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老人帶孩子,愛是真愛,恨是真恨

前幾天在電梯裡,看到這樣一幕。

一位奶奶帶著孫子去上輔導班,在電梯裡共同相處的十幾秒時間,我就覺得那個孩子挺可憐的。

那孩子一直抱著手機看,頭也沒有抬過一下。

奶奶手上一直沒有閒著,給孫子穿衣服,係扣子。還從包裡拿出一塊餅乾,不停往孫子嘴裡送。

當然,奶奶的嘴也沒有閒著。她數落著孫子,用最惡毒的話語。

“我從來沒見過你這樣不懂事的小孩!”

“你上學給誰上的啊,不要臉的東西!”

“我看老家村裡比你小兩歲的孩子都比你強!”

“你媽還願意花錢供你上輔導班,也不看看你那德行!”

這些話,全都像釘子一樣刺在孩子身上。可更令我心疼的是,那孩子沒有一丁點反應。

沒有傷心,沒有沮喪,沒有羞恥。

要說這奶奶不疼孩子,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她為了孩子不辭辛苦不怕勞累。但是你要是她真的愛孩子嗎?她真的不懂如何愛一個孩子。

在電梯裡的那十幾秒,我感受到老人帶娃深深的“惡意”。

老人帶孩子,愛是真愛,恨是真恨

這種惡意並不是故意而為之,而是老人自身的侷限性,是老一輩人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看似充滿愛的環境中,遍體鱗傷。

那一代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如此,語言上極盡暴力,生活上極盡代替。

有調查資料顯示:在我國2歲半以下的兒童中,主要由祖輩照顧的比例達到60%~70%,3歲以上佔40%。

如此高比例的孩子中,有多少會被老人“愛”壞,又有多少會被“恨”壞。

1

老人帶娃,最怕“感情債”

其實我們都知道,老人帶娃最大的問題就是溺愛,把孩子慣壞。

可最近的熱播劇《陪你一起長大》中,胡可的爸爸媽媽卻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無力感。

胡可飾演的媽媽有兩個孩子,幾乎都是姥姥姥爺帶起來的。

兩個孩子都不怎麼省心,姐姐高考失利,一心只想跳舞,跟父母就像仇人一樣,擁有青春期叛逆小孩的乖張模樣。

弟弟就是一個小混世魔王,把家裡的卷子和書都撕了,只想玩和吃。

當然,並不是說這樣的孩子是什麼壞孩子,而是他們教育起來的確有一定的難度。

可是,即便是如此的難度,每次胡可想要管孩子,姥姥姥爺都要出來插手,阻止胡可管教孩子。

他們只需要說一句話,胡可就再也沒有什麼話可說——

孩子是我們一手帶大的,你們早幹嘛去了!

老人帶孩子,愛是真愛,恨是真恨

和孩子吵架的時候,孩子也會用這句話誅心:小時候管我的都是姥姥姥爺,你們早點怎麼不知道管我。

原來老人帶孩子,最還不清的就是這份感情債。

因為他們勞心勞力,所以在教育孩子上面佔有話語權。因為父母錯過了孩子的成長,所以永遠要面對自己內心的愧疚感。

還有欠孩子的感情,又如何歸還?

6歲之前,孩子與父母要建立足夠穩定的依戀關係,才能形成安全感,也就是說,母愛是兒童依戀形成的必要條件。

有研究表明,過早離開父母而沒有建立良好依戀的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會以抑鬱或者焦慮等形式表現出來。

依戀關係是孩子與媽媽之間,一種積極的,溫柔的,正向的情感聯結。從安全的子宮到這個不安的世界,擁有良好的依戀,也就擁有了對世界的信任感。

把孩子直接丟給老人,只做“週末媽媽”,可能孩子的一生,都很難對世界與他人產生安全感。

老人帶孩子,愛是真愛,恨是真恨

2

溺愛,是最輕的傷害

老人帶孩子,當然也有一定的好處。比如他們可能更加耐心,能給孩子更高質量的陪伴。

他們能夠緩解家庭經濟壓力,讓爸爸媽媽可以安心賺錢。

而且他們的付出,還能讓小夫妻擁有獨處的時間,夫妻關係升溫也是教育很重要的一環。

但是,老人帶娃帶來的傷害,可能也是我們想不到的。

婆婆幫我們帶孩子的時候,最怕孩子摔倒和哭鬧,總是緊緊跟在身後,生怕孩子受到一點點傷害。

我經常告訴她,沒關係的,哭一會是情緒釋放,小孩磕磕碰碰很正常。

可婆婆卻覺得,孩子摔傷沒法跟我們交代,孩子哭鬧的時候,她更是手足無措。所以只要還是不哭,提出任何不合理要求她都會滿足。

愛惜是愛惜,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失去了對世界的探索。

老人帶孩子,愛是真愛,恨是真恨

再加上他們的體力不允許,很可能限制了孩子的跑跳。“別跑了,再跑讓警察把你抓走”,這句話多少老人對孩子說過。

並不是責備他們,帶娃不是輕鬆的工作,他們的身體狀況,也並不允許他們給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

我們請保姆尚且要選擇年輕力壯的,六七十歲的老人,又怎麼可能符合我們的全部要求。

老人是帶娃的主力軍,更精確一點說,姥姥和奶奶是帶娃主力。

有研究表明,隔輩撫養孫輩的女性老人,在城鄉的比例分別為:71。95%和73。45%。

男性養育者的缺失,會對孩子性別認知造成影響,尤其是男孩子。

母親需要給孩子依戀,父親需要給孩子成長。

男女的角色在教育這件事上,本就分工不同。缺少了男性養育者的影響,女孩子可能影響將來的擇偶,男孩子可能會影響性別的認知。

有的事情,年輕而有力量的父親才能夠給孩子,誰也替代不了。

老人帶孩子,愛是真愛,恨是真恨

3

老人可以幫忙,但不能代勞

其實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內心也是掙扎的。

我們不提倡女性做全職媽媽,又不提倡讓老人帶娃,可能更不提倡把孩子交給保姆帶,真的一條路都不給媽媽們留嗎?

老人帶孩子,愛是真愛,恨是真恨

不是的,真的不是的。

正因為我也是一名母親,我深深懂得一名女性在這個社會的艱辛,所以我不會大言不慚。

同時,我也是一個“孩子”,我知道父母的親自養育,父母的溫和與健康陪伴,對孩子的重要性。

老人可以幫忙帶娃,擔負“養”的責任,可真正的“育”還是要父母親自做。

我身邊有不少媽媽都是“週末媽媽”,週一到週五就把孩子送到老人家裡,自己落得一身輕鬆。週六日才把孩子接回來,享受片刻團聚。

還有我女兒的班級群裡,有好幾個日常回復老師訊息,陪伴孩子做手工、觀看學校規定影片的,都是老人。

她們肯定是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各種各樣的難處。

可是,既然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就應該對他們負責,不是嗎?

老人帶孩子,愛是真愛,恨是真恨

我看到有的朋友,孩子才上小學一年級,六七歲的年紀,就跟媽媽沒有了親密感,最愛的人就成了奶奶。

這樣的孩子,到了青春期怎麼可能不出問題?

真到那個時候,再去怪孩子為什麼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好,為什麼這麼讓人費心,不如早點下功夫。

真的非常心疼那些孩子,小小年紀就意味著一生都沒有良好的依戀關係,小小年紀最好的“朋友”竟然是一位老人,小小年紀可能就要面對最親近的人離世的生離死別。

再苦再難,也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再苦再難,也要親自教育孩子。

能多給孩子一分鐘陪伴,就多給一分鐘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