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我從兩歲男孩身上看懂了:不傷人的原生家庭,原來是這樣的

大家好,今天分享一篇木馬君的文章。

木馬君是一位定居在德國的媽媽,一開始她風趣幽默的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隨後我發現她還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職場媽媽。

她重點大學碩士畢業後,入職500強跨國企業,

32歲即成為該公司最年輕的研發總監。

後因工作需求先後在西班牙和德國生活。目前定居德國慕尼黑。

在海外工作期間她憑著驚人的學習能力迅速學會了西班牙語和德語,達到了C2(精通級)水平,成為了一個

精通四國語言的職場牛人。

她和德國老公以及兩歲混血兒子是一個幸福又有趣的小家庭,這不僅是她創作靈感的來源,也讓她總是充滿正能量。

除了她彪悍的履歷,她幽默風趣的文風媲美專業段子手,讀起來讓人捧腹,內容卻有條理有深度,讓人一邊笑一邊點頭。

她還曾經寫出在全網刷屏,超過500萬+閱讀量的爆文。

在她的公眾號裡,既有育兒路上的酸甜苦辣,也有和歪果仁的鬥智鬥勇,偶爾也會撒點狗糧,分享和德國老公木馬爸爸的日常。

感興趣的朋友,掃碼關注木馬君。

1

“原生家庭”這個概念,這些年被討論得很多。

在網上五花八門的原生家庭故事裡,充斥著各種家庭狗血劇,單親父母,不快樂的童年,重男輕女的長輩,窮山村裡的鳳凰男,漠視孩子成長的父母。

總之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個心理學典型教案,佛洛依德現實版重現。

大家已經習慣了把原生家庭的概念和一些極端案例聯絡在一起

像我們這種正常普通人家的孩子,是不是就萬事大吉了?

有好幾年,當我自己經歷人生的波折輾轉時,也會常常思考這個問題,想要搞清楚家庭到底給我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我想了很多,卻仍然理不清頭緒,一直覺得這個問題既抽象又複雜。

直到最近,

在親自帶娃近兩年後,我第一次有機會近距離觀察並全程參與一個人從0開始的成長,我突然對這個問題有了全新的認識。

我想跟大家聊聊,我們普通人家的孩子,怎麼來看原生家庭這件事。

2

我的兒子小木馬大約一歲以後,開始非常活躍地觀察和探索外部世界。

為什麼說非常活躍呢?

娃很小的時候,只是被動地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雖然也觀察外部世界,比如:

媽媽長什麼樣子?

今天的土豆泥是什麼味道?

幼兒園的房間是這樣的?

但是這種觀察大部分時候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

此時娃的心理活動換成大白話來說就是,

我就靜靜地看你們作妖

,外部世界雖然豐富多彩,但是關我屁事?

而最近這小半年,我很明顯地發現小木馬的行為不一樣了。

他開始主動地,非常細緻地觀察我和木馬爸爸。

這種觀察簡直

到了

走火入魔

地步。

他會直勾勾地盯著你,看你在做什麼。

我們吃飯的時候,他在觀察我們怎麼使用刀叉和餐巾紙,

我和木馬爸爸說話時,他在觀察我說話時的語調和高音,

我刷手機時,他在觀察我的手機上到底有什麼吸引人的內容,

我們出門散步時,他在觀察我們走路的姿勢和樣子。

我和木馬爸爸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有時簡直快要被逼瘋。

話說,

讓一個人天天360度無死角,24小時無間斷地觀察你

你瘋不瘋?

比這種貼身觀察更可怕的是,他現在已經進入了第二階段。

不管你做什麼,他都會立刻照著模仿。

我平時常會批評木馬爸爸回到家脫下的外套和襪子到處亂放,有時木馬爸爸跟我開玩笑,故意氣我,他故意把腳上的襪子在我面前脫下來,然後很誇張地像投籃那樣扔到客廳中央。

他時常用這個把戲逗我生氣,有一天,他又故技重施,我已經見怪不怪。我們此時都忘記了小木馬正直勾勾地觀察我們。

小木馬看到爸爸把襪子誇張地扔在客廳地上,他似乎明白了什麼,立刻去門口拿來了他的小襪子,然後使出全身力氣,把襪子遠遠地丟擲去。。。

我和木馬爸爸有點目瞪口呆,一開始覺得很好笑,笑完之後心裡居然有了一絲不安。

3

木馬爸爸認識我之前,他是抽菸的,而且是個煙齡17年的老菸民。

他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抽菸,到了30多歲時,每天抽菸達到接近兩包。

不僅他抽菸,他的兩個妹妹也是從十八九歲就抽菸。

看到這裡,你一定已經猜到了,是的,他的爸媽也是抽菸的。

英國專門研究吸菸對健康影響的專家說:

