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三個切片感受廣元全面小康新生活

川觀新聞記者 燕巧

仲夏六月,廣元市朝天區曾家山上,各家民宿正迎來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

曾家鎮上的雨田山莊,每天生意爆滿。“遊客越來越多,每天都是10多桌,住宿生意也非常好,很多打來電話預定!”90後老闆雷浩然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吃的洋芋果,烤的疙瘩火”是20年前貧窮曾家山的真實寫照,而今隨著當地生態康養旅遊的發展,當地許多外出務工的群眾陸續回到家鄉,開辦農家樂、民宿。

變化不只曾家山。6月3日,廣元市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標誌著廣元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後,開啟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徵程。全面小康夢想,照進現實。

旅遊環線串起“富氧經濟”

曾家山上吃起旅遊飯

位於曾家山上的李家鎮永樂村,註冊的農家樂有60多家。“從前村裡全都種苞谷、洋芋,人累收入也低,後來大家都種上了蔬菜,瞄準的就是上山遊玩的人。”永樂村黨支部副書記馬建忠,親身見證了曾家山旅遊經濟的發展,他說,這些年農家樂飛速增加,得益於交通的便利。

三個切片感受廣元全面小康新生活

曾家山上正在建設的榮樂養生谷

位於秦嶺南麓的曾家山平均海拔1400米,夏季平均溫度為23℃,是天然的避暑勝地。曾家山曾因地理條件和交通制約而窮困,而今隨著交通變化,昔日“要解決溫飽,除非再造一個太陽”的高寒山區,如今已搖身變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19年實施的曾家山生態旅遊環線專案屬曾家山交通運輸綜合體系核心專案之一,寬敞、舒適、靚麗的旅遊環線,串起了包括永樂村在內的沿線居民。

在永樂村地龍壩現代田園打造的“地標”處,村民正在栽植各種花苗。按規劃打造的田壟處,紅楓、玉蘭、芍藥等各色植物相襯相映。“推窗見綠、出門進園、低頭聞香,永樂村群眾的幸福感蹭蹭地往上漲。”馬建忠說,美景引得遊客紛至沓來,五一期間,地龍壩日均接待遊客超過500人,鄉親們的腰包眼見著鼓了起來。

借曾家山旅遊發展的春風,曾家鎮上的雨田山莊建成集餐飲、住宿、休閒於一體的“網紅”民宿,實現了由10年前年收入1萬餘元到2020年近200萬元的跨越發展。

三個切片感受廣元全面小康新生活

七曾旅遊扶貧公路

截至目前,朝天區累計培育民宿237家,床位6400餘個。其中,中高階精品民宿53家,投資超千萬元的有27家,總投資達到了3。3億元。民宿共給社會提供就業崗位4000餘個,崗位月收入在2500元以上。此外,民宿產業的發展還拉動了土特產品消費,每年該區直接消費和銷售農土特產達1。6億元,累計帶動全區4900餘農戶增收。

6月,在朝天區七盤關至曾家山旅遊扶貧公路專案各建設工地上,工人正在搶抓工時,這條總投資10億元的旅遊扶貧公路建成通車後,從七盤關到曾家山只需15分鐘,曾家山還將迎來飛躍發展。

撂荒地變成“世外桃源”

種出致富果

6月8日,2021年廣元桃博園採摘節在昭化區昭化鎮朝陽村舉行。園內,泛著紅暈的桃子掛滿枝頭,慕名而來的遊客穿梭於桃林間,一邊欣賞著果園景色,一邊品嚐採摘新鮮成熟的桃子。

三個切片感受廣元全面小康新生活

昭化區桃博園 袁茹莉 攝

位於朝陽村的雙鳳省級4星級現代農業園區是川北地區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桃博園。園區內引進栽植全國各地不同型別、不同品種桃樹資源115個,花期可從2月底持續至4月中旬;果實採摘從5月初持續至8月底,拉長了賞桃花、摘仙桃、品文化的產業鏈,能讓市民感受“春賞花海、夏沐清涼、秋遊田園、冬觀雪景”的田園美景。

“怎麼也沒想到,曾經的荒山,如今成了我賺錢的寶地。”提起桃博園,家住朝陽村的劉翠英笑開了花。去年,劉翠英靠著從事割草、修剪、套袋裝箱等工種,在園區務工200多天,收入近5萬元。今年剛過完年,嚐到甜頭的劉翠英第一時間又報名參加園區務工。

三個切片感受廣元全面小康新生活

遊客在桃博園採摘 李建生 攝

不止劉翠英,據統計,2020年,桃博園聘請附近村民500餘人參與園區務工,戶均增收5000元。如今,朝陽村村民透過“自主經營掙現金、流轉土地收租金、入股企業分股金、進園務工掙薪金、提供服務得佣金”實現“五金”增收,錢包鼓起來了。

曾經的撂荒地變成了“世外桃源”。據瞭解,桃博園今年可產新鮮貢桃4000餘噸,整個盛夏“桃桃不斷”。

“近段時間以來,每天都有三四百人在園裡採摘,根據目前’線上+線下’銷售量,以及現場採摘情況來看,預計總產值約3000萬元。”昭化區桃博園業主協會會長孫和平告訴記者。

留守婦女有就業

生活有底氣

6月9日,在昭化區衛子鎮“歸雁工程”扶貧車間裡,工人們正忙著趕製來自浙江的新訂單。仲清蘭是衛子鎮沈家閣村村民,這幾年因為家中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顧,沒能外出務工,自從進入扶貧車間上班後,她不僅學會了專業技能,每個月還能輕輕鬆鬆的掙到近2000元。

“在這裡工作,我在家裡地位提高了,底氣更足了。”跟仲清蘭一樣,很多農村婦女因為照顧家裡不能外出務工。浙江龍泉在昭化建立起的扶貧車間,讓像仲清蘭一樣的村民“足不出戶”實現了就業。而為了確保崗位的穩定,當地還透過進一步深化政企合作,每年根據車間需要,滿負荷提供加工訂單。

“我們透過與浙江企業簽訂訂單協議,每完成一筆訂單,他們會再送一批訂單給我們,這樣就能保證我們的訂單不斷檔,扶貧車間的員工收入就相對得到保障。”衛子鎮“歸雁工程”扶貧車間負責人肖華表示。

藉助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東風,昭化區打造“歸雁工程”扶貧車 4個,主要從事饅頭墊、手工花籃等產品的製作和銷售,吸納了近200名婦女居家靈活穩定就業,生產訂單產品遠銷韓國、義大利、日本等國家。

今年3月,昭化區與浙江省浦江縣盛開花邊廠簽訂年產80萬套家用紡織品專案投資協議,根據協議內容,將在昭化區建成2萬平方米生產廠房,帶動更多留守婦女實現就近就業。無數個工作崗位織成的“就業網”讓群眾生活越來越有底氣,奔康更有動力。

(廣元市朝天區委宣傳部、昭化區委宣傳部供圖)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及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