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什麼是精緻利己主義者

江歌的事情就不帶大家回顧了,說一說最近劉鑫的事情。

因為在微博上消費被害者家屬,劉鑫的微博賬號被封禁了。

因為不斷地挑釁和攻擊江歌的媽媽,她的微博積累了30多萬粉絲,搖身一變成了微博大V。而她的一篇長文,更是獲得了來自粉絲總共近5萬元的打賞。

她那麼“值錢”的賬號這次被封了,網友們都拍手叫好。

法律上的事情我們就不說了,簡單分析一下劉鑫這個人吧。

劉鑫是一個典型的絕對精緻利己主義者。如果你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她走到現在,選擇的每一步,出發點從來都是自己的利益,絲毫不在乎他人的生命和感受。

三年前的那個夜晚,劉鑫前男友陳世峰找上門來尋求複合,為同居閨蜜劉鑫挺身而出的江歌,卻被劉鑫關在門外,最終慘死在情緒失控的陳世峰的刀下。

閨蜜因為自己而死,一般人都會很愧疚,會盡全力去補償閨蜜的媽媽。

但劉鑫不是,她竭盡全力去撇清關係,躲避與江歌媽媽的見面,拒絕告訴江歌媽媽案發時的真實細節,甚至連江歌的葬禮都沒有出席。

當時的輿論壓力很大,劉鑫被指責是一個自私冷漠的人。於是,她又為了自己的名聲,透過媒體約江歌媽媽見面,在她面前痛哭,求她原諒。

看到效果不大,又立刻回到網上開始誣衊謾罵江歌媽媽。

當江歌媽媽還在為江歌四處奔走的時候,身為當事人的劉鑫已經完全置身事外,燙了頭髮,做了指甲,在鏡頭前比出剪刀手,笑容滿面。

清明節的時候,江歌媽媽祭奠她的女兒,劉鑫卻趕在這一天,用兩條微博私信往她的傷口上撒鹽。

她的微博認證為“前留日學生刑案當事人”,你想想誰還會去認證這個?

但她靠著這個認證,靠著不斷刺激江歌媽媽營造熱度,有了粉絲和打賞,為自己撈了不少好處。

三年過去,劉鑫已經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劉暖曦,向全世界宣告,自己要開始全新的生活。而江歌媽媽卻還在悲痛的泥沼裡苦苦掙扎。

寫劉鑫之前我想過很多次,如果我是劉鑫,我經歷了這樣的事情後會怎麼辦?

我想我一定會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既然之前做錯了事情,那我就承認自己的懦弱和膽小,後續不斷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去彌補,用誠意去打動江歌的媽媽。

若江歌是因我而死,雖然法律上沒有責任,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但是 我也 過不了自己內心道德的那一關。

如果是這樣做了,江歌和劉鑫的事情根本不會鬧成現在這樣。

而劉鑫和她的家人眼裡只有自己的利益,所有的舉動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導向,最終背上了罵名。

像劉鑫這樣的人,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 “絕對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個詞,是由北大教授錢理群提出來的。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會把一己利益當作自己言行的唯一且絕對的直接驅動力。

這樣的人往往有很高的智商,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會鑽法律和各種規則的漏洞,懂得利用各種力量來最快地達成自己的目的。

一個絕對的精緻利己主義者,往往是唯利是圖的,他根本不會顧忌自己對別人造成了多麼大的痛苦和損失。

在他的眼裡,靠鑽空子做明顯錯誤的事情,從來都不是什麼錯誤,而是一種“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正確。

錢理群教授在提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個詞的時候,還講過一個故事。

他有次去上課,看到一位學生坐在教室的第一排,衝著他露出非常禮貌的微笑。

而在他上課的時候,這名學生聽得聚精會神,在教授講到關鍵點的時候,他總能夠及時地做出反應,點頭、微笑。

等到下課的時候,這名學生立刻迫不及待地跑到錢教授身邊,特別高興又感激地說:“錢教授,您今天講的課實在是太棒了!”

一開始,錢教授還對這個學生的吹捧有所警惕,可是