父母吸菸,其子女吸菸的可能性會比別的孩子提高兩到三倍。

木馬爸爸說,他們從小就看到爸媽抽菸,覺得這是很理所當然的事,就像每天要吃飯睡覺喝咖啡一樣自然而然。

雖然長大了知道吸菸有害健康,但是畢竟這麼多年家裡的人都在抽菸,心裡會覺得這件事也不會壞到哪去。

我認識木馬爸爸這些年,他也並未做過什麼特別浪漫肉麻的事,唯有一件,我至今十分感懷。

因為我不大喜歡煙味,他在一夕之間就戒掉了抽了17年的煙。

沒有過渡階段,沒有替代品,一下子他就從每天兩包硬生生地減到了零,一直到今天,都沒有再抽過一根。

我那時只是感嘆他的毅力和決心,十分感動,覺得他是為我做了這件事。

如今再回頭看這件事,就覺得特別慶幸和感恩。

幸好,幸好!

這件事最大的意義不是我喜不喜歡煙味,而是

今天的小木馬因此生活在了一個無煙的家裡。

4

平時我想要緊緊地擁抱親吻小木馬,他有時還不樂意,畢竟是個小男生了,不愛媽媽黏黏糊糊的這一套。

但是如果我和木馬爸爸在家擁抱膩歪,小木馬一定會立刻撲上來,抱著我們的大腿,一定要三個人抱成一團。

這一招,屢試不爽。

我以前常想,為什麼咱們總說中國人感情含蓄不習慣表達愛意,其實原因很簡單。我們從小也沒有見過父母互相擁抱親吻吧?長大了又怎麼會習慣於表達呢?

偶爾我對木馬爸爸半生氣半撒嬌,玩“我用小拳頭捶你捶你”那一套。

(寫到這裡,我感覺我的人設要塌,硬核中年婦女也會撒嬌的嗎?只是偶爾啦)

小木馬看到這一幕,也會立刻衝上來,和我一起捶他爸。

只不過,他是真的使盡全身力氣在捶。

因為小木馬會模仿,我後來都不能好好地撒嬌了,因為總怕小木馬分不清其中的界限,會養成打人的習慣。

還有時,我只是想看小木馬會不會模仿我,就毫無理由地哈哈大笑。

小木馬也會立刻跟著大笑起來。

我笑得滿地打滾,他也立刻自己躺倒在地,打起滾來。

雖然前一刻他還覺得晚飯難吃,電視不好看,正鬧彆扭來著。但是這一刻他卻已經渾然忘記了這些事兒,笑得天真無邪。

家裡充滿了歡笑聲,即使什麼都不做,世界都變美好了幾分。

這樣長大的孩子,會不會比較愛笑?

寫了這麼多,都是些非常細小的家庭瑣事。但是恰恰是這些細節,讓我重新審視了原生家庭這個概念。

我們常說,原生家庭影響的是一個人的價值觀。

價值觀到底是什麼?

是圓的還是方的?

在我養孩子之前,一直以為這是一個很抽象的問題。

後來我才發現,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具體甚至瑣碎的問題。

原生家庭的意義不是我們如何苦口婆心地教導孩子。

我們不必對孩子說,你以後長大一定要重視你的家庭,愛護你的妻子。

事實上,這種大道理,你說了也沒用,這只是父母的一廂情願。

如果我們在家和愛人互相擁抱,愛護尊重彼此,那孩子自然便會懂得家庭的意義。

我們也不必透過各種思想品德課來教育孩子將來要做個正直的人,

如果我們自己總愛順了公司的文具回家還為了這點小便宜而沾沾自喜,那再多的正直教育都是空談。

我花了這麼長時間,不過是明白了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父母本人就孩子的原生家庭,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塑造著他。

這種影響不是灌輸教育式的

,不是每天給他上半小時思想品德課,

而是浸潤式的,是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都在發生的。

5

有一天我無意讀到了一句話:每一個女孩最後都活成了她們母親的樣子。

我讀完這句話,心裡大為震動,甚至還有一絲挫敗感。

我們二十多歲的時候,能夠自己決定想做的工作,居住的城市,去哪裡旅行。那時候跑得好遠好遠,喝著咖啡,說著外語。

如果那時有人跟我說,你很像你的父母。我一定會不屑一顧地撇嘴一笑:拜託,我的人生跟他們根本沒有一丁點可比性,好嗎?

我一年難得回家一次,不說家鄉話已經很多年,他們喝茶,我喝咖啡,他們過春節吃火鍋,我過聖誕節吃牛排,他們晚上7點睡覺,我12點才上床。他們的娛樂活動是在家打麻將,我的愛好是出門去旅行。

我看不出,我身上有哪一點像我的父母?

