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不會預判未來,怎麼決定現在

不知道你小時候玩沒玩過一個遊戲,叫做華容道。當我長大看過三國,覺得這個遊戲設計的真的太好了,把曹操當時的處境用這個方寸大的簡易小遊戲表現的淋漓盡致。華容道曹操一笑笑出趙子龍,二笑笑出張翼德,三笑笑出關雲長,世人嘆英雄一時氣短,卻更佩服諸葛孔明的神機妙算。沒有人可以真正的預測未來,諸葛孔明也是基於比常人對天、時、地、利、人的瞭解選擇的謀略。

不會預判未來,怎麼決定現在

已經由小時候玩的簡易塑膠升級成實木了

這種以預測未來事情,來決定現在應採取行動的方法在我們日常處理事情時非常有效,但是卻經常被我們忽略。最近讀的一本書《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就把這個方法作為養成獨立思考重要的一堂課介紹給我們。

不會預判未來,怎麼決定現在

名字起的大,但是內容很樸實實用

《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是一本詳盡講述“怎樣思考”的書。作者是在日本大學教授“思考能力”20年的狩野未希,日本作家寫書就像一份指南手冊,也像教小孩子辨別地圖,把看似玄妙的方法簡化並流程化,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練習。

“備胎”的重要

2019年5月,華為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域性的實體名單,也就意味著美國禁止相關企業為華為提供晶片部件和任何技術支援。這一幕似曾相識,也就是一年以前的2018年4月,美國商務部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出口電訊零部件產品,這對中興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因為中興全線的大部分產品晶片都依賴於美國供應商,事件發生後中興股票停牌,主要經營活動無法進行。兩者似乎是同樣被美國商務部判了死刑,中興是真的大受重創,但是華為呢,沒有被打倒,不卑不亢地迎戰反擊,因為他們有自信、有底氣,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華為有“備胎”晶片。華為海思在美國晶片和技術供給順暢的時候就做出了自主研發相關產品的決定,以備供應鏈斷裂的意外發生,就像這次危機。

不會預判未來,怎麼決定現在

《海思總裁致員工的一封信》擷取

同樣型別、也幾乎是同樣規模的公司,都因為某些原因被美國製裁,一個被打擊地無還手之力,一個卻可以從容面對。如這封信所說,海思做出了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可能有這一天,而這一天真的到來時,他們的“備胎”計劃救公司於水火,不僅是扛起了華為的天,也成就了民族的底氣。“備胎”現在似乎已經被人們妖魔化,原意是為汽車拋錨或者其他因為車胎破損時準備的備用輪胎,車載備胎其實就是在預判車輛狀態下的一個前期行動。

不會預判未來,怎麼決定現在

真正的備胎

我們沒有諸葛孔明的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的絕世智慧,也沒有華為這種大企業的戰略智囊團,那又如何根據預判未來而決定現在要做的事情呢?怎麼準備一個“備胎”呢?在《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就給出了我們普通人可以遵循的方法。

只用四步學會預判未來,並決定現在的行動

第一步 事情會有哪些走向?什麼因素影響這種走向的實現

這時候的假設一般可以從正面和負面的兩大方向思考,比如事情發展的成功或者是失敗。然後是非常關鍵的思考,是什麼導致了這個結果的產生?

不會預判未來,怎麼決定現在

既然未來是不可知的,那麼在假設或者根據現階段評估時候就儘可能的放開思維,先不要去想可能性,只是把所有想到的結果寫下來,誰能想到美國政府會出手干涉公司正常普通的交呢?但是它就是發生了。

在進行負面預測時,為了使預判更全面,我想到了《崩潰》這本書提到的一個

“事前檢驗”

的方法,基於人們總是在事件崩潰或者失敗後對原因看得更清晰的原理,也就是在事前做到事後的總結。方法也很簡單,換一種向自己提問的方法。比如在假設時我們一般會這樣提問,

“哪些因素會導致公司破產?”

因為我們的心理停留在公司還未破產,我們還處在安全區,這時的負面判斷只是一個推測,思考就會不夠徹底,具有一定的安逸性。如果換一種提問方式

“公司已經破產了,因為什麼破產?”

,這時候也請將自己的心態一同調整成完成時,也就是從事後總結失敗原因,此時的出發點已經變了,我們已經是偵探的身份,在尋找一切的蛛絲馬跡,思考就會更積極,更富有探索性。

第二步 採取相應措施

這一步我稱其為回推,即如果要達到第一步的條件,需要做什麼。像不像走迷宮,我們找到了終點,要開始往起點走了。這裡就是我們預判後真正地實施內容了,也就是制定“備胎”的階段。但是要不要做,能不能做,什麼時候做還需要進一步思考。

不會預判未來,怎麼決定現在

第三步 措施實施的可能性

還記得第一步時我們說不要考慮可能性地去發散思考事情走向麼?那時候是為了避免遺漏,使預判結果更全面,而現在就要開始真正地評估了。比如剛開創一個自媒體公司,在預判時確認公司會發展順利而且可以拓展到全亞洲,第二步採取措施就是要建立亞洲據點,這對一個剛剛營業的小公司無疑是困難的。

第四步 判斷時機

那麼多預判結果,不可能每一個都有所準備,根據重要性、緊急性和可能性進行篩選。比如第三步中已經判斷新公司建立亞洲據點是困難的,那麼現階段就先不執行行動,待時機成熟再次評估。再說回華為,美國供應商斷供被稱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是如果發生就是毀滅性的打擊,所以不可能的事情才成為了華為人披星戴月,嘔心瀝血,即便可能被埋沒在保險櫃也要去做的事情。

這種根據預判未來事情走向,決定現階段行動的方法在《哈佛的6堂獨立課》篇幅只有幾頁,但我認為是很典型的轉換一個思考角度就能得到更好結果的思維方法。所以,並不是年齡已經成年,思考方法就隨之成熟。思考可以換一個出發點,處理事情也一樣,我們可以從未來出發,一路向回,順著脈絡抓住現時的鑰匙,以應對需要開啟的那把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