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家長先活好自己才是硬道理

看到一位朋友的聊天記錄

“薩堤亞流派,先療愈自己才能療愈好孩子。

核心內容放下焦慮、控制功利心、化冰山、共情、一致性表達,給孩子做心理營養賦能。

心理營養概況:

1、安全感:父母情緒穩定,不打壓,不否定,不侮辱。

2、自我價值(自信):欣賞、讚美、認同、鼓勵、看行為背後的正面價值、做正面催眠。

3、學會有效溝通:傾聽、理解、共情、引導、 一致性表達。

4、正確的愛孩子:無條件接納 、理解 、陪伴 、相信。

5、獨立自主的能力:劃清界限 ,孩子的事全部交給孩子,不求不助。”

真理總是相通的,類似的觀點我已經在很多本書上看到過。

於我而言,濃縮成“微笑閉嘴放手、活好自己”的行動綱領,並踐行著。

昨天有位網友憂心忡忡地問我,說一直在看我的文章,覺得說得很有道理。但又但心會不會是另一種形式的放棄?會不會縱容孩子變得更加變本加厲?會不會最終害了孩子?耽誤了孩子?

其實我也在擔心。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場豪賭,一場實驗。

不過,原來的養育方法已經不管用了,越管越叛逆,都管得讓孩子活不下去了,已經結出了苦果,讓一家人生不如死、痛不欲生,還要繼續下去嗎?一直痛一直苦,直到生命的終點嗎?

誰痛誰改變。

我是不甘心的。

我現在清醒地認識到,我來地球一遊,是來尋找快樂和幸福的,這才是真正的終極目標,最實在,最有價值和意義。

並非買房買車、功成名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全是浮雲。

就像玩遊戲,再好的裝備,開新局了,都得重新掙。人生一世,不過一場體驗之旅,何不盡情快樂?

“不過人間暫坐,何必歷經萬千滄桑?”好不划算。

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擁有做出更好選擇的權利。

所以,餘生,保持覺知,瞄準目標,隨時糾偏,做出更好的選擇。

就算我和女兒的努力是一場實驗的話,那麼從當下的各項資料來看,也是相當有成效的。

從消費看,從前年網貸、衝動消費十萬元,到本月幾乎零消費。本月只買了貓糧貓砂icon,這些計入零花錢包乾內。

她現在決定藝考,知道費用比較高,所以心甘情願開始節省。

從人生規劃來看,前年就想著胡吃海喝、揮霍無度一番,隨時為生命劃上句號。現在憧憬著幸福美好的未來,並願意為之努力。

從身材管理來看,前年毫不在乎滿月臉、水牛背、水桶腰、大象腿,鏡子也很少照。“命都不想要了,還在乎什麼美貌?”,女兒的原話。現在希望自己活得健康漂亮,每天管住嘴、邁開腿。還追求腹有詩書氣自華,要求自己多讀經典,有了內外兼修的訴求。

從情感流動來看,前年非常冷漠自私,敵對嚴重,對媽媽的感情不及養的貓貓狗狗,各種任性作就是為了故意傷害媽媽。現在很希望媽媽健康長壽,時時噓寒問暖,關心在乎媽媽的情緒和感受。

總之,“微笑閉嘴放手,活好自己”,就有數不清的小驚喜、小確幸。

當然,還要和“邊慣邊治療邊疏導,家長學習成長改變。家長成長的速度,決定孩子康復的速度”配套執行。

最後,畫龍點睛之筆。咱就從利己主義出發,為什麼孩子成長不順利,你那麼焦慮痛苦、寢食難安?除了愛孩子,不就是愛自己嗎?

一方面擔憂孩子不確定的未來,會不會吃生活的苦?會不會活不下去?會不會挨飢受凍?

另一方面,不就是恐懼自己攤上這樣的孩子,萬一幾十年不愈,耗盡家財,老無所依、老無所靠,陷入年老體弱、孤苦伶仃嗎?

那麼,你以活好自己為目標,立即當下就快樂幸福起來。孩子還能影響到你嗎?你還用得著那麼焦慮嗎?

我女兒挺羨慕我每天充實快樂、嘻嘻哈哈的日子,這樣的快樂感染了她、溫暖了她,所以我女兒越來越熱愛生活,珍惜自己,願意擁抱更美好的未來了。

焦慮會傳染,快樂也會傳染。

家長去選擇,繼續用焦慮?還是改用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