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譚飛X李星文X宋方金|平臺劇場battle,該如何看待劇場化的未來?

■ 本期輪值毒叔 ■

■李星文&譚飛&宋方金■

譚飛X李星文X宋方金|平臺劇場battle,該如何看待劇場化的未來?

只要“齁”得住,敘事硬傷不是事兒

李星文:

昨天節目中主要說的是懸疑劇,其實他們也一直在做劇場,而且很多是甜寵劇。愛奇藝也剛剛開了一個“戀戀劇場”,由虞書欣和丁禹兮主演的《月光變奏曲》已經播了。在優酷,甜寵劇作為一個劇場已經很長時間了,而且優酷平臺最主打的就是甜寵劇。

譚飛X李星文X宋方金|平臺劇場battle,該如何看待劇場化的未來?

譚飛:

而且成功的作品還挺多。

李星文:

對。你們覺得透過劇場的方式,甜寵劇型別能不能做成?或者說這型別未來會怎麼樣?

宋方金:

我覺得甜寵劇可能跟當代的消費主義,泛娛樂化的東西形成了某種共振。我看了幾部甜寵劇,我覺得在戲劇高度上和敘事強度上,它沒有多麼戲劇本體化,但是可能它的粉絲文化,飯圈文化,再加上所謂的他們探索到的跟受眾情緒之間的呼應,給我感覺它遊戲感比較強。

李星文:

你說的那是互動劇。

宋方金:

不,我覺得甜寵劇也存在某種代入感。

李星文:

現在的互動劇基本上都是甜寵劇。

譚飛:

我最近也看過一部甜寵劇,我覺得可能在尺度上,甜寵劇迎合了現在所謂的主力觀眾人群中年輕人的某種訴求。

宋方金:

我覺得做到了年輕人的某些概念,但是我覺得還真不是主力觀眾。

李星文:

它幾乎可以算是影片網站的主力觀眾。因為龔宇就說過,我們現在主要服務四類人,少男、少女、男青年、女青年,你想想可不是甜寵劇場佔了這裡頭的半壁江山嗎?少女和女青年一定都是喜歡看的。另外,它跟甜寵劇的大行其道,跟短影片所帶來的審美趣味的變化也是有關係的。方金剛才說,甜寵劇沒有很強的深度,也沒有非常嚴謹的邏輯。而這些東西正是短影片的特點,大量的甜寵劇允許人們一邊刷著手機一邊看,男女主角可能隨時四目相對就摔一塊了,一不小心就吻到一起了,你不用去追究為什麼倆人就摔到一起了,它可能本身所帶來的這種移情效果和感官刺激,觀眾能get到就夠了。

譚飛:

它可能在某方面替代了原來的邏輯性和維度。可能現在網路觀眾是真不太在意邏輯性。

宋方金:

我覺得還不是替代和無意識的東西。我和一些甜寵劇的主創們聊過,如果他們意識到邏輯對了,他們又隨即破掉它。

譚飛:

刻意把邏輯破掉。

李星文:

而且視為反套路。

譚飛:

他認為這樣太順拐了,不能太生活化了。

宋方金:

而且他們現在是達到了某種量化的標準,哪部戲我就不說了,別給人家的戲造成什麼影響。這是很有名的一部甜寵劇,它的製片人跟我說,第一季男女主一共吻了20次,第二季無論如何要吻到40次。

譚飛:

吻的數量都要翻一番。

宋方金:

對,因為第一季很成功,第二季給它加強度,至於他們能不能吻到40次,我們不管,我們要求編劇必須做到。這帶來了什麼概念呢?比如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來的編劇很難參與這個創作,因為老師教給他的是你要符合人物主線,符合心理和情節邏輯。但是目前的這一群創作者是什麼樣的呢?製片人怎麼說,要求怎麼樣給他做到40次吻。

宋方金:

現在甜寵劇的編劇,基本上很少有專業院校出來的。後來製片人就跟我說,“方金要是你來寫甜寵劇,你就被淘汰了,因為你不具備我們寫甜寵劇的素質。”它形成了另外一套他們自己的敘事技巧,而這個技巧專業人士是學不會的。

譚飛X李星文X宋方金|平臺劇場battle,該如何看待劇場化的未來?

