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徐有祿到郭麒麟,是傳統相聲的繼承。在湖南半趣齋,只有劉德駐

郭麒麟,是郭德綱之子,郭德綱是常寶豐的徒弟,常寶豐又是常連安的第六個兒子,常連安又是“相聲八德”之一的焦德海的徒弟,焦德海又是徐有祿的徒弟,這些人都是相聲界響噹噹的大人物,也是這些人也將傳統相聲發展和傳承到了現在。

徐有祿到郭麒麟,是傳統相聲的繼承。在湖南半趣齋,只有劉德駐

徐有祿是個在網際網路很“簡單”的人物,因為搜不到關於他的、和後人一樣詳細的資訊和經歷。在他自己的生活中,也是很有魄力的人,這根據《江湖叢書》其中一句對他很簡單的記載:“窮不怕的徒弟是徐有福,生意人都稱他為徐三爺”。

徐有祿到郭麒麟,是傳統相聲的繼承。在湖南半趣齋,只有劉德駐

徐有祿是個說單口相聲的藝術大師,德字輩的焦德海和劉德志兩位相聲表演大師都深得他的藝術精髓,在“相聲八德”中佔有兩席之地,焦德海更是將師父的單口相聲發展成為了對口相聲,對口相聲也無疑是將傳統相聲推上了它的時代頂峰。

徐有祿到郭麒麟,是傳統相聲的繼承。在湖南半趣齋,只有劉德駐

圖中為焦德海

常連安在相聲中是個業務多面手,曾在一時期,赴外地演出時,常連安都不計報酬,是把演好相聲作為自己的職責。直至1963年,常連安因勞致疾,組織讓他退休,但是對於相聲藝術的奉獻,讓他決定至死方休。1966年,常連安終於“休息”了。

徐有祿到郭麒麟,是傳統相聲的繼承。在湖南半趣齋,只有劉德駐

圖中為常連安

他的第六個兒子常寶豐繼承了他的相聲表演天賦,4歲時就學會了相聲《報菜名》。常寶豐的表演風格頗有常派清新脫俗、熱情灑脫的韻味,也很注重新時代相聲的創作和表演,,特別注重對青年相聲演員的培養,現在的郭德綱就是他的徒弟。

徐有祿到郭麒麟,是傳統相聲的繼承。在湖南半趣齋,只有劉德駐

圖中為常寶豐

郭德綱也沒有辜負厚望,帶著德雲社,實現了相聲的二次復興。兒子郭麒麟也很爭氣,16歲時就舉辦了個人相聲專場演出,就2011年來說,他的單口相聲作品也是不錯的,既承了前人的傳統,又接了現代的地氣,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融匯了傳統相聲的文化底蘊,這就是文化傳承吧。

徐有祿到郭麒麟,是傳統相聲的繼承。在湖南半趣齋,只有劉德駐

要說和他們完全不相關的半趣齋的劉德駐,又有什麼好說的呢?曾經在《越策越開心之笑傲三江》說了一個《兩隻蝴蝶》的相聲?但是到了現在就真的沒什麼好說的了,360搜尋“劉德駐”,搜出來的結果都是劉德華。

徐有祿到郭麒麟,是傳統相聲的繼承。在湖南半趣齋,只有劉德駐

圖中左邊為劉德駐

劉德駐其實很乖巧、老實的,表演的風格,不說清新,確實耳目一新,很有當年馬三立的相聲表演風格:內緊外鬆、有條不紊、含蓄雋永。劉德駐是個湘潭人,在二次創業早期,在湘潭也開了他的第一家茶館相聲,也是湖南的第一家,後來轉戰長沙,和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合夥搞起了“半趣齋”。

徐有祿到郭麒麟,是傳統相聲的繼承。在湖南半趣齋,只有劉德駐

和“笑工廠”的相聲不同,半趣齋的相聲說的是北京話。正是這一腔子北京話,讓劉德駐的湘潭口音都變了味。說起家鄉話來,讓人怎麼聽都有點不地道,要是說起相聲和評書,還真發現又有那麼一點意思。

徐有祿到郭麒麟,是傳統相聲的繼承。在湖南半趣齋,只有劉德駐

劉德駐的徒弟就更沒得說了,還有一些還沒畢業的大學生,對於相聲只是熱愛。能否堅持相聲表演,以後會不會還有像郭麒麟這樣優秀的青年相聲演員從這裡走出來,這還真的是一個未知數。這需要時間的考驗,也需要臺前的掌聲,更需要臺後的磨練,才能像從徐有祿到郭麒麟一樣,在湖南,完成傳統相聲的傳承。

徐有祿到郭麒麟,是傳統相聲的繼承。在湖南半趣齋,只有劉德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