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半個月前,我們跑到深圳梧桐山

待了整整兩天

幹了一件特別文藝的事

學習植物染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兩天的時間

我們不僅上山採集染材、觀察草木飛蟲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而且,體驗了第一次建染缸

第一次做複雜的扎染圖案

還在陽光最溫柔的那天,完成了畢業設計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朋友圈一發,引發了不小騷動

今天,主要想跟大家介紹

這兩天給我們帶來美好時光的自然導師

木槿

做了5年自然教育她一直帶著孩子們做夜觀、做自然觀察、學習植物染

她說,看到了孩子

很多父母都看不到的另一面

也許正因為從事自然教育多年

讓木槿欣慰和驕傲的是

給了5歲女兒小羊一個完美的童年

讓她在最大的包容、接納和愛意下慢慢長大

不僅,從小就帶著她做自然觀察,玩昆蟲,撿樹葉果實;

更在小羊上幼兒園前夫妻倆帶著她國內外旅行40多次;

零歲的時候,開啟了和6個媽媽的“拼養”模式給女兒找了6個小夥伴一起長大;

8個月大的時候,開始給她讀繪本,堅持至今一年中,每天都在講故事,幾乎沒有間斷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5歲的小姑娘,酷愛讀書愛跳舞、愛繪畫、愛和爸爸媽媽一起旅行;愛自然觀察、愛和小動物做朋友;善良、包容、大方、可愛

……。木槿把女兒養成了,我們心中最好的樣子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用木槿自己的話說:她很羨慕女兒的童年

現在的小羊跟著媽媽在農村生活了一段時間

每天的日常,更是讓我們也羨慕不已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在花園、在稻田、在樹林。。。。這,不也正是我們大多數人所向往的嗎

01當了媽媽後,成為了一名自然教育者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在內蒙古,帶著女兒一起

熱愛揹包旅行、裸辭、收穫浪漫的旅行愛情、轉行,6年前的木槿,還是一個放蕩不羈愛自由,在旅行中找尋自我的文藝女青年。

而那次長達半年的長途旅行,就此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在服裝公司做了7、8年陳列設計師,因為工作性質,常常出差,從此愛上旅行,也因為旅行,放棄了工作。木槿說:“那次旅行回來後,我就再也不想去商業公司上班了”。

旅途中認識了現在的先生,後來有了女兒小羊,成為了媽媽後,也走上了自然教育的道路。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木槿在學校,給孩子們分享自然觀察

從陳列設計師轉向自然教育行業,在木槿看來,談不上多難,一切自然而然,這大概是早就註定了的。

“我在農村長大,山裡的童年給了我一生的滋養”。14年參加廈門第一屆自然教育論壇時,她發現,原來帶孩子“玩”也可以成為職業,這不就是帶孩子們玩自己童年玩的東西嗎?

有了女兒之後,木槿要把童年裡珍貴而美好的體驗帶給孩子們的願望,就更強烈了。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可以說,女兒見證了我這5年教育生涯的成長。”

起初帶著孩子們做夜觀、做自然觀察,後來接觸到植物染,就此入了坑。除了自學和實踐,還費了一番功夫,做系統的進修和學習。

2016年特意飛到雲南大理的扎染之鄉周城,進修和學習大理扎染。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這5年來,木槿一邊帶著許許多多的孩子們“玩”大自然,成為他們與自然親近的橋樑,一邊在陪伴著女兒長大。

她很慶幸,自己抽離了上班下班的模式後,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快樂,也給了女兒一個有花有草有小鳥,自由而快樂的童年。

02

父母關注什麼,孩子就關注什麼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對於近幾年熱議的“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木槿不太認同。

在她看來,父母關注什麼,孩子才會關注什麼。就拿女兒小羊來說,因為從小跟著媽媽經常在大自然玩耍,也常常跟著哥哥姐姐們參加各個自然活動和營會,做夜觀,做探索,所以對於自然觀察這件事,小姑娘從小就無比熱愛。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不僅如此,在生活中,木槿也都給了女兒最大的觀察自由和空間。“其實在她還被抱著懷裡的時候,我就開始帶著她到小區樓下,觀察動植物”,木槿說。

小區裡的毛毛蟲、蝴蝶、竹節蟲、螳螂,都成為了小羊的“好夥伴”,甚至是一隻小小的螞蟻,她都可以趴在那裡玩一個小時。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誰能想到,不到5週歲的孩子,已經認識了十多種昆蟲,會分辨蝴蝶和幼蟲和蛾子的幼蟲,知道那些有毒不能上手,也會分辨多種蜻蜓。

因為喜愛,小羊總是對遇到的小動物特別關注,她會保護他們,怕他們受傷害。

“以前有次在家發現了蟑螂巢穴,她說要用盒子養起來;不讓奶奶踩蟑螂,說她的媽媽會找他;別的小朋友踩死了毛毛蟲,她會傷心”,木槿告訴我們。

有時,女兒這些可愛的小舉動著實讓她哭笑不已,但同時,她自然而然流露的善意和同理心,在木槿看來,更是無比珍貴的。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小姑娘的自然觀察課堂,可不僅僅只是小區樓下那一畝三分地。

