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逆向思維:只需兩招,就能幫助問題孩子轉化心態、調整狀態

一念之差:家長的逆向思維到底有多重要?

逆向思維:只需兩招,就能幫助問題孩子轉化心態、調整狀態

思維模式也叫思維方式,是個體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對個體的言行起決定性作用。

在生活中,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決定了其行為模式,而其行為模式則決定了其生活品質。無論是事業的成功還是生活的愉悅,無論是和諧的家庭關係還是融洽的人際關係,都是思維模式操控行為模式後的結果。

逆向思維,也稱求異思維,它是對司空見慣、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人們總是習慣於沿著事物發展的正方向去思考問題並尋求解決辦法,卻不知道,在解決問題尤其是特殊問題時,逆向思維才能使問題簡單化並趨向解決。

逆向思維:只需兩招,就能幫助問題孩子轉化心態、調整狀態

作為度麥學苑心理關愛中心的專業心理諮詢師,在解決來訪者心理問題的過程中,會把“逆向思維”貫穿於整個諮詢過程中。因為所有心理問題的形成,幾乎都與正向思維或者慣性思維有著或多或少的關聯。

在諮詢過程中,打破來訪者原有的思維模式,反其道而行之,往往會加快諮詢程序、促進其心理成長。尤其是在針對青少年來訪者時,逆向思維的運用更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每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而每一個問題家庭裡,都有至少一個問題家長。孩子產生心理問題的根源,一方面來自於家長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來自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問題。

因此,要解決青少年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就必須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幫助家長調整心態,實現自我成長;二是幫助家庭成員協調彼此的關係,實現家庭和諧。但是,無論是家長的心態調整還是家庭成員的關係協調,都離不開家長思維模式的轉變。

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有兩種慣性思維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最大。如果家長能把這兩種慣性思維進行逆轉,就能幫助孩子轉化心態、調整狀態。

逆向思維:只需兩招,就能幫助問題孩子轉化心態、調整狀態

第一種:“雖然和但是”的反向運用

“雖然和但是”是生活中最常用的關聯詞之一。家長在運用這個關聯詞時,慣用的模式是“雖然你這裡做得很好,但是你那裡做得很糟”,這種語言模式造成的影響是“先揚後抑”。如果我們把這兩個詞後面的內容反過來說,即“雖然你這裡做得很糟,但是你那裡做得很好”,那麼整個語言氛圍就會變成“先抑後揚”。

根據心理學家的實驗,“先抑後揚”通常能在肯定其成就的同時,激發他的主觀能動性,並增強其心理能量。

第二種:“先與後”的反向運用

在成人的慣性思維中,通常是“先做出成績才被人相信”、“先看到希望才敢於嘗試”。因此,家長看到孩子做得好時,會感覺到心裡充滿希望,並相信孩子付出的努力;但是,如果看到孩子做得不夠好,則會比孩子還要沮喪,甚至全盤否定孩子。

這種慣性思維造成的後果就是讓孩子不敢不好、不敢犯錯、害怕嘗試。而事實上,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恰恰相反。也就是說:家長要先相信孩子,孩子才能更努力地做出成績;家長要先看到希望,孩子才敢於嘗試一切新事物。

逆向思維:只需兩招,就能幫助問題孩子轉化心態、調整狀態

世界是客觀的、立體的,思維是矛盾的、統一的。願所有的家長都能學會逆向思維,避免一念之差造成的負面影響,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父母溫暖的關注中、堅定的信任中、持續的希望中,奔向自己光明燦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