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買車看銷量不會撒謊,懂車人卻無法為自己懂的情懷車全部買單

對於買車這個事情,真的沒有絕對的正確與否。更多的就是適合自己,買完之後用起來的好壞都是自己揣著自己擔著。

買車考慮,有這幾種情況

我總結買車人的購車需求應該可以分成這幾個方面:

買車看銷量不會撒謊,懂車人卻無法為自己懂的情懷車全部買單

1、要排面、雖然不懂車,知道買成熟的BBA,應該錯不了。畢竟百年的歷史,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就是學徒幹出來的,也會有歷史積澱的效果。

2、要保值,這個主要是日系車做得比較好,尤其豐田和本田,更是保值系的一霸。很多車如果不算加價的話,再賣出去的二手車,相當於白開3年。我確實沒有研究明白,日本車怎麼做到這麼保值的,到底是哪個環節做得好,導致從上到下,都讓日本車,在二手車市場如此變態的存在。有明白的嗎?歡迎留言賜教,讓我學習和豐富一下自己的膚淺閱歷。

買車看銷量不會撒謊,懂車人卻無法為自己懂的情懷車全部買單

3、實用為主,對品牌和國別沒有要求,符合自己的預期、產品口碑不錯、市場保有量可以、還有不錯的實用性,就是自己選擇的標準和要求。

4、支援國產的,就那我自己為例,兜裡塊毛沒有,卻喊車支援國產,卻發現每個車上市之後,除了自己囊總羞澀外,其他都很大方。只是沒有實力支援購買,其實我自己幻想的時候,發現還是有點不對頭。

自我反省,男人有錢就變壞

買車看銷量不會撒謊,懂車人卻無法為自己懂的情懷車全部買單

我發現當兜裡沒錢的時候,覺得國產車挺好的。但是在幻想的世界裡面,幻想自己中個彩票的時候,就覺得國產車有點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了。就想換個BBA了。這也許就是人性。當我沒有條件擁有的時候,覺得國產很好。等我真正有條件的時候,又開始雙標的選擇更有排面的BBA。這也許就是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作祟吧,其實我冷靜下來,也是感慨,自己活該受窮。要是富起來,估計也是壞的一排腦袋,腳底冒膿的選手。也許這就是最好的安排,不再掙扎,這都是我自己的選擇。因為我發現,很多國產車型,我想買。卻沒足夠的經濟實力,感覺到很無力,嘴上說著支援,卻無能為力拿出塊八毛,挺殘酷,卻很真實。

毛錢沒有,心還挺大的

買車看銷量不會撒謊,懂車人卻無法為自己懂的情懷車全部買單

還有一種就是,這毛病我也有,我感覺我病情有點加重。需要趕緊進行精神治療了,就是手裡一毛錢沒有,卻想著喊著、看著手機、看著汽車網站,還去4S店去試駕。研究的津津有味的,想換臺更好的車。而實際上,除了費電和費腦細胞外,其他沒有任何實質性改變。還是早上起來去上班,就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一樣,自己都佩服自己,這種坐懷不亂的定力和勇氣。

只是苦了那些4S店銷售們,還天真地以為我要買車了呢?其實我只能去看看,鼓勵一下自己,爭取在做夢的時候實現一下。當然後來看到很多網上介紹,都說不買車別去4S店,那樣不好,後來我就收斂了很多,只在網上看,不去實體店體驗了。有多少和我一樣的情況,或者你們另一半有這樣的症狀的,歡迎留言敲個“1”讓我也知道一下,我自己到底是不是孤獨的“痴心妄想”患者。

拋開現象看本質

買車看銷量不會撒謊,懂車人卻無法為自己懂的情懷車全部買單

等反省完自己的思想認識後,我們再來說說車子的本質。對於需要高階BBA撐門面或者有條件的人群,我們可能沒法評價。咱們沒到那個層次,體會不到人家的需求層次。但是對普通打工人來說,國產車還是可以有的。這樣的群體,應該可以佔據60%以上的消費群體,應該還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買車看銷量不會撒謊,懂車人卻無法為自己懂的情懷車全部買單

我開了兩部國產車,都開了6年,第一部的時候,還沒什麼感覺。就是感覺喜歡開車,車子開不夠的感覺。到了第二個,最近這一年發現,車子可能更多的就是代步工具。經過我總結,我自己開車到公司,單程15分鐘,來回30分鐘。上班8個小時,車子剩下的7個半小時都是在那閒置的地方等著我。

算個賬

買車看銷量不會撒謊,懂車人卻無法為自己懂的情懷車全部買單

我們按照1臺車10萬元,開10年來算。一年分攤1萬元,這個到每天的話,就是要消費27。39元。上班族來說,20多元一天就是每天必須分攤的成本損失。當然這只是為了說明車子閒置所產生的費用,實際情況會有所不同。

節假日

買車看銷量不會撒謊,懂車人卻無法為自己懂的情懷車全部買單

很多人會說,車子節假日和一些極端情況確實可以用,只是對於我們打工人來說,節假日對於我們來說不太友好。因為我們放假,別人也放假。節假日拼的就是誰能有體力,繼續享受人山人海的堵車風景和心理感受。

最後總結:

買車看銷量不會撒謊,懂車人卻無法為自己懂的情懷車全部買單

所以我覺得,消費者選擇什麼車,他們應該是自己有一個價值評估體系,無論是選出什麼車型,他們都會遵循銷量優先原則,這個原則雖然很俗套,卻體現出了這就是市場規律,你不得不遵守。那些銷量好的車,可以說是因為機緣巧合,導致有不錯的市場表現。我很納悶,為什麼那麼多汽車企業,都一直找不到合適的產品。所以就有了懂車的人的感慨,為什麼都不支援國產?這樣的問題,而實際上,很多時候需要我們拿錢的時候,卻發現囊中羞澀,我可能給的只有口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