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對孩子進行抗挫折教育,父母絕不能忽視

試卷發下來之後,孩子興沖沖地一路小跑回家,想要和家長分享喜悅。

這次考試考得挺好,超出了孩子的預期。

本指望著家長能給上一句讚賞、一個擁抱、一個微笑,沒想到家長只瞟了眼試卷,就冷冷地說:“有什麼好驕傲的?又不是年級第一!”

孩子整個人就像被一盆涼水當頭澆下,心裡涼透了,臉上哪裡還有半笑容。

過了幾天,孩子又考了一次,結果這次沒考好。

孩子小心翼翼地把試卷遞給家長,指望得到家長的一聲安慰,誰知家長眉頭一皺,冷哼道:“怎麼樣?我上次沒說錯吧?讓你不要驕傲,原形畢露了吧?還不快去訂正!”

這樣的事情,在不少家庭中時有發生。

如果問到家長,為什麼要對孩子這麼嚴苛?家長往往振振有辭:“嚴點不好嗎?我這是要讓孩子受到挫折教育!”

話雖如此,但我禁不住想問:家長朋友,您確定這麼做是在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嗎?

不知家長朋友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事情只要做上那麼兩三回,孩子再遇到什麼事情,都自己憋在心裡,再也不會跟你傾訴了。

由此,我想跟家長朋友們探討三個問題: 什麼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為什麼要進行挫折教育?如何進行挫折教育?

1

挫折教育=挫折+教育

但核心不是挫折,而是教育

01 什麼是挫折?

挫折,是指做事時受到阻礙,致使個人動機不能實現、不能滿足而產生的消極情緒反應。

簡而言之,挫折就是失敗感。

有一個願望,但是實現不了,因為有阻礙。

遇到阻礙很正常,人生當中這樣的時刻太多了,關鍵是怎麼對待。

02 什麼是教育?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喚醒孩子對於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

比如好成績、好品格、真摯的情感、良好的習慣等等。

如果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像前面寫到的場景,孩子不管考得好還是考得差,得到的都是痛苦的經歷和感受,那家長就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打擊,在施虐。

03 什麼是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在阻礙和困難面前,懂得正確面對和妥善解決,在挫折體驗中,逐漸形成自信、樂觀、堅毅的品質。

首先是感受挫折,接受挫折的存在;然後積極去應對和化解;最後形成過硬的心理品質。

今後,遇到挫折,再也不戰戰兢兢,再也不束手無策。

04 挫折教育包括什麼?

挫折教育可不僅是一部分家長理解的讓孩子吃苦頭,它還涵蓋生存教育、安全教育以及包括獨立、信心、情緒及意志等方面心理素質的培養。

但在現實中,家長往往只重視讓孩子吃苦,而忽視了更重要的生存教育、心理素質培養。

在我看來,挫折教育中最不該被迴避的是生命教育,讓孩子懂得“除死無大事”,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要知道,這世間一切溝壑都能邁得過去,只不過需要的時間有長短罷了。

唯獨生死邁不過去,一旦走上了極端,放棄了生命,所有的一切都再無任何意義。

2

為什麼要進行挫折教育?

01 不進行挫折教育的危害有哪些?

孩子們的逆商變得越來越低了,所謂逆商,就是面對困難、面對挫折、面對失敗時的抗打擊能力和自我鼓勵能力。

近年來,孩子們逆商值下降,出現了許多慘痛的教訓。

有的孩子會突然出現情緒崩潰,比如高考一科沒考好,立馬就喪失再考下去的勇氣,整個人癱軟在地,尋死覓活。

對孩子進行抗挫折教育,父母絕不能忽視

有的孩子會莫名地抑鬱起來,不單厭學,還厭食甚至厭世,整天縮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不敢出來。

有的孩子無法承受現實世界的變故,出現了精神上的障礙,比如親人去世、父母婚變,他們會長時間陷入恐懼和絕望。

身體上出現各種病症還算是輕的,嚴重的甚至直接採取極端行為,青少年自殺現象越來越多。

這些教訓足以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學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應及時補上挫折教育這一課。

孩子們會患上“習得性無助”。

積極心理學之父Martin E。P。 Seligman提出過一個“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概念,指的是人在經歷長期的失敗和控制感喪失,並得不到幫助後,最終會選擇放棄抗爭,連嘗試一下都不願意了。

比如被拐賣的兒童和被長期家暴的婦女。

同樣,當一個孩子總是無法實現自己的某個目標,又不懂得開導自己,也得不到來自他人特別是家長的幫助,孩子就會對自身產生懷疑。

家長本來希望孩子堅強、剛毅、勇敢,結果事與願違,不進行挫折教育,或者進行錯誤的挫折教育,比如只製造挫折,而不提供支援,最終的結果是讓孩子習得了悲觀、自卑、無助、洩氣、逃避、放棄,以及無休止的拖延,因為與其得不到好結果,不如讓壞結果遲點到來。

02 進行挫折教育的好處有哪些?

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

Martin E。P。Seligman,同時也提出過另一個概念:習得性樂觀(Learned Optimism),也就是說,面對挫折和困難,人們需要的專注、積極、掌控感、自尊、自信其實一樣是可以練習得到的。

這些統統可以稱之為抗挫能力。

形象的說法是,抗壓能力就能像彈簧,在遇到挫折和失敗後會反彈。

但我們同樣知道,彈簧的拉伸是有個度的,超過了這個度,彈簧就會徹底失去彈性。

不正確的挫折教育會損壞孩子的抗壓能力。

影響孩子抗挫能力的因素有遺傳基因、年齡、性別、意外性創傷等,這屬於不可控因素;而可以通過後天培養和學習進行積極干預的稱之為可控因素。

幫孩子寵辱不驚。

遇到困難和阻礙,抱怨和逃避都沒用,要學會坦然接受,再想辦法去解決問題,雖然並不一定都能成功,但至少值得一試。

前面說過,挫折其實就是不能得償所願引起的失敗感,念念不忘反而屢遭其亂,不如樹立“坦然失去”的意識,坦然地面對得不到的結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這樣才能物我兩忘,寵辱不驚。

當然,對於成年人來說,這都不能輕易做到,對於孩子來說,可能要求太高了。

不過,沒關係,家長可以從小事上進行滲透,讓孩子學會豁達和寬容。

03 挫折教育的誤區有哪些?

把打擊等同於挫折。

把對孩子的逆商教育當作是對孩子的侮辱教育、挫敗教育和打罵教育。

如前所述的場景,經常在一些家長身上發生。

本意是教育,結果喚起的全是負面情緒和難受情感,偏離了教育的軌道。

刻意製造打擊。

因為理解上的偏差,所以有些家長是“沒有挫折,製造挫折也要上”,刻意為難孩子。

好比孩子學走路,本來走得挺穩,逐漸有點兒小跑,家長提醒孩子注意是對的,但非要伸出腳去絆孩子一跟斗就不應該了。

正如網友所說:生活對大多數人已經很殘酷,足以致殘了,沒必要再以挫折教育的名義給他們雪上加霜了。

◆ End ◆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絡處理

祝 你 早 安 午 安 晚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