改)

本文系官場微小說(ID:gc-wxs)原創首發,作者:

王金山

官場微故事:教育孩子學會“寬容”|王金山(安徽)

王金山,男,65歲,安徽省中醫院退休醫生。年輕時喜歡寫點文章,也發表了不少,但大都曇花一現。我的座右銘是:默默耕耘,不問收穫;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水緣網路工作室旗下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