耽改還能“一飛沖天”?難上加難!

李星文:

還有一個可以作為爆款劇場的題材,他們其實也一直在做這個題材,但是不敢把招牌打出來——耽改劇場。如果以目前這麼高的成活率來看,如果真開一個耽改劇場,它有可能會超過懸疑劇場的熱度。

譚飛:

但是它肯定不敢明目張膽的。

李星文:

在如此抑制的一個情況下,每隔一段時間你稍微手鬆一點放出一個來,它就會爆。這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但是現在耽改劇進入了新一輪的抑制過程當中,我想至少在今年之內,它申報或者是想申請上線應該是得不到批准的。所以,基本上懸疑和甜寵劇場算是成功了,哪一個可以成為下一個打響劇場的題材?我覺得還都在尋找。

譚飛:

這個挺難判斷的,因為跟政策也有關係。

宋方金:

為什麼迷霧劇場一馬當先出來了呢?因為迷霧劇場它綜合了懸疑、偵探、犯罪,我覺得它是天然的一個戲劇城池。另外今年的《御賜小仵作》這部戲是挺火的。

譚飛X李星文X宋方金|平臺劇場battle,該如何看待劇場化的未來?

李星文:

它是懸疑加甜寵。

宋方金:

它為什麼火?就是因為它有破案,也有甜寵。之所以這兩個型別受歡迎,因為天然的它是一個故事發生的地方。假設你做一個生活劇場就相對困難。

李星文:

它就有可能形成衛視的那種劇場了。看上去有個劇場,實際上是個筐,什麼都往裡裝。

譚飛:

可能在現在的語境下,沒有你說的“生活劇場”這個詞了,因為生活包含了甜寵、懸疑,它可能會被分得更細,會更直接地尋找到目標人群,可能這種型別只能有這麼多戲。

情景喜劇遇瓶頸,總量不足且佳品稀缺

宋方金:

其實我判斷接下來會有一個劇場是能活的,就是小逗劇場。像沈騰的開心麻花系列,喜劇始終有一大批受眾。而且要注意情景喜劇的復興,因為情節喜劇的成功率是很高的。從《我愛我家》《家有兒女》到《炊事班的故事》等等,中國的情景喜劇並不是很多。拍了之後它的成功率很高,可為什麼大家不繼續拍呢?是因為它的盈利模式和商業模式始終做不起來,如果成立小逗劇場,並且形成穩定持續的情景喜劇,它肯定是能夠打響這個市場。

李星文:

應該說中國情景喜劇的精品率很高,賺錢率很低,比較成系列開發過情景喜劇的一個是英氏影視公司,就是英達系列,再一個就是尚敬導演的班底,《炊事班故事》加《武林外傳》,他們都是批次生產過情景喜劇的。再一個是林叢的《家有兒女》系列,還有一個是《愛情公寓》。

李星文:

情景喜劇一出生就是風華正茂,可後來產量有點跟不上。那麼喜劇的這一批受眾是誰來服務的呢?實際上近年來主要是靠喜劇綜藝,比如《歡樂喜劇人》,《笑傲江湖》《王牌對王牌》。能在這些節目裡做綜藝咖並且做得好的也都是一些喜劇演員,比如沙溢、郭麒麟、宋小寶,還有沈騰、賈玲。所以我覺得應該把這些精兵強將調出來,好好地製作情景喜劇並將作品留存下去。

譚飛:

而且這幾年脫口秀大興其道。可能脫口秀跟情景喜劇在某方面有能嫁接的地方,我覺得這裡面可能包含了很多社會因素,大家對脫口秀的復興也充滿期待,因為脫口秀比較獨立和自由,可能在某種束縛下,很多人喜歡這種釋放感。

譚飛X李星文X宋方金|平臺劇場battle,該如何看待劇場化的未來?

