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家長批評孩子時,也要分“物件”,專家表明這種孩子越罵越成材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會出現各種影響家長情緒的事情。哪怕是脾氣再好的家長,也曾面對過被孩子氣得暴怒不止的時候。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這條路上,哪怕再艱難,家長們都不會放棄,這不僅是因為對孩子深沉的愛,還有內心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

家長批評孩子時,也要分“物件”,專家表明這種孩子越罵越成材

孩子頂嘴是不是好事?要不要嚴厲制止這種行為呢?

劉女士說,兒子軒軒在3歲前,可以說是十分乖巧的。不僅嘴很甜,而且父母叫他做什麼就做什麼,連鄰居們都誇軒軒是小區裡難得一見的聽話懂事的孩子。然而,到了3歲多之後,軒軒開始慢慢的跟父母頂嘴了。如果做錯了事情,劉女士及丈夫責罵他的時候,他都是不情不願的認錯。如果他覺得自己的做法沒有錯的話,還會固執己見的跟父母辯駁。

為了制止軒軒這種頂嘴的行為,夫妻倆沒少教導軒軒,不過收效見微。

軒軒大學畢業後,與父母“作對”的“毛病”又犯了。劉女士和丈夫都希望軒軒能回到家鄉,從事像公務員這種穩定的工作。而軒軒並沒有聽從父母的建議,選擇留在了北京打拼。為了這件事情,幾個人沒少吵架。不過,過了2年,軒軒順利留在了一家跨國企業工作,而且薪資很高。

家長批評孩子時,也要分“物件”,專家表明這種孩子越罵越成材

劉女士看到兒子如今變得如此有出息,卻不禁疑惑到,當初對軒軒雖然也是有不少批評教育。但是,也沒有做到很堅決的地步。

如果自己和丈夫再嚴厲一些,改掉軒軒與父母頂嘴、堅持己見的性格,讓他變得乖巧懂事,如今他還會這麼優秀麼?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是產生很多猶豫不決的困擾。比如害怕管教不嚴,會讓孩子養成不好的性格,影響以後的人生。又怕管教太嚴,影響了親子關係,孩子容易變得更加反叛。

家長批評孩子時,也要分“物件”,專家表明這種孩子越罵越成材

前蘇聯心理學家達威多娃曾指出:"父母該不該責罵、教育孩子,應該觀察孩子自身的性格再做決定。"

就像很多專家提出的關於家長是否應該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也要根據孩子的情況來進行,比如表現為反駁家長的孩子,往往越罵越成才。家長們不妨觀察下面4種孩子被批評之後的表現,作為判斷依據。

4種孩子被批評之後的表現

1、反抗家長

想必很多家長都發現了,孩子到了2歲多的時候,便開始喜歡跟家長說“不”。當受到家長的責罵、批評的時候,都會選擇與家長頂嘴、反駁。這或許在家長眼裡,是一種反抗家長權威的行為,便會更嚴厲的批評來鎮壓孩子。

其實,

面對孩子這樣的行為,家長應該以理性的心理來看待

。孩子能擁有足夠的勇氣來反抗家長,為了維持自己的觀點,不惜大膽與家長進行辯駁,這可以看出孩子是有很強的自我意識,能堅持自己的觀點,以後很可能會成為領導型人物。當然,

如果孩子是強詞奪理,家長們也要及時糾正。

家長批評孩子時,也要分“物件”,專家表明這種孩子越罵越成材

2、及時認錯

“我知道錯了,但我下次還犯”,這種型別的孩子,一般情況下,在被家長批評之後,總是能快速的承認自己的錯誤。然而,很快便將自己犯過的錯誤以及家長的教誨遺忘。雖然勇於認錯,但也是死不悔改。

孩子一旦有這種表現,家長們一定要及時糾正。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也要讓孩子知道錯誤引發的嚴重後果,讓他不敢再犯。

3、透過撒嬌來應對

不少孩子在受到家長的批評後,會很不好意思的向家長撒嬌。一方面是已經知道了自己的錯誤,另一方面也向家長傳達自己已經知道錯了,希望家長不要再繼續批評自己。

無形中也化解了彼此的尷尬,這也說明孩子的情商是很高的。

家長批評孩子時,也要分“物件”,專家表明這種孩子越罵越成材

4、沉默不語

家長們在批評孩子時,最怕的就是孩子沉默不語,他們對於家長的批評既不反駁,也不認錯。所以,常常讓家長更加的生氣與無措。其實,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很可能是經常受到家長的批評,早已經習以為常了,所以面對家長的又一次批評,不會給予任何的反應。

同時也可以看出,孩子其實已經採取了無聲的抗議,內心早已經對家長有了逆反心理。這些表現,都說明了家長的批評,已經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長批評孩子時,也要分“物件”,專家表明這種孩子越罵越成材

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犯錯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家長第一反應便是責罵孩子,試圖讓他們明白自己的錯誤並改正。

著名的心理、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對此曾說過,家長批評教育孩子是一件極為正常的事情。不過,她也特別強調,家長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家孩子的性格特點選擇正確的教育、批評的用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