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美食】這些電影裡的美食,你都吃過嗎?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電影《金玉滿堂》中張國榮等人用豆腐做的猴腦,《食神》中周星馳自創的黯然銷魂飯,《天下無賊》中劉若英狼吞虎嚥的北京烤鴨,《喜歡你》中周冬雨和林志玲為爭奪金城武炮製的吉普賽女巫意麵湯……

電影和飲食有著許多共同之處,它們都是消費,令人感到舒適、放鬆,有滋養作用,也都是愜意的享受。優秀的電影和美食大餐都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觀賞好影片可以幫助人們瞭解別人的生活,包括別人吃些什麼,以及吃了之後的感受,把人帶入另一個時空環境。如果愛屋及烏,大概有人還會因為某個角色而喜歡上某種食物。同樣,食物也能讓人體驗到遠離餐桌的情景。

2017年上映的文藝片《喜歡你》,講述了一個霸道總裁和現代“灰姑娘”的情感故事,從二人素未謀面以美食溝通、交流的日式抹茶粉配羊排開始,用日本“一期一會”的茶道理念表達“難得一面,世當珍惜”的心意。一道吉普賽人傳女不傳男的神秘菜式“吉普賽女巫湯”,徹底吃開了霸道總裁的心扉。直到“河豚刺身”的出現,讓心儀男女徹底地“意亂情迷”。本來毫無交集、身處不同生活環境的兩個人,因美食而越走越近,他們以菜會友,隔空交手。食物的複雜程度層層遞進,感情也隨之逐漸深入。

電影和夢境相似,都是一個嗅覺和味覺消失了的世界,觸覺也僅以知覺的方式欺騙性地存在著,觀眾永遠都是夢裡沉默著的旁觀者。味道無形卻經久不散,即使久遠的人與事已了無痕跡,它卻能以不可見的蛛絲馬跡支撐起整座回憶的大廈。當電影和夢境都不再復現時,人們還能在品嚐食物的味道時,與往事相見。

對於忍過飢捱過餓的人來說,吃飽、吃好是一件極為重要和珍貴的事情。70後或更年長的人們,一定還記得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國在特定經濟時期發放的一種購糧憑證,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是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那時候,商品是有計劃分配,國家發放各種商品票證,必須憑糧票才能購買糧食。糧票是特殊經濟條件下的歷史產物,票面題材廣泛,印製或精或粗,具有時間性、地域性的特點。經年累月的歲月侵蝕,更使這種具有不可複製性的票證文物日漸稀少,珍品迭出,成為當今收藏者的新寵。中國的糧票種類數量有“世界之最”之稱,全國2500多個市縣,及一些鎮、鄉都分別發放和使用了各種糧票,進行計劃供應,一些大企業、廠礦、農場、學校、政府、機關等單位也有自制。“票證經濟”曾影響了我國幾代老百姓的生活,糧票作為一種實際的有價證券,在中國使用達40多年,隨著社會的發展,糧票早已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它見證了那段憑票吃糧喝湯的年代,也是靠糧票、布票等票證過日子的計劃經濟年代。

民以食為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飲食已不僅僅為了果腹,而逐漸被注入了精神層面的審美或品味追求。民間俗語有言:十五的元宵,端午粽,中秋的月餅,重陽糕……中國人不同的節日裡有著不同的美食習俗,一代代中國人用心賦予食物以靈性,將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植根華夏民族內心深處的情懷,凝聚在食材中,做出了最精彩的美味食品。

雖然國產影片《喜歡你》帶著滿屏佳餚的香氣,展現了一道道有名有姓,情感信物般的美食,卻沒有立體地呈現出中國味道。

我國是有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飲食文化與烹調技藝是文明史的一部分,是燦爛文化的結晶。疆域遼闊,氣候多樣,江河湖海,山川平原,無一不備,為神州的飲食與烹調提供了山珍海味、瓜果蔬菜等豐富的食材和調料。幾千年來,中餐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食文化”,積累了多種多樣的烹調技藝,僅烹調的操作方法就有:燒、烤、炸、燉、燴、煸、熘、爆、燻、滷、煎、氽、貼、蒸等近百種,從而形成了各式各樣、千差萬別、風味各異的菜系和品種。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約有各式菜餚一萬多種。著名的清宮廷宴席菜餚“滿漢全席”,僅此一桌的冷熱大菜就有120餘種。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千差萬別,有56個民族生活在廣袤大地上。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不同的自然和地理環境中,不同民族各自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豐富飲食習俗。飲食上的地方特色也使中國飲食文化展現出異彩紛呈的局面,各地由於選材、配料、烹調方法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獨特風味和不同的菜系。其中,較為著名的八大菜系有川、粵、蘇、湘、閩、徽、浙、魯等。

“味”的延伸,即離“道”近了——香味、口味和美味之外,還有主動性的尋味、呈現性的風味、聲響性的滋味、欣賞性的品味、情感性的回味、感受性的韻味、狀態性的況味,從好看到好吃,由味及道,前者的落點在美食,後者承載的是人,人的生活日常、需求、情感造就了對應的美食,折射出美食背後的“道”。中國美食大多與歷史相連,與民俗相通。每一種食物裡,都凝聚著一方人最質樸的情感,寄託著一方人獨特的情懷,很多時候,吃到嘴裡的已經不僅僅是美食,可能是童年的味道,鄉愁的味道,團圓的味道,愛的味道,更是中國文化傳統和社會變遷的時代縮影。

傳統的菜市場,無疑也是一個時代縮影和城鄉古老生活智慧的發源地。從祖輩沿襲而來的生活文化習俗,活色生香地彰顯於其中。就如同一個城市的本土素材博物館,形形色色地透露著這片土地上人們的生活習性。逛當地的菜市場,可以感受一座城市的味道和靈魂,是閱讀一座城市的絕佳起點。城市階層的生活邏輯也隱含在菜市場之中。電影《喜歡你》裡,霸道總裁和現代“灰姑娘”最終的愛情表白,就是發生在菜市場——這裡是美食“味蕾冒險”和“胃的征服”初始地。食物是最好的黏合劑,能把陌生人的心緊緊連線在一起,甚至無需交流,它是以品嚐味道來分享對食物認知與愛的世界語言。

人們經常以是否正宗來評價一道菜,那就把更多的可能性擋在了門外——-他們似乎忘記了,食物沒有一成不變的做法。一道菜餚是地理和歷史共同創造的,也會隨著環境和時代發生改變。如果飲食傳統被弄得稀鬆平常,那完全是被我們的肚子給內化了。這樣的前提下,與其去糾結是否正統,不如“自然擁抱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因為這樣的菜餚裡寄託著一絲鄉情,蘊含著一縷鄉愁,其本身就是歲月的見證。

最終,把文化、物候、時令、風物相結合,我們可感中國的味道仍然有著可供挖掘的深厚空間。豐富食材炮製的佳餚與生活現場中的各地方言、紅塵味十足的人生場景,獨具風韻、質樸動人的鄉音鄉情,讓世界記住了中國物產和中國美食。

今天,獨自與直播吃飯的網紅共同進餐,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大街小巷充斥、穿梭的外賣騎手,風馳電掣地將一份份各種口味的快餐送到每個角落,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在高朋滿座觥籌交錯的高階餐飲場所中,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在擁擠嘈雜人聲鼎沸的路邊攤裡,我們看到的也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