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寶寶長疹子未必是面板疾病,常見3種會出疹子的疾病

只要寶寶身上出現疹子,或許爸媽多會認為是面板疾病,但對嬰幼兒來說,任何症狀的出現,都應從整體表現來找尋可能病因,避免只把焦點放在面板狀況異常,而忽略了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當寶寶身上出現疹子,媽媽會怎麼做?覺得是面板疾病,趕快去面板科就醫?或是拿個藥膏擦擦,看看是否會消掉?如果幾天還沒消再做打算。

寶寶長疹子未必是面板疾病,常見3種會出疹子的疾病

寶寶生病時應先看兒科

由於寶寶的疾病必須從整體來看,從寶寶外觀看到疹子,未必是面板疾病引起,若還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咳嗽、流鼻水)或腸胃道症狀(拉肚子)等其他症狀,有可能是病毒感染造成,甚至也可能出現多種症狀的綜合徵疾病所致。

兒科醫生是寶寶健康第一線的守門員,建議先至兒科就醫,判斷寶寶的疹子因何而起,若確定是單純面板疾病,且兒科醫生無法處理時,再轉診至面板科,接受更專業的診療。

腸道病毒造成的疹子,每年狀況都不太一樣,對於全身性疾病來說,面板的疹子只是一種症狀,如果只聚焦於疹子,很容易忽略病因而造成誤診。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有的疾病找不到病因,必須從症狀的總和判斷,因此,必須觀看患者全身狀況,特別是嬰幼兒,不是大人的縮小版,若忽略了整體表現,很容易治療方向錯誤!

讓寶寶長疹子,常見3種疾病

寶寶出疹子有3種常見疾病,一一說明如下:

玫瑰疹

感染元兇:濾過性病毒(皰疹病毒第6型及第7型最常見)。

好發年齡:9個月大至2歲。

玫瑰疹的典型症狀就是先發燒,溫度可達39℃、40℃,最令父母費解的就是,通常也沒有其他症狀,退燒後,孩子的精神狀況看起來也還不錯,然後,又再燒了起來,反覆發燒、退燒。只是要燒個3至5天,退燒後,身上就開始冒出一顆顆的紅點,逐漸蔓延全身,這些粉紅色的疹子不痛不癢,大約兩天,病程結束。

診斷這個疾病讓兒科醫生很有成就,因為可從發燒狀況預測疾病發展,有些孩子燒了兩天,被父母帶來就醫,告訴患兒父母,再燒個一兩天,就會退燒,然後開始長出疹子……父母帶孩子回家後,再來的發展果然如醫生所說,父母會覺得醫生好神!

一般而言,這是良性病毒,雖然發燒的溫度高,但不用擔心燒壞腦袋,且很少有併發症。只是看著孩子燒得厲害,父母不免很擔心,也很煎熬,有時會收住院,等到出疹子,就能出院了。

由於發病初期只有發燒,沒有其他症狀,必須與泌尿道感染鑑別診斷,要確認是否為泌尿道感染,必須驗尿,但帶尿布的寶寶很難收集尿液,不少父母要求不要驗,可是如果發燒3天,還不退燒的話,就一定要驗尿了。

寶寶長疹子未必是面板疾病,常見3種會出疹子的疾病

腸道病毒

感染元兇:為一群病毒的總稱,約有60多種型別,感染腸病毒71型最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近年來,又陸續發現多種型別。

好發年齡:5歲以下。

往年約從4月開始到夏天為腸道病毒的流行期,5月前後達到高峰,今年因為大家小心預防COVID-19,有乖乖洗手、不亂摸東西,還有戴口罩,避免了接觸與飛沫傳染,而明顯減少了許多案例。

腸道病毒臨床上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無症狀,有些則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症狀,常見3大類症狀:

1。手足口病

特徵為發燒及全身出現小水泡或疹子,主要分佈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水泡也可能出現於手腕、膝蓋、肛門附近。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病程為7 ~ 10 天。

2。皰疹性咽峽炎

主要症狀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身上不會有疹子。但口腔出現潰瘍的時候,必須注意並非所有口腔潰瘍都是腸道病毒感染,若有牙齦有紅腫發炎的現象,就是單純泡疹病毒引起的另外一種疾病,稱為泡疹性齦口炎。病程為 4 ~ 6 天。

3。未必有面板症狀,而是其他各種症狀

有20幾型的病毒會出現各種症狀,常引起重症的71型,身上沒有疹子,但會喘,甚至出現呼吸衰竭等心肺系統症狀,還有神經學症狀。

由於腸病毒最令人擔心的是併發重症,例如: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小兒麻痺綜合徵等,這表示病毒已經侵犯大腦中樞神經、心臟或全身,不僅可能會讓病情迅速加重、來不及救治,就算挽回生命,也可能造成終身的後遺症。感染腸道病毒出現症狀後的2至7天內要特別小心,若患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時,務必儘快送到大醫院進行診治。

寶寶長疹子未必是面板疾病,常見3種會出疹子的疾病

川崎病

感染元兇:原因不明,可能與感染及異常免疫反應有關的疾病。

好發年齡:好發於5歲以下小孩,以6個月至3歲的嬰兒比例最高。

診斷川崎病不容易,因為找不到病因,通常依靠臨床症狀,除發燒38℃超過5天外,還有5項症狀:雙眼非化膿性結膜炎(眼白出現如玫瑰紅的顏色,但沒有膿狀分泌物);嘴唇發紅乾裂、草莓舌、喉嚨發紅(這需與猩紅熱區別);頸部淋巴腺腫大(> 1。5cm,通常單側,少數雙側);面板紅疹;手掌與腳掌發紅腫脹、後期會由手指與腳趾尖端開始脫皮,當中要符合5項(發燒也算一項),但症狀可能典型,也可能不完全典型,所以不易診斷。

雖然川崎病的症狀會出疹子,但疹子不特定的樣貌,有時像蕁麻疹,有時又只有長一點點,所以不能單從疹子診斷。倒是常見卡介苗結痂處是有紅腫,卡介苗紅腫雖不列入診斷標準,卻可做為參考指標,在排除其他原因,如:異位性面板炎發作,就可確診為川崎病。

寶寶長疹子未必是面板疾病,常見3種會出疹子的疾病

不知病因的川崎病,會引起全身性血管發炎,冠狀動脈病變,導致心臟併發症,可說是常見導致兒童後天性心臟病的元兇。由於隨不同病程而有不同的心血管變化,統稱為急性心臟冠狀動脈綜合徵,為避免情況嚴重,而對心臟造成永久性的傷害,必須及早確診,把握在黃金期接受治療,以降低對心臟的傷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