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他將《一本好書》變成“一出好戲”,用舞臺劇帶領人們閱讀

又有一檔高分文化類綜藝出現了————《一本好書》。

10月8日,《一本好書》在騰訊影片和江蘇衛視上線播出後,便獲得了各方關注,這檔節目透過舞臺劇表演的形式將經典書目中的重點內容呈現給觀眾,從而引導和促進全民閱讀。

他將《一本好書》變成“一出好戲”,用舞臺劇帶領人們閱讀

這檔豆瓣評分高達9。3分的情景式讀書節目,由實力文化和騰訊影片聯合出品,製作團隊是曾經打造過評分同樣高達9。3分的朗讀節目《見字如面》的關正文導演團隊。

他將《一本好書》變成“一出好戲”,用舞臺劇帶領人們閱讀

節目選取了《月亮與六便士》《人類簡史》《萬曆十五年》等兼具思想性和藝術性的12本書,並且根據書本內容設計了12種不同舞美,還原書中的經典場景。節目中不但有潘虹、王洛勇、趙立新等實力派演員演繹,還加入了作家學者媒體人的品評,引領大眾閱讀。

目前已經播出的三期節目裡,《月亮與六便士》《萬曆十五年》《三體》等三部經典率先“亮相”,趙立新、王勁松等超強實力派演員傾情演繹了這三本書中的重點片段。

書本文字透過導演組的加工變為舞臺劇,能快速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不少人在彈幕中感嘆看完節目要去補這本書。同時,每期節目中穿插的討論品鑑環節,讓節目不會淪為純粹的表演節目,其過程也有關於書本內容更深層次的探討。

他將《一本好書》變成“一出好戲”,用舞臺劇帶領人們閱讀

《一本好書》總導演 關正文

對於國內目前為數不多,甚至有些“小眾”的場景式讀書節目,總導演關正文表示,經費少、週期短但主創拼、責任重。他希望《一本好書》成為大眾閱讀的引導者,他最想聽到的反饋就是:看了節目我真的想去讀這本書了。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句出自英國作家毛姆名作《月亮與六便士》的短句,曾經觸動過不少人塵封已久的心靈。

他將《一本好書》變成“一出好戲”,用舞臺劇帶領人們閱讀

在第一期節目裡,,趙立新、黃維德同臺飆戲,為觀眾講述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故事。透過表演,將平面的角色、故事變得更為鮮活生動。其中,黃維德飾演主角斯特里,趙立新飾演毛姆兼故事敘述人。

他將《一本好書》變成“一出好戲”,用舞臺劇帶領人們閱讀

《月亮與六便士》以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的生平為藍本,講述了主人公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正值不惑之年,本來事業有成,家庭和睦,兒女雙全,但是為了追求自己內心的繪畫夢想,拋棄體面優渥的生活,甚至拋妻棄子,到巴黎開始畫畫。最後他去了一座孤島——塔希提島,找到了自己的“歸宿”,並創作了許許多多的驚世傑作,完成了自己對“月亮”的追逐。

他將《一本好書》變成“一出好戲”,用舞臺劇帶領人們閱讀

斯特里有過也有過困惑和糾結,但最後還是遵循內心的召喚,他說:“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他將《一本好書》變成“一出好戲”,用舞臺劇帶領人們閱讀

斯特里原型法國後印象派畫家 保羅·高更 作品《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正因此,“月亮”和“六便士”這兩個意象被賦予了獨特的含義。“月亮”代表的是不被物質世俗羈絆的美好理想,是大多數人可望不可及的詩和遠方;而“六便士”代表的是殘酷的現實和世俗的物質。

對於《萬曆十五年》,它的呈現形式讓觀眾眼前一亮,新穎有趣但又不失了書本核心。在節目裡,王勁松飾演沉睡於定陵上且有上帝視角的老年萬曆,透過口述和串演的方式,將老中青三代萬曆的生平經歷一幕幕連線起來,帶領觀眾走進暗潮湧動的萬曆十五年。

