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老舍先生說:“過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來,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貼好,必須大掃除一次,名曰掃房。必須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一個星期的——按老習慣,鋪戶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

隨著小年的到來,“回家過年”的日子越來越近。

小年的八種美

前段時間,媒體做了個調查:春節你最擔心的事是什麼?

排在第一的回答竟是:擔心子女不能回家過年。

其實,大家想回的不只是那個兒時的家,內心更渴望回到一個體現人文關懷的精神故鄉。這種關懷是從家庭開始的,漸至鄰里、親人、朋友、鄉里、社群,然後是整個國家和天下。

這才是中國人“過年回家”背後的真正文化意味。

小年,

曉年

小年,

小念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臘月二十三,

一年歲尾最甜蜜的提醒。

再過六天,新年如期而至。

一整年的辛勞和風雨

都將畫上美麗的休止符。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水仙抽了花骨朵,

桌案上佛手也生出淡淡的橙香。

歸家的訊號已響起,

遊子的心早已奔向故里。

長路漫漫,奔波疲憊,

朝向家的腳步,不會停歇。

小年的八種美

年關將近,曾經清冷的院落,

此時又落滿歸家的跫音。

燭光搖影裡,歸家人的臉上

有一種穩穩的幸福。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團圓,是最珍貴的年味。

如果沒有家人,再熱鬧的年也只顯得倉皇。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君自故鄉來,應歸故鄉去。

還好,這一年的漂泊,有白雲替我回望;

還好,藉著約定俗成的日子,

讓我可以安心歸來。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二十三日更盡時家家祀灶,

院內立杆,懸掛天燈。”

——《帝京歲時紀勝》

古時,小年是不遜於中秋的重要節日。

無論是在外為官或是經商,

都會趕在祭灶日前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

小年的八種美

關於小年,歷來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說。

其意官家小年為臘月二十三,

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

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小年的八種美

南宋之前政治中心多在北方,

受此影響:故而北方小年為臘月二十三。

而南方遠離政治中心,

小年則多以臘月二十四為準。

具體時間雖有不同

但無論哪天過年

人們辭舊迎新的祈盼都是一致的。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是送灶神的日子,

灶官,是夏朝便備受尊崇的神。

其身份眾說紛紜:

有炎帝,有祝融,有老嫗,有老夫婦。

先秦時期,灶神位列“五祀”之一。

小年的八種美

五祀分別為

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

晉代以後,灶神成為

督察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

小年的八種美

民間則有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

在娶妻之後花天酒地,

敗光家業,淪為乞丐。

後上街乞討,竟到了前妻家。

悔恨不已,羞愧難當,便鑽入灶臺裡燒死了。

玉帝得知後,認為張生並非罪不可赦,

便封其為灶王爺。

小年的八種美

每年小年之時,

灶王爺便會上天向玉帝

稟報這家的善惡,以便玉帝進行賞懲。

於是民間便有了

小年送灶王爺、祭灶之舉。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現代人則把灶王爺看做“一家之主”。

家中的大小事情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到了今日上天彙報,

人們歡送他有一個隆重的儀式清早起來,

蠟燭點香擺滿一桌珍饈佳餚,

感謝他老人家一年的庇佑。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除了上香送酒外,人們也隱隱相信,

舉頭三尺有神明。

小年的八種美

於是用融化的糖抹在灶王爺嘴上,

望其在玉帝面前美言幾句。

恭送灶王爺騎馬昇天,

希望他吃著歡喜。

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記憶裡,過年的空氣中

總含著灶糖甜滋滋的味道。

老話講“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

小年也是一個吃糖日。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一年的時光都揉碎了,

製成那灶糖的甜,

供在煙火繚繞的年畫前。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嘎吱香甜的灶糖,

又稱灶王糖、大塊糖。

是一種用麥芽、小米

熬製而成的麥芽糖。

其粘性大,拉成絲條狀的稱為

“關東糖”,

製成扁圓狀裹著細密芝麻的稱為

“糖瓜”。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灶糖,因拉制過程中,會形成很多蜂窩狀氣泡。

吃起來酥脆香甜。

由灶王爺嘴裡的吃食,

逐漸演變成了小年必備的零食。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無論形狀樣子如何,

吃了以後包管:嘴上黏,心裡甜。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每到年關,便會覺得,

時間像突然被誰撥快一樣。

反倒想不起,童年時是多麼渴望新年到來。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撕下舊日曆,剪了新頭髮,

