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吳亦凡深陷漩渦:輿論場上演“天量級圍觀”

吳亦凡深陷漩渦:輿論場上演“天量級圍觀”

微博、豆瓣、虎撲、新聞報道……每一個傳播介質和輿論場所中,吳亦凡相關的討論佔據了大部分版面。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明星醜聞,已然成了公共性的社會議題。

吳亦凡深陷漩渦:輿論場上演“天量級圍觀”

“吳先生,這次,是決戰。”

吳亦凡與都美竹之間的“最後一戰”從7月18日晚間打響。週一清晨的困頓沒有阻止網友吃瓜與“主持正義”的激情,相關熱搜輪番登上微博榜單,在網際網路上形成了對吳亦凡的討伐之勢。

吳亦凡深陷漩渦:輿論場上演“天量級圍觀”

都美竹在其社交平臺釋出對吳亦凡的指控。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曾經的頂流吳亦凡,正在被資本與大眾拋棄。

微博、豆瓣、虎撲、新聞報道……每一個傳播介質和輿論場所中,吳亦凡相關的討論佔據了大部分版面。網友們造梗玩梗,“吳心工作”,討論著事件的各個要素。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明星醜聞,已然成了公共性的社會議題。

01 從娛樂八卦到社會熱點

2021年6月2日,這是都美竹第一次在大眾視野中與吳亦凡產生聯絡的時間點。這天下午,新浪微博網友“劉美麗同學”發文稱自己的閨蜜都美竹在與吳亦凡交往後遭遇了冷暴力,且因此得了抑鬱症。隨後,都美竹姐姐也發微博講述了此事。

6月3日,都美竹針對此前關於自己的一些爭議發文迴應,並稱自己把事情公之於眾不是為了炒作。當天下午,吳亦凡發博:“沒有一片雪花是清白的,糊凡又讓大家娛樂了一整天。”

吳亦凡深陷漩渦:輿論場上演“天量級圍觀”

本以為和吳亦凡過去被捲入類似風波時一樣,事情至此便要告一段落,都美竹卻繼續舉起了砸向吳亦凡的重錘。

網易娛樂在7月18日發出了都美竹專訪,她在專訪中提到更多相關細節,並表示錢已退回一部分,其他的也會陸續退回,自己已做好走法律程式的準備,將“堂堂正正地戰鬥”。

晚間,都美竹二度發文,直指吳亦凡存在迷姦、誘姦、與未成年人發生性關係的行為,稱將進行“決戰”,她要求吳亦凡站出來,24小時內開發佈會退出娛樂圈。也正是在這條博文中,都美竹講到了更多私密的內容,成為了網友們進一步嘲諷吳亦凡的素材。

在網友的滔天怒意中,吳亦凡相關合作品牌紛紛釋出宣告終止合作,央視新聞、祝融號火星車也刪除了吳亦凡相關內容。韓束、雲聽App發博稱已終止與吳亦凡的一切合作,良品鋪子也發文說明其與吳亦凡的合作早已到期。

作為首個釋出解約宣告的品牌。韓束當晚在淘寶和抖音的直播間流量大漲,甚至因為直播間主播的系列發言而登上熱搜。根據“新抖”資料,7月18日晚間開展的韓束直播,僅抖音平臺銷售額便達到了296。25萬元,累計觀看人數達152。5萬,超平日資料近十倍。

解約行動還未停止,立白、滋源、華帝、騰訊影片、王者榮耀等接連在微博宣佈與吳亦凡終止合作。7月19日晚些時候,海外品牌也接連開始了相關工作,LV宣佈暫停合作、保時捷終止合作關係。

吳亦凡深陷漩渦:輿論場上演“天量級圍觀”

在都美竹勇敢發聲後,越來越多的女性也陸續透過微博講述吳亦凡對自己做出過的試探與曖昧,其中包括“一甜Elaine”、張丹三、魏雨欣、“你又不是小章”、於佳怡等,其中張丹三與於佳怡都為前SNH48成員。

吳亦凡深陷漩渦:輿論場上演“天量級圍觀”

02 全網發酵的公共輿論

都美竹的決戰檄文引爆了全網輿論。

伴隨著接連出現的爆料,微博成為最主要的輿論博弈場。經過多次娛樂圈大事件的“洗禮”,微博網友對於“公關及輿論操控”更加敏感,在等待著吳亦凡的官方回覆時與仍舊“堅守”的粉絲們開始“大戰”,吳亦凡超話幾乎被全面攻佔。

