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試駕亞洲獅:長軸卡羅拉or降級亞洲龍?

家用車一定開起來枯燥乏味?不必然。歐洲人創造了“鋼炮(hot hatch)”這一車型品類,高爾夫GTI、福克斯ST、308 GTi等備受車迷認可。而在亞歐大陸的另一端,日系車同樣演繹出了自己的精彩。試駕一汽豐田 亞洲獅前,我以為這會是一臺調校湊合的“中國特供車”。然而親自開過之後,才發現別有洞天。TNGA架構對行駛品質的提升,絕對不容小覷。

試駕亞洲獅:長軸卡羅拉or降級亞洲龍?

試駕亞洲獅:長軸卡羅拉or降級亞洲龍?

亞洲獅搭載2。0L+CVT動力總成,這是新一代豐田的招牌組合。具體來看,M20E發動機隸屬於Dynamic Force系列,最大功率131kW(178Ps),最大扭矩則達到了207Nm。在傳統無級變速箱基礎上,Direct Shift-CVT變速箱增加了直驅齒輪,起步和大負載工況下,扭矩傳遞更加直接。

試駕亞洲獅:長軸卡羅拉or降級亞洲龍?

試駕亞洲獅:長軸卡羅拉or降級亞洲龍?

實際開起來也是如此,雖然絕對動力只是夠用,但響應非常出色,給人一種很跟腳的感覺。CVT變速箱可模擬10個擋位,換擋速度非常快,這是AT變速箱難以比擬的優勢。特別是大油門輸入下,變速箱幾乎沒有遲疑,動力傳遞非常直接。

試駕亞洲獅:長軸卡羅拉or降級亞洲龍?

經過220公里的高速和40公里的城市行駛,平均油耗為5。5L/100km,燃油經濟性出色。類似交通條件下,雷凌1。2T的油耗約為6。3L/100km,亞洲獅更重缺更省油,全新動力系統的確有兩把刷子。

自從進入TNGA時代,豐田車的行駛品質有了大幅提升。早先,雷凌的底盤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鋪裝路面穩定性和舒適性都挺不錯,再也不像曾經老卡羅拉那樣單薄。然而,雷凌處理單項衝擊(例如減速帶)比較生硬,頂升和下拉略顯粗暴,不得不說是個遺憾。

試駕亞洲獅:長軸卡羅拉or降級亞洲龍?

本以為亞洲獅只是“加長卡羅拉/雷凌”,沒成想舒適性有了實質性提升。無論減速帶、井蓋還是橋面接縫,亞洲獅都能做到柔和處理,車內很少出現生硬衝擊,輕拿輕放的感覺討人喜歡。但亞洲獅不是絕對的“整”,相反它更像是廉價版ES200,有著典型的鬆軟風格。

幸運的是,鬆軟沒有影響到穩定性。高速經過起伏路,車身上拋幅度剋制,並且沒有出現可感知的俯仰,車身運動很平坦。吹毛求疵的話,懸架壓縮到底轉換方向(壓縮-回彈)的瞬間,屁股會感覺有些懸空,垂直方向的加速度變化不夠平滑。

買菜車,談什麼操控性?當然要談,但不是極限操控樂趣,而是日常駕駛的省心程度。從順不順手、好不好開的角度來看,亞洲獅的表現可以說非常出色。

試駕亞洲獅:長軸卡羅拉or降級亞洲龍?

這輛亞洲獅配備16英寸輪圈、205/55 R16輪胎,輪胎花紋為普利司通ECOPIA E150,舒適耐用取向。坦白地說,55扁平比300元級輪胎註定它沒有銳利的操控感受,但至少亞洲獅做到了極佳的平衡性。響應雖然不快,但比例感出色,進彎前很容易預判轉向輸入角度。

試駕亞洲獅:長軸卡羅拉or降級亞洲龍?

前後軸側傾同步感很好,並且側傾過程很漸進,沒有瞬間塌下去的感覺。輪胎抓地力很一般,但轉向特性趨於中性。極限附近,轉向有一定的可調整性,“推頭”幅度剋制,並且很容易拉回穩定軌跡。

亞洲獅與卡羅拉一樣,都採用的是轉向管柱式電動助力轉向機(C-EPS)。轉向手感不算特別順滑,有些單薄的感覺在裡面。是的,就是那種日韓系車常見的塑膠感。好在,力矩隨速隨角度增益都比較線性,沒有什麼不好的“驚喜”。

試駕亞洲獅:長軸卡羅拉or降級亞洲龍?

方向打滿的時候,轉向機會發出哐鐺一聲,缺少限位阻尼,聽覺和手感有些廉價。事實上,只需要在軟體標定上增加一個策略,就能製造出柔和的限位手感。看得出,豐田還是比較卻反

開起來的確順手,但噪音表現難以令人滿意。從車輪開始滾動起,路面噪音就充斥著整個車廂,並伴隨著柏油的顆粒感。超過60km/h後,風噪也變得猙獰,沙沙的風聲從四面八方傳來,有時甚至感覺車窗沒關好。發動機巡航噪音尚可,不過一旦增加負載,發動機的乾澀嗓音就會衝破防火牆進入車廂。總體來看,亞洲獅的隔音降噪表現至多打平第十代思域,比起德系美系競品有差距。

試駕亞洲獅:長軸卡羅拉or降級亞洲龍?

試駕亞洲獅:長軸卡羅拉or降級亞洲龍?

試駕亞洲獅:長軸卡羅拉or降級亞洲龍?

外觀方面,亞洲獅與卡羅拉的差別有限,二者之間的關係就像是325Li M運動套裝和320i運動套裝,套件不同,軸距不同,底子一樣。遙控鑰匙響應慢,按下按鍵後,等一小會兒門鎖才有反應。

試駕亞洲獅:長軸卡羅拉or降級亞洲龍?

內飾人機模型不錯,空調面板和螢幕觸手可及,不需要探身去夠。車機猶如小霸王學習機,畫質掉價,響應遲滯,UI更是沒有設計可言。除了最低配,全系不提供CarPlay,有些遺憾。

試駕亞洲獅:長軸卡羅拉or降級亞洲龍?

方向盤前後調節幅度小,高個子很難找到最佳坐姿。後排坐墊偏高,頭部空間有限,但襯托性沒有問題。前後排座椅都比較貼合,填充物軟硬適中,舒適性在同級挺不錯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