買了新衣裳,一年終矣,時光匆匆,

是長大後才體會到的無奈。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紅燭燻得雙眼幾欲流淚,

而畫上的灶神爺卻似在微笑。

名義上是甜灶王爺,

實際上都甜了孩子們的嘴。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桌子擺滿雞鴨魚肉,灶臺上掛著臘腸,

煙火氣瀰漫的廚房裡,有忙碌的身影。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孩子們偷嘴吃的快樂,

是成年人無法體會到的甜蜜。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有了這份人情味和煙火味,

屬於中國人的年味,

才能生生不息地傳承。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夜,妯娌圍坐,談笑風生間,

手中一刻不停地揮動著剪刀。

精緻地窗花是手眼的高度配合。

是對吉祥福氣的期盼。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窗花代替了稀缺鮮花裝點房屋,

一雙平日勞作的雙手,

即使生滿老繭,握上剪刀,便生春風。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大紅的窗紙,在剪刀裡飛速變化,

再一伸展,便是一幅幅美麗吉祥的圖樣。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各色各樣的動植物更是栩栩如生——

喜鵲登梅,燕穿桃柳,

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 ,

三羊開泰,二龍戲珠,

鹿鶴桐椿(六合同春),

五蝠捧壽,犀牛望月,

蓮年有魚,鴛鴦戲水,

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

小年的八種美

好看的窗花映著窗外的朵朵臘梅,

日子瞬間就有了美好的祈盼。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閭,

去塵穢,淨庭戶……以祝新歲之安。”

——宋·吳自牧《夢梁錄》

小年時節,各家各戶都會早起,

打掃房間院落、清洗衣物。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北方謂之“掃年”、“掃房”,

南方謂之“撣塵”。

這一天家家戶戶得起個大早,

掃房擦窗,洗衣清物,刷鍋涮瓢。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因 “塵”與“陳”諧音,

故撣塵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

連同舊歲中所遇到的不快。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除舊迎新,就是要以乾淨清爽的心,

來迎接事事如意的新年。

等到一家團圓時,人們默默許下心願。

祈願來年:家和萬事興。

小年的八種美

除塵

洗浴外,

民間還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

寓意從頭開始。

新的希望,就是在這些細節裡,

逐漸明朗清晰起來。

同樣開始忙碌的,

還有各家各戶都開始寫春聯。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春聯是一家人的門面,

故而極被重視。

民間講究有神必貼,

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

多為讚美祈福之言,

也講究每門必貼、每物必貼,

所以春聯的數量最多。

小年的八種美

內容豐富,妙語連珠。

寫好春聯,大年就近了。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天南地北,千門萬戶,

伴隨著大街小巷的爆竹聲,

一家人整整齊齊地坐在一起,

面對著美味佳餚觥籌交錯,

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時光如梭,一年至此,已是尾聲。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代表著舊歲的結束,

也拉開了春節的序幕。

如果說春節是中國人的狂歡節,

小年

是狂歡前夜的興奮與忙碌。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祭灶,回顧過去一年的得失,

灑掃,清理家院的積塵,

忙年,期待新春的來臨……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回首向來時日,

有得有失,有苦有樂。

所有年初問過的問題,

逐漸都有了答案。

小年,曉得舊年,笑迎新年。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費孝通有過一個比喻,

形象地說明了中國人對世界的認知,

他說“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

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

個人就是那塊石頭,

而家、國、天下就像一圈圈波紋,

人倫可以說是中國人思考一切的起點。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這種對血緣的回溯而引發的情感,

是天然而真實的。

因為沒有一個外在的神,

在中國人觀念中,必然只有家

才能成為一切價值的源頭。

所以在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中,

過年回家絕非看看父母那麼簡單,

它既表達了對祖先和天地

神聖力量一種敬畏和信仰,

也包含著對個人生命價值的

重新沉思和認定。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當我們的生活變得日益多元,

年,就像一個原點。

它以嶄新的形式重新呈現,

給每一個遊子以歸屬感和力量。

有了這份故人情,

我們才能在生命的每一個程序中

有岸停泊,打點行囊,

在親人的叮嚀聲中,

再次投入每一個美麗的明天。

小年的八種美

小年的八種美

新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