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這些“有毒”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別讓愛錯付

家庭不是個講道理的地方,儘量不要讓孩子在“大道理”的環境中成長。

調查顯示:

那些總是沉默寡言,性格內向的孩子,他們都生長在不幸福的環境中。

這些“有毒”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別讓愛錯付

父母總覺得,只要給孩子提供多一點的物質,就是對他們疼愛。殊不知童年僅有一次,孩子需要的並非物質生活,而是父母多一點的陪伴和關愛。只有內心充盈的人,才會在未來的旅途中,永遠保持自信和勇敢。

相較於父母的教育,

其實家庭環境的氛圍感更重要一些。

不管怎樣,孩子在真正成年之前,都會在家庭生活很多年,很多習慣、愛好都是在這裡養成的。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可以說是致命的。

幸福舒適的環境,自然可以養出同樣幸福的孩子;而壓抑枯燥的環境,自然只能養出壓抑的孩子。

這些“有毒”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別讓愛錯付

這樣的家庭,只會摧毀孩子的幸福感

第一種: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

有多少父母嘴上說著“愛”,身體和行為卻在做著傷害孩子的事情。那些從小看著父母吵架的孩子,他們感受不到親情的溫暖,也感受不到家庭的和諧,永遠都生活在隱忍和壓抑中。

這些孩子,

他們的性格不是很好,大多都自卑孤僻,甚至連朋友都很少。

孩子不敢開啟心扉,哪怕是睡夢中,想打的都是父母爭吵,甚至動手的畫面。無數個夜晚,孩子都會瑟瑟發抖,這樣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癒。

這些“有毒”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別讓愛錯付

第二種:父母言而無信的家庭

從小,

父母無數次的告誡孩子:說話、做人,都要誠信。

可是偏偏,大多數父母都言而無信,答應孩子的事情,從來都沒有放在心上,自然也無法做到。試問:孩子只知道“誠信”這個詞語,卻不知道何為誠信,他如何能成為誠信的人呢?

父母的言而無信,會讓孩子特別受傷,總覺得自己不被愛。而且在不斷的失望中,

孩子也會變成說話不算數的人,

從來不會記得說過的話;

要麼從此之後不敢相信任何人,

總覺得大家都是“騙子”。

這些“有毒”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別讓愛錯付

第三種:父親總是缺席的家庭

在這個講究男女平等的社會,為何照顧和教育孩子的任務,總是落在媽媽身上呢?所謂的公平,到底在哪裡呢?

大多數爸爸,他們很少關注孩子的成長

,回到家也總是抱著手機,更別提陪孩子玩,或者參與到家庭勞動中。

爸爸長期的缺席,會給孩子形成錯誤的觀念,以為男人就應該如此“享受”。尤其是男孩,長期跟著性格相對柔弱的媽媽生活,性格難免有些“偏女性化”。要知道:

孩子性格的形成,跟爸爸有著重要的關係。

這些“有毒”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別讓愛錯付

第四種:從來不信任孩子的家庭

在孩子心中,最大的心願,就是父母能夠信任自己。可即便是如此簡單的心願,很多父母都無法滿足孩子,不知道是父母失敗,還是孩子太過悲哀。長期不被信任,絕對是心靈上最大的折磨。

尤其是那些不問青紅皂白,直接給孩子定罪的父母,你們可知道孩子此刻的想法嗎?有那麼一瞬間,他會覺得特別絕望,連最親的人都不相信自己,還有什麼值得留戀的事情呢?

這些“有毒”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別讓愛錯付

送給父母的溫馨建議:

不要把家庭生活變成牢籠,哪怕是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也請父母保持基本的理智,收起怒火。最起碼,兩個人要做到統一:堅決不在孩子面前爭執。而且此時,恰好可以透過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唯有打罵和語言暴力,是最不可取的下策。可能這些方式的效果很顯著,但都是暫時的,因為孩子會長大,他們也會反抗。經常被打罵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為“問題少年”。

這些“有毒”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別讓愛錯付

任何時候,都要保持積極和樂觀的心態,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在孩子面前。只有如此,孩子才能變得快樂,才能無所畏懼。長時間生活在一起,所有的情緒都是會傳染的,若父母總是焦慮,那孩子也會時刻處在崩潰的邊緣。

其實最好的愛,就是陪伴和關注,尤其是在十歲之前的日子。這個時候,孩子的很多觀念還沒有形成,需要父母進一步的引導。要知道:

幼年時多一點關愛,青少年時期就少一些叛逆。

這些“有毒”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別讓愛錯付

寫在最後:

成長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遠比父母想象到的要多。想讓他們未來有大作為,父母就要從細節處做改變,最起碼做個言出必行和情緒穩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