在其他社交媒體上,虎撲也向吳亦凡宣戰了。虎撲與吳亦凡本就積怨已久。在虎撲App,官方專門就此次事件為吳亦凡開通“電鰻資訊”話題,實時關注吳亦凡事件的進展。

另一邊的“娛樂基地”豆瓣也是話題發酵的重要場域。從多年前的“小G娜事件”開始,豆瓣娛樂相關小組就對吳亦凡詬病已久,在豆瓣小組使用者的眼中,吳亦凡作為“頂流”,卻“實力差”“私德有虧”,在豆瓣輿論場中,一直以較為負面的形象出現。這一次事件在豆瓣各大娛樂組吳亦凡已經成為屠版級別的存在,對於吳亦凡的口誅筆伐接連不斷。

作為使用者群體完全不同的兩大App,虎撲與豆瓣一直“劍拔弩張”,兩大使用者社群常常在許多事件中持相反的觀點,在微博上也經常爆發“罵戰”,但這一次,兩大平臺的主流論調卻站在統一戰線。豆瓣鵝組有帖子稱,“這事讓豆瓣虎撲又一次一致對外了”。

除微博、虎撲和豆瓣外,全網各大平臺都參與了這場“戰爭”:知乎熱搜裡網友們分析著事情的各種可能性;B站已經出現了“吳亦凡事件”相關的各式二次創作;而在微信公號裡,各式立場的文章已經開始刷屏朋友圈。

將“吳亦凡”這個名字作為核心議題,全網各大平臺形成了以“微博”為核心的超大輿論場。

儘管被詬病已久,微博還是現今中文網際網路上最具影響力、最夠格稱之為觀念市場的社交媒體平臺。大量爆料者都會選擇在新浪微博上釋出資訊,不少事件也在被搬運到微博上之後,才能形成足夠有效的輿論,從而推進對問題的處理解決。

此次吳亦凡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證。

都美竹選擇在微博上展開對吳亦凡的“討伐”,凝聚網友共識,提高輿論聲量,提出自己的訴求,透過網友的力量向吳亦凡方施壓,以期得到迴應。

與吳亦凡暫停合作、解約的商業品牌方首發聲陣地也是微博,在這個強調圈層文化的移動網際網路環境中,不論是個人,還是商業公司,都得注重這個具有“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價值的平臺。

微博仍具有強娛樂屬性,娛樂八卦是內容生產力和消費的重要驅動力。而憑藉多次在社會事件中起到的關鍵性作用,微博似乎又重新成為了承載著無數社會意見的“公共領域”。

在輿論場中對於此次事件的討論早已超出娛樂範疇,法制議題、平權議題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點。

輿論四起,

微博熱搜榜

作為全網的“輿論公告板”的影響力是不言而喻的。而微博的熱搜機制也頻頻遭到網友們的質疑——吳亦凡事件相關的熱搜從榜首迅速掉出前三名,這並不符合網友們的“體感”輿情,“資本控制輿論”的猜測甚囂塵上。

正因如此,吳亦凡事件中,網友們對“公關”的警惕,同時也體現了大眾對於網路輿論的執行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們希望輿論是對廣泛人群真實內心的反映,而非被操縱的放映機。熱搜作為輿論最直接的體現,更是需要公平透明的執行。

“媒介審判”現象也同樣存在。

在“檄文”發出後的24小時裡,網友們忙上忙下,急於為吳亦凡“定罪”,而粉絲們仍舊期待著偶像的自證,微博一次次成為使用者爭奪的“陣地”。

03 媒體、行業協會相繼發聲

在吳亦凡事件的24小時內,各個主流媒體也相繼發聲。

中國婦女報發文,稱“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私德不修,人生必難行穩致遠,這是鐵律。

吳亦凡深陷漩渦:輿論場上演“天量級圍觀”

晚間,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聲,“演藝人員如若觸犯法律自有法律嚴懲;在不觸碰法律底線的基礎上,如若違背公序良俗並造成惡劣影響,行業自律懲戒也絕不會手軟。”。

吳亦凡深陷漩渦:輿論場上演“天量級圍觀”

