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兒子同學指定他買300多元的禮物,我不同意:孩子理應建立邊界感

一位寶媽在群裡問:

兒子上五年級,同學要過生日邀請他去,同學說喜歡遙控車,三四百塊錢的那種,你們會給買嗎?

我看到這條訊息第一感覺是:你兒子的這個同學有點厚臉皮啊!

兒子同學指定他買300多元的禮物,我不同意:孩子理應建立邊界感

群裡的寶爸寶媽們都不贊同

不買,想買讓自己父母買去!

我也覺得小學生不用送那麼貴的禮物

這也太貴了,可以委婉地拒絕:零花錢不夠。

顯然,大家都認為一個小學生向同學索要比較貴的禮物是不合適的。

兒子同學指定他買300多元的禮物,我不同意:孩子理應建立邊界感

朋友之間,互贈禮物確實可以加深感情。但是對一個10歲左右、沒有收入的孩子來說,他的收入僅來自於父母給的零花錢,300多元就是鉅款了,這樣的禮物可以說是他很難負擔起的高消費。

如果這位同學在家裡要求父母給他買類似的禮物,那無可厚非,要求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買也可以,但是要求一個小學生朋友來買,我認為他是一個缺乏邊界意識的孩子。

什麼是邊界意識?

邊界意識指的是一個人在人際關係當中,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責任的權力範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個人空間。

包括身體界限和情感界限。

身體界限,比如與非親密關係的人談話保持45-100釐米的距離。

情感界限則不好界定,基本取決於當事雙方的心理感受。但讓別人受到傷害的、感覺不舒服的言行和要求就是侵犯了邊界。

兒子同學指定他買300多元的禮物,我不同意:孩子理應建立邊界感

缺乏邊界意識的孩子會讓人討厭

現在多數家庭的物質條件比較好,很多父母也崇尚快樂養育,對孩子有求必應,不知不覺中給孩子養成了喜歡索取、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並且沒有讓孩子建立起邊界意識。孩子在自己的家裡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以為其他人對自己也應該是這樣的態度,殊不知,你在自己的父母眼裡是寶貝,在別人的眼裡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

孩子若意識不到邊界感,跟別人提要求跟自己家人一樣,長期下去,肯定會令別人心生厭惡,不願意與之來往,孩子則會感受到別人莫名其妙孤立他,後果就是不利於孩子的社交發展,甚至間接影響其他方面的發展。

我們都知道“刺蝟”理論,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兩隻睏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刺得對方怎麼也睡不舒服。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又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度又不至於被扎。

刺蝟理論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有邊界的,需要互相尊重、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和諧相處。

兒子同學指定他買300多元的禮物,我不同意:孩子理應建立邊界感

沒有建立起邊界意識的人,會在人際交往中侵犯到別人的邊界而不自知,別人討厭你了都不知道;也有的沒有邊界意識的人,別人侵犯自己邊界的時候不知道如何拒絕和化解,只知道無原則的滿足或忍讓。這兩種情況都容易造成人際關係上的困擾,影響人的幸福感。

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建立起適當的邊界意識

邊界意識是人與人之間交往一項必不可少的意識,是情商的體現。所以,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建立起基本的邊界意識。

1、不要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當孩子開始有自我意識的時候,就是開始建立邊界意識的時候。

比如,兩三歲的孩子看到別人玩的玩具就想要拿來玩,他並沒有你的、我的這樣的概念。這時就是家長給孩子建立邊界意識的時機,告訴他:“這是別人的玩具,不是我們的,我們可以請求他給我們玩一段時間,但我們沒有權利支配。”

還有:去別人家裡玩,看到喜歡的玩具就想要拿走;去商場看到喜歡的玩具,就必須要帶回家等等。

這些情況下,我們要耐心地解釋給孩子:“這不是自己的東西,我們沒有權利帶走。”孩子可能開始搞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但我們要反覆地向他灌輸這種意識,總有一天他會知道的。

兒子同學指定他買300多元的禮物,我不同意:孩子理應建立邊界感

2、讓孩子懂得感恩而不是一昧地索取

我認為,一個能夠向朋友張口要指定的、較貴禮物的孩子,在家裡大機率也是一個喜歡索取的孩子,很難做到體恤父母。

我見過有的孩子不管自己家庭經濟條件如何,父母是否能夠負擔得起,只要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一定想盡辦法得到,而這與父母從小時候沒有原則的遷就有直接的關係。

教育家杜威說過: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

在人一生的發展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性格,一個懂得感恩而不是一昧地索取的人才會收穫更多的幸福。

父母有責任讓孩子懂得:自己的成長來自家人的呵護、老師和同學的幫助、朋友的支援;讓孩子懂得合理的、正當的需要是什麼樣的;讓孩子懂得感恩那些助力自己成長的人和事……

孩子並非生來就懂得感恩,所以需要父母妥善教導。

兒子同學指定他買300多元的禮物,我不同意:孩子理應建立邊界感

3、父母做好榜樣

有的父母有較差的邊界意識;結婚生子了依然理直氣壯地向父母要錢花、借兄弟姐妹的錢不還、隨意拿走朋友的東西……

這樣的父母自己就沒有明確的邊界意識,很難培養出有明確邊界意識的孩子,在他們的潛移默化下,孩子多數會跟他們擁有同樣的觀念和行為。

再親密的關係也有邊界,父母與孩子之間尚且如此,朋友之間更不必說,建立起適當的邊界意識方能收穫和諧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