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為你讀書】第七期:父親的菜地郭延信

父親的菜地(散文)

郭延信

父親今年八十有餘了,與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這幾年年齡大了,體力、精力大不如前,可勞作慣了閒不住,這不又去侍弄村南二分菜地去了,用他的話說,就當鍛鍊身體了。

村南的菜地原先是各家的自留地,沒修鐵路以前,大多種小麥、玉米等大宗農作物,隨著邯黃鐵路的修建,村南的自留地被徵用了一部分,有的自留地僅剩一、二分了,地少了只能種點疏菜了,除自家食用外,多餘的還可拉到三華里以南的縣城裡去賣,貼補家用。

記得小時候,糧食不夠吃,誰家也沒有多餘的地用來種菜,為解決吃菜問題,家家戶戶只是在自家壟溝邊上,地塊角落,種上兩溜莙子或幾顆茄子,下晌時順手薅上兩把莙子或拽上一、兩個茄子,做飯時上篦子上蒸蒸,搗點蒜泥,撒上點鹽調調,就是一頓菜了。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於吃上菜也不是什麼奢望了,市場上各種疏菜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大棚蔬菜,返季疏菜也是常年不斷,真是想吃啥吃啥,想吃啥有啥,可父親認為,還是吃自己種的菜有味道。於是父親的菜地裡,春天有菠菜 ,蒜苗,返青的頭茬韭菜等,夏天有豆角,西紅柿,茄子,黃瓜,秋天有紅蘿蔔,白蘿蔔,冬瓜,大蔥,白菜等,一年四季有疏菜,基本滿足了吃菜需求。

父親種菜多施農家肥,從不用催熟劑,甜蜜素之類的輔助材料,雖然有時菜的品相不那麼規整,但由於其自然生長成熟,味道清新,清香,自然,地道,吃起來菜的味道更濃郁一些。

待到疏菜成熟的季節,父親就會挨個給孩子們打電話,告訴孩子們,菜下來了,回來拽菜吧。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吃不了時還送給左鄰右舍共同食用,分享他的勞動成果。

種菜是個技術活兒,也是個辛苦活兒,父親是個勤快人兒,種、澆、管每個環節都十分用心,哪樣菜長的也不賴,可他總是謙虛地說“我種的不如別人的好” 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幹到老啊!

父親老了,但還在勞作,他在用勞作體現自己的價值,展示自己的康健,願老父親能夠把菜繼續種下去,孩子們永遠等著吃您種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