他將《一本好書》變成“一出好戲”,用舞臺劇帶領人們閱讀

在節目嘉賓品鑑書本的環節中,陳曉楠、止庵、朱大可三位嘉賓也針對於萬曆的一生以及與文官集團的人際矛盾衝突進行了獨特的解讀,以此探討萬曆皇帝性格的形成。

成功的劇本改編和演員爐火純青的表演,讓沉睡在書本里的歷史再次活了起來,同樣有不少觀眾表示,看完節目也想進入書本中去感受萬曆皇帝的一生。

在第三期《一本好書》中,《三體》的亮相引發網友熱議。

他將《一本好書》變成“一出好戲”,用舞臺劇帶領人們閱讀

他將《一本好書》變成“一出好戲”,用舞臺劇帶領人們閱讀

在節目中,趙立新飾演具有上帝視角的羅輯,用第一人稱的直接表達,在舞臺上透過演繹和講述,串聯起以光年為單位發生著的不同文明之間如何衝突,尋求和諧共存的故事。

他將《一本好書》變成“一出好戲”,用舞臺劇帶領人們閱讀

到了嘉賓品書的板塊,嘉賓陳曉楠、吳伯凡、蔣方舟三位嘉賓也由《三體》故事中地球與宇宙中“他者”的關係,深入到每個人生活當中的“黑暗森林”法則進行了與大眾自身息息相關的解讀。

他將《一本好書》變成“一出好戲”,用舞臺劇帶領人們閱讀

透過豐富獨到的改編,《三體》這本立意深厚的科幻鉅作藉助舞臺劇表演的形式進一步走進觀眾的內心,不少人表示看完節目後還不夠過癮,要重讀原著再次感受科幻世界的浩渺。

曾經制作過《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見字如面》等爆款文化綜藝的關正文團隊對於這檔新文化類綜藝的看法是,它的新穎之處在於形式和理念上的雙重創新。

他將《一本好書》變成“一出好戲”,用舞臺劇帶領人們閱讀

在成為一名綜藝節目導演之前,關正文有過二十年文學編輯經歷,想做出一檔引領全國觀眾讀書熱潮的節目是他最大的心願,在《一本好書》之前,大多數讀書節目要麼與觀眾有審美距離,要麼模式單一,而《一本好書》則顛覆了傳統讀書節目緊扣“讀”這一單純的模式,透過演的方式帶領觀眾“走進”書本。

他將《一本好書》變成“一出好戲”,用舞臺劇帶領人們閱讀

對於《一本好書》首創的場景式讀書形式,總導演關正文表示,給節目起名並非一件容易的事,由於節目形式的特殊性,它不是話劇也不是影視劇,又有分鏡和觀眾反應,所以起一個合適的名字太不容易,同時最為難的還有表演者,他們都會問到關正文一個問題:我是按照話劇還是按照影視劇來演呢?也在犯難的導演用了“中間”倆字迴應,於是就有了現在觀眾看到的節目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節目的舞美也十分亮眼,環形舞臺在各類演出和各國戲劇舞臺上經常出現,導演表示,對於節目而言,最後選擇了更具有題材包容性、轉場效率快速且穩妥的實用方案。

他將《一本好書》變成“一出好戲”,用舞臺劇帶領人們閱讀

從去年開始,原本看上去沉悶的文化內容都藉助綜藝節目的形式重新煥發生機,再度獲得人們的關注,例如透過講述故事+朗讀名篇,將當期節目的主題滲透給觀眾的《朗讀者》,同樣透過嘉賓表演的形式為觀眾介紹文物寶藏前世今生的《國家寶藏》等,這些節目的到來,在大眾與文化之間搭建起了一架彼此溝通的橋樑。

他將《一本好書》變成“一出好戲”,用舞臺劇帶領人們閱讀

《一本好書》的總導演關正文曾表示,希望用影視化手段拉近讀書節目和大眾閱讀的距離,讀一本好書,可以豐富和提升自我的生命價值。時間碎片化並不妨礙閱讀,但讀什麼卻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