直到,

有一次,我和木馬爸爸回國內休假,看望我的爸媽,這是他第一次見到我的父母。

離開了我爸媽家後,木馬爸爸立刻對我說:

你知道嗎,你站在那裡喜歡揹著雙手的習慣和姿勢跟你媽一模一樣。

還有,你說話時的語氣和語速也跟你媽一樣。

你思考問題時喜歡很嚴肅地緊皺著眉頭,你爸也是這樣的。

你吃飯時總愛不時地搓手指,原來你爸也有一模一樣的動作啊

。。。

是的,年輕的時候,我們都以為自己輕易地就離開了家,也輕易地抹去了所謂“原生家庭”的印記。

到了三十多歲的時候,我才開始慢慢地意識到,

原生家庭的印記已經深深地植入一言一行中,它們從來沒有被抹去。

這種感受就像孫悟空連續翻了很多個筋斗雲,到頭來才發現,他其實從來沒有離開過如來佛的手掌心。

6

發現小木馬總是在模仿我們後,我有一陣子非常不安。

我只是茫茫眾生中的一員,有著七情六慾和渾身缺點,現在卻突然有了上帝造人的責任,要把手中的泥團儘可能地捏成一個完好的模樣。

一想到,現在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小木馬,我就感到責任重大,生怕自己做得不夠好。

為什麼現如今育兒類的文章大受歡迎,因為大家都急切地想知道答案,怎麼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優秀又幸福的孩子。

我和很多新手爸媽一樣,養娃之後,從一開始就立志,一定要努力向孩子輸入最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他成為一個優秀但不傲嬌,勤奮但不偏執,正直但不迂腐的新時代五好青年。

當然,最重要的,他將來必須得有個和睦的家庭,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這個願望很美好,但是怎麼做才好?

有一段時間,我常常反省自己,在心裡時時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僅反省自己,我還常常敲打木馬爸爸。倘若他在家不小心說了髒話,又或者偶爾路怒症犯了,低聲咒罵其他亂開車的駕駛員時,我總是立刻敲他的腦袋提醒他:馬上小木馬全都能聽懂了哦。

我甚至曾在心裡列了一份Checklist:

回顧一下自己在孩子面前,是不是一個情緒穩定,不借題發揮,不走極端的人?如果自己經常亂髮脾氣控制不了情緒,還指望孩子將來情商高?

自己有沒有努力地工作,做一個敬業的人。如果我對待工作吊兒郎當,敷衍了事,將來哪兒還有底氣對孩子說你要努力用功好好學習?

平時在家會不會說同事鄰居親戚朋友的壞話,然後見面後又你好我好大家好。假如我們對待別人虛偽,孩子可能全都會默默地學了去。

平時在家用什麼語氣談論自己的爸媽?有沒有抽出時間去看他們?

在家會不會擁抱自己的愛人,對他/她說謝謝和我愛你?

7

我看看這個檢查表,忍不住又自嘲起來,這好像有點像佛門之人常說的戒躁,戒嗔,戒殺生, 戒偷盜 。。。

萬萬沒想到,人到中年我為了娃心甘情願當起了二師兄,成為了

“八戒”父母。

人生真是奇妙,十幾歲時父母說“你不可以這樣,你要那樣”,我根本不想聽。這些“要做一個好人”的陳詞濫調誰要聽啦,沒想到現在三十多歲時,我竟然開始自覺地每日三省吾身。

小木馬就像一面天真的鏡子,我們每天在他這面鏡子裡看見自己,便忍不住想要時時整理自己的儀容。

這世上好多人為了愛情浪子回頭,但是更多人是在養了娃後才“洗心革面”。

養娃路上,任重而道遠,我們雖然當不了完美的父母,但卻是真心實意地想要和娃一起成為更好的人。

這樣看來,養娃不僅僅是一份責任,也是一次父母二次成長的機會。想到這裡,我原先的惶恐減輕了不少,心裡反倒開始雀躍起來。

我從兩歲男孩身上看懂了:不傷人的原生家庭,原來是這樣的

如今我才漸漸明白,原生家庭這個概念看似高深複雜,其實到了最後,不過是小家庭裡每一日的一言,一行,一餐飯,一盞茶。

但願3

0年後,小木馬提起他的原生家庭,仍然心裡有愛,眼裡有光。

在她的公眾號裡,你還可以讀到:

最真實的德國家庭360度無死角育兒日常

對於德國社會和學校教育理念的思考

和德國老公的日常互動和跨文化翻車經歷

木馬君的個人成長和獨家學外語經驗

苦中作樂吐槽中年生活裡的一地雞毛

好奇的朋友們,去她的號裡圍觀吧。

本文為潛伏的木馬君原創文章,文中觀點、圖片僅代表原創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號立場,版權問題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