酷愛旅行的夫妻倆,在女兒上幼兒園前,帶著孩子國內外到處跑,大大小小的出行達三四十次,避開了一般常帶娃去的景點、遊樂場,把植物園、動物園、山、博物館,也變成了孩子的自然觀察和體驗課堂。

在斯里蘭卡國家公園

有次旅行,一家三口來到了斯里蘭卡國家公園,坐在越野車上看著動物小姑娘很開心。

當她發現這裡的動物沒有關在籠子裡,可以自由行走時,不經意說了一句讓木槿至今難忘的話。“這裡的動物很自由,我不喜歡關在籠子裡的動物,因為我也不喜歡被關在籠子裡”——小羊

孩子有時能看到大人都看不到的東西,在自然世界裡,孩子天生的善良和柔軟,能得到更多的滋養。

03

我不在身邊,她也很快樂

不論是“不管孩子”,還是“不限制孩子”,大概沒有幾個媽媽能做到如此灑脫,而木槿卻在這兩者之間,和女兒達成了平衡。

小羊1歲多時,特別喜歡玩沙子、玩水,木槿不僅在花園裡建了沙池,還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條件讓她去探索,光腳踩水,淋雨都是常有的。

形容和女兒之間的關係,木槿說:我們是相對獨立的,可以在一起,也可以不在一起。

“在一起的時候,相互陪伴,我陪她看書,她陪我玩植物染。不在一起的時候,各自投入自己的事情和愛好中,哪怕分開十天半個月,在影片電話裡,她給我分享的是每天發生的事情,她的開心和快樂,我也會告訴她我每天在做什麼”。

“我們就像好朋友一樣,分享著彼此的快樂。”

在安全和健康之外,木槿似乎對女兒沒有什麼過多要求。

“生活是體驗,不是教授,旅行也好,自然觀察也好,閱讀也好,她感興趣,她好奇,我都會讓她去做。我希望她獲得的是體驗,而不是被迫的選擇和聽從。”木槿說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在木槿心裡,儘管給了女兒一定的界限和自由,但隨著孩子的成長,時而也要面臨她的挑戰。

譬如,最讓媽媽們頭疼的挑食,孩子不吃飯,我們難免生氣,苦口婆心的逼迫,甚至分分鐘鍾變身暴躁老母親。

“有次晚飯時,她說不餓,不想吃,我說好,你可以去玩,但晚上就沒有吃的了。。。。她點頭後就去愉快玩耍了”,臨睡前,半夜肚子咕咕叫了。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跟大多數媽媽一樣,在孩子面前,我們總是會堅持著立場和原則,木槿也不例外。

但這一次,面對女兒的委屈,“媽媽,你明明可以幫我煮麵或者拿餅乾,為什麼就不幫我呢?”,木槿還是“妥協了”。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我也不是真正的妥協,只是在規則和愛下,我選擇給她愛。帶著愛時,不同的方式也能讓孩子明白同樣的道理”。在木槿看來,規則固然重要,但那碗熱氣騰騰的面,讓孩子明白那是媽媽對她的愛,更重要。

04

最後,自然教育導師木槿

也給了媽媽們幾點建議

1,孩子童年時期的玩伴很重要,建議媽媽們可以“拼養”

“女兒幾個月大的時候,我在小區裡給他找了6個差不多大的小夥伴。7個媽媽們在一起以拼養的模式相互鼓勵和相互陪伴。你看娃我做飯,你有事娃放我家。。。。對於獨自帶娃的媽媽們來說,結伴而行帶娃,少了焦慮和手忙腳亂,輕鬆很多,快樂很多。”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2,每個孩子節奏不同,多一點尊重和接納;

“做公益,帶活動,我接觸了很多孩子,所以更能看出每個孩子的不同之處。有的孩子節奏慢,有的節奏快,其實不要著急,順應他們的節奏,接納和陪伴,這是自然養育裡的教育理念。”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3,相對於答案,更注重孩子的體驗和感受

“做自然觀察的時候,我們並非是要讓孩子認識多少種植物動物,而是讓他們學會觀察,原來螞蟻是有分工的,犀牛公母是看有沒有角,。。。孩子有感知世界和認識的能力,而我們做的是引導和給他創造這樣的機會。”

帶女兒五年自然養育,她的植物染坊,我們還想去一百次

4,給了孩子的選擇權,就尊重她的選擇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有些父母會問孩子一些問題”——

家長:你今晚想吃什麼?

孩子:披薩

媽媽:不行,太熱氣

孩子:肯德基

媽媽:不行

孩子(無奈):那吃牛肉麵吧

媽媽:你不能吃牛肉。。。。今晚吃雞蛋麵

“我在旁邊聽了也哭笑不得,看似給了選擇權,卻又不尊重他們的選擇,這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內心逐漸失去力量。如果我們心裡有了決定,直接告訴孩子安排,或者換成兩種都可以接受的選擇,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