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不嘮叨孩子就不聽?其實是家長心理作怪,要懂得掌握話術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曾經那個言聽計從的小傢伙,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家長和他說的事情,如果沒有用對方法,不僅起不到任何教育意義,反而還會激化親子關係,於是,如何與孩子溝通,就變成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不嘮叨孩子就不聽?其實是家長心理作怪,要懂得掌握話術

朋友小麗的兒子今年上小學二年級,是個非常聽話懂事的孩子,在班級中學習比較優秀,也是班級的班長,日常行為習慣也非常良好,每天早起讀書,按時睡覺,從來不覺得學習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

但即使如此,優秀的孩子也有讓小麗覺得非常頭疼的事情,就是如何與孩子溝通。因為小麗的兒子非常聰明,識字量非常大,讀的書籍很多。

所以有很多想法在做練習題時,會與家長有爭辯的過程,孩子的理由言之鑿鑿,卻與答案並不相符,這讓小麗一時間不知如何與孩子進行討論。

但又清楚孩子的固執己見,會為她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小麗決定開始和孩子一起讀書成長。

不嘮叨孩子就不聽?其實是家長心理作怪,要懂得掌握話術

在遇見問題時,小麗也能夠有理有據地和孩子進行討論,在這樣和諧的氛圍下,孩子的成績取得了更大的進步,變得更加優秀。

小麗的表現是非常可圈可點的,但是有些家長卻並不如意,比如在和孩子有爭論時,如果不能找到更恰當的理由,便會強制地要求孩子接受自己的觀點。

甚至連和孩子爭論的機會都不去創造,而是在孩子身邊反覆地嘮叨,希望孩子能夠聽從自己的安排。這些問題都導致了孩子與家長內心的距離越來越遠。

不嘮叨孩子就不聽?其實是家長心理作怪,要懂得掌握話術

愛嘮叨的家長都有哪些表現

愛嘮叨的家長通常有以下三種表現,一方面對待嘮叨不厭其煩,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沒有聽從自己,還會覺得白為孩子辛苦付出。

表現一、反覆一個觀點,不厭其煩

愛嘮叨的家長總是喜歡重複著同一個觀點,並且反覆地和孩子訴說。而且這種家長如果不這麼做,就會認為自己沒有盡到家長的責任,雖然這樣的總結看起來十分不符合常理,但這確實是在很多家庭中迴圈上演的一幕。

不嘮叨孩子就不聽?其實是家長心理作怪,要懂得掌握話術

表現二、總是認為孩子沒聽懂或沒有聽

除了重複同一個觀點之外,很多家長總是把孩子當作懷抱嬰兒一樣對待,遇見的問題時,不僅是不厭其煩地和孩子說這。

而且還總是認為孩子不能夠理解自己的意思,所以就會盡量地解釋著自己的觀點,並且與孩子小心地溝通著。

其實孩子對於很多事情,雖然處於似懂非懂的狀態,但是它們通常能夠分得清好與壞,可是當家長總是指責著孩子,並且說著自己的想法,那麼,對於孩子來說,就會養成只要家長一開口就想趕緊躲開家長身邊一樣。

表現三、苦口婆心的勸導,自認為付出了很多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還有一種家長總是在孩子面前表述自己的付出,認為如果自己不和孩子說明情況。

那麼等到他長大之後也不會了解父母的付出。但是事實上沒有幾個孩子不自覺,無關緊要的事情會影響孩子的興趣,而家長的逼迫又會讓孩子失去向上的動力。

不嘮叨孩子就不聽?其實是家長心理作怪,要懂得掌握話術

如何與孩子交流想法

其實,與孩子的交流是有步驟的,如果家長能夠掌握溝通的步驟,便能夠讓孩子從內心中接受家長的觀點,從而得到正確的引導和健康地成長。所以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四個步驟,按順序和孩子進行每一次的思想碰撞。

第一步、使用家長權威,讓孩子認真對待談話

當想要與孩子進行交流時,首先,家長要使用權威,目的是讓孩子能夠意識到我們此時認為事情非常重要,孩子也應該認真地對待這件事情。當孩子能夠認真地對待與家長的對話時,才能夠開展以下三步。

不嘮叨孩子就不聽?其實是家長心理作怪,要懂得掌握話術

第二步、言簡意賅地表述觀點,儘量使用術語

當孩子無論是哪種情況下,哪怕是迫於家長的威嚴,只要孩子在聽我們的表述,此時,無論事情多麼重要,家長都應該言簡意賅地進行總結。

可以適當地聯絡幾位學生家長,既能排解心情,又能開闊一些。並且家長要注意,在有些問題上是需要回答專業術語的,這是對待知識嚴謹的態度,所以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也要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三步、帶孩子舉一反三,鞏固練習

當孩子透過第二步,已經理解了家長的意圖,並且在努力地向著目標前進時,家長也有責任讓孩子更加理解家庭教育的核心。

比如我們可以在和孩子探討任何一件事情時,都可以舉一反三,並且如果家長能夠保持耐心,在鞏固的過程中,就是在幫助他主動提升。

不嘮叨孩子就不聽?其實是家長心理作怪,要懂得掌握話術

第四步、不要指望孩子一次就懂

最後,與孩子溝通和教孩子為人做事的方法,在孩子應用時都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所以並不是孩子看一次就會聽一次就懂見一次就會應用,所以,無論什麼樣的方法,對孩子都要充滿耐心。

不嘮叨孩子就不聽?其實是家長心理作怪,要懂得掌握話術

淼淼教育線上寄語:

每個孩子都具有不同的天性,但是無論何種天性的孩子,他的本性都是善良的,都是可以塑造的,可為什麼有些孩子會誤入歧途。

有些孩子平平碌碌,而有些孩子卻能夠出類拔萃,雖然有孩子自身努力的一方面,但是身邊的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而對於當今的孩子來說,最大的影響就是家庭氛圍。希望家長能夠收起自以為是,認真地和孩子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