李星文:

對,因為基本上脫口秀還是自己寫自己演,除了過來客串的嘉賓是由別人來寫稿。

宋方金:

其實在線上的脫口秀基本上還是屬於綜藝性質,我看笑果文化做了一些專場,帶有一點劇場的性質,而且他們現在也開始拍情景喜劇了。

譚飛:

跟以前相比完全不是一回事兒。

宋方金:

它畢竟要從碎片化走向敘事的完整化。剛才星文老師說得非常好,一些綜藝節目是即時消費。像《我愛我家》這些,它實際上是對社會人生某種角度進行了一種觀察,形成了一種思考。你當時看,會得到某些啟發,你事後去看,你會對之前的歷史、之前的社會有所認識。

譚飛X李星文X宋方金|平臺劇場battle,該如何看待劇場化的未來?

李星文:

這就是經典作品和即時娛樂的區別。當然你臨時看可能也還過得去,在我來看密度就嚴重不夠。有些藝人在綜藝中抖一些小機靈,而且這些小機靈也是很消耗人的,不如把它放到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構也更嚴謹的一個情景喜劇作品裡頭,豈不是更好嗎?

譚飛:

而且現在情景喜劇也可以是碎片傳播,即便被剪碎了也很精彩。

宋方金:

你這又是在為短影片站臺了。

譚飛:

現在《四味毒叔》也在做一些節目碎剪,傳播度非常高,我覺得我們要尊重某種傳播方式,而絕不是討好這種傳播。

李星文:

先讓他們來買版權。

宋方金:

對,我覺得譚老師你說的這個牽扯到很重要的長中短影片之中,比如咱們做了一個劇,它就被剪出那麼一兩段。現在,在短影片平臺上,好多博主就靠剪輯這些長影片活著。

譚飛:

靠流量掙錢。

宋方金:

所以必須要有版權意識。

李星文:

我覺得切條搬運肯定不行,沒有任何勞動含量、技術含量。二度加工等於是你將你的心血智慧賦能了,或者是加持了這個素材,我覺得這個可以跟長影片探討,就不要再搞切條搬運這個事了。

譚飛:

所以還是要重視版權保護這個東西。

宋方金:

最終這個行業怎麼復興,長中短影片可以互相借力,但一切都要在版權框架下進行的。

港劇讓你“爺青回”還是“爺告退”

李星文:

還是要各安其位。還有最後一個跟劇場有關的話題,其實優酷還有另一個劇場叫港劇場,我們童年少年時期看了很多港劇,有一大批觀眾打的是情懷牌,我估計譚飛應該是。

譚飛:

對,我都看粵語的,因為我在廣東生活過幾年,我覺得粵語更原汁原味。而且現在TVB跟內地合作後,製作水準包括規模也大了很多。因為原來TVB是沒錢的,很多都是內景製作。但現在能出外景,包括整個服化道都跟以前不一樣,我覺得現在是內地電視在幫香港電視。

李星文:

有這個成分,而且你說的也對,製作水準、影像水平都提高了,問題就是劇本水平不升反降了。一方面,它還是按照傳統的老套的東西,再按到現在的時代背景上寫一個故事,已經有點抓不住人了,爺青回,但也不是每次爺都能青回的。

譚飛X李星文X宋方金|平臺劇場battle,該如何看待劇場化的未來?

譚飛:

包括香港演員的青黃不接,熟臉演不了,不熟的你又不喜歡看。

李星文:

對於寫當代香港的題材,恐怕目前的創作人員還沒有足夠的把控能力和復刻能力,所以多少有一點尷尬。

譚飛:

希望港劇場也有發展,我們還是喜歡看港劇,它還是很多粉絲的。

李星文:

從型別、技術、專業的角度,他們確實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如果把這些東西都廢了,其實香港電影的這些成功的經驗會跟內地結合得很好。

宋方金:

還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

譚飛:

好,我們今天就談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