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青未了‖酥菜

又到了網上關於小年吃啥南北之爭的時候了,北方依舊是雷打不動的餃子,身處南方,感覺卻很平淡,多半是漂泊異鄉的緣故使然。人們熱衷於討論小年的習俗,更多是因為過了小年,除夕便翹首可見,在家鄉,除了吃一頓餃子送走灶王爺之外,從小年夜開始到除夕夜之前的這段時間裡,尚有一項很重要的活動——酥菜。

青未了‖酥菜

酥菜,大約是沂蒙山區獨特的叫法,在別處甚少聽見,“酥”是個動詞,其實就是用油炸,而油炸出來的成品,依舊被我們稱之為“酥菜”,後者之中的“酥”字,就成了一個形容詞,且酥菜並非一成不變,油炸的東西都可稱之為酥菜,小時候常見的有那麼幾樣:藕合、茄盒、土豆片、地瓜片、山藥片、素丸子、椿芽魚。

早先窮困的時候,藕合就是純粹的切點藕片,裹一層面糊,入油鍋炸至金黃撈出來,後來吃得刁鑽起來,知道往兩片藕裡面塞肉餡,再裹麵糊,茄盒也是如此,至於土豆地瓜山藥切片,則只能是單純的油炸,連麵糊也不裹。

青未了‖酥菜

丸子,分幾種,有一種水煮的肉丸子,是用豬五花摻一點白菜葉剁成餃子餡般,和了地瓜澱粉團成牛眼大小的丸子,也如下餃子一般煮出來,晾涼了,吃的時候盛一碗入鍋,加油鹽醋蔥花炒一遍,盛到海碗裡撒一點芫荽末,再滴幾滴香油,只是吃的時候頗為考驗對筷子的掌控,圓滑的丸子總要在筷子之間來回穿梭,最後氣得狠了,只能一根筷子使力,直接如烤串一般叉上來,所以又叫滑丸子。

青未了‖酥菜

油炸的素丸子,一種是用綠豆粉和了麵粉搓成丸子,油炸之後略硬,口感不太好;另一種是用豆腐和蘿蔔絲加一點麵粉,炸出來的丸子外酥裡嫩,冬夜漫漫,看電視的時候用開水燙一碗蘿蔔丸子,實在是美味的宵夜。

青未了‖酥菜

椿芽魚和魚並不相干,只是將醃過的香椿芽用麵糊裹了,下鍋油炸,因為一條一條形似小魚,便被稱之為“椿芽魚”。

青未了‖酥菜

酥菜的時候至少要兩個人協作,一個往鍋裡下料,一個燒火,掌控火候。

鐵鍋刷淨,灶下添了劈好的幹木頭,新榨的花生油上了臊,呈現淡黃的膏狀,用鐵勺舀進燒熱的鐵鍋中,油迅速融開,變成透明的液體,等油沸騰起來,開始將切好的藕片或者丸子下鍋,這時候就要先撤出幾根木頭,讓火苗壓下來,大火容易將酥菜炸過,往往外面焦黑,裡面還沒熟,這時候就很考驗燒火的那個人。

青未了‖酥菜

酥菜的日子,小孩最高興,總要先將肚子填滿了,之後才有積存。往往要一整個下午,酥菜裝滿一個大鋁鍋或者菜盆,足夠一家人在春節期間隨時充飢,鍋裡的油也耗了小半,剩下的油放涼了,再裝回油桶。

酥菜是春節期間的備用糧,也是獨屬於老家人消遣的零食,但它還有一種使命,就是充當貢菜。不論是堂屋擺著的牌位前,還是院中天地馬的棚子裡,香爐旁的貢品大抵就是兩樣,一為大塊的熟肉,第二個便是酥菜,往往是用兩個盤子分別盛了,上面再各自擺上兩棵鮮綠的菠菜,看著就很有食慾,可見好東西都是要分享的,不獨要分享給活人,連神靈也要分一杯羹的。

壹點號青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