另外,多家媒體也發聲,對於事件中涉及到的一些問題已經觸及違法犯罪。“事件已經從娛樂新聞變成了社會新聞,甚至是法治新聞”。觸碰到的法律問題需要以法律途徑解決。

吳亦凡深陷漩渦:輿論場上演“天量級圍觀”

新京報發文

《吳亦凡這次“猛料”,不應僅停留在“娛樂八卦”層面》

。“此事已經超越娛樂八卦、明星緋聞乃至醜聞的層面,涉及實實在在的法律問題。”

一些自媒體在傳播這次事件的時候,往往在標題里加上“如果是真的”這樣的字眼,因為內容實在太過聳人聽聞。如果是真的,根據中國的法律,吳亦凡就應該坐牢;反過來說,如果不是真的,在網上爆料的人就涉嫌誣告和誹謗。

這種傳播上的謹慎是不多見的,說明發帖的人都認識到,此事已經超越娛樂八卦、明星緋聞乃至醜聞的層面,涉及實實在在的法律問題。

就像一些律師所說的,指控強姦面臨著難以取證的問題。喝酒後暈倒,很難證明是“惡意灌酒”,而都女士爆料中有很多隱秘的細節,似乎也證明她並非“人事不省”。目前,她已經選擇報警,但是證據可能仍然是一個問題。

但是,都女士也公佈了一些看起來比較有力的內容。她稱吳亦凡方面想花錢擺平此事,自己也收到了50萬,現在正分批把這些錢退回,宣稱要和吳亦凡“堂堂正正戰鬥”。她在網上也公佈了相關轉賬記錄,而吳亦凡方面對這一點沒有做出正面迴應,為自己辯護的宣告也略顯單薄。另外,都美竹還公佈聊天記錄指控吳亦凡所在的公司買通了水軍,對她進行騷擾。

就現在都美竹公佈的內容而言,公眾對都美竹感到同情,對吳亦凡有相當深的懷疑,這些都是正常的反應。但是,公眾仍然無法就此宣佈吳亦凡就是法律意義上的“罪人”,越是眾聲喧譁,越需要冷靜理性,公共情緒不能“裹挾司法”。

但是,這種“公共情緒”也不是無中生有。長期以來,僅就媒體公開報道過的內容來看,不少人氣偶像和粉絲的關係越來越畸形。在飯圈文化中,明星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這其中不排除經濟剝奪,也不排除潛在的、很難察覺的“性剝奪”。

這樣的事情在娛樂圈的其他角角落落可能還會發生,但是就“都美竹指控吳亦凡”的事件來說,出於公平、謹慎而尊重證據的態度,需要證據才能為吳亦凡“蓋章”。

強姦、迷姦、誘姦這樣的指控,很有可能因為舉證難而最終成為“捕風捉影”的“娛樂八卦”,但是這次事件如果真有這樣的情形,如果真的涉及未成年女孩,就決不能大意,明星也絕不可妄想透過“公關”來化解。

根據中國法律,當一個女孩未滿14週歲時,不管她是否“自願”發生性行為,都會認定為強姦。而對警方來說,要掌握一個人的年齡,並不困難。

就這一點來說,

人們有理由相信會有一個結果,而不再是又一場無聊、無趣的“看熱鬧”

。這也正是圍觀網友所期待的走向。

04 交織的輿論場

社交媒體、自媒體、品牌、主流媒體、行業協會……來自於四面八方的訊息在網際網路上,裹挾著上億網友的聲音,形成了一個巨大交織的複雜輿論場。

此次事件表達的輿論傾向幾乎將全網各平臺聯合在了一起,差異巨大的使用者群體表現出幾乎一致的傾向。各平臺之間也形成了在事件中不同的“分工”:微博負責向全網“廣播”,豆瓣則成為了“深挖事實”的陣地,微信公眾號輸出更多的嚴肅討論,知乎則從專業角度探討事件的發展。而主流媒體的關注則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這次事件嚴肅性和重要程度的標註。

這樣的分工,讓社會事件的傳播、社會議題的探討更具有效率,每一個需要被認知和解決的現象、問題都能被全方位審視。

在吳亦凡事件發生的24小時裡,我們得以窺見一個全貌的社會輿論格局。

(本文綜合新京報、刺蝟公社公眾號整理)

文章來源:新京報傳媒研究微信公眾號

編輯:談笑

吳亦凡深陷漩渦:輿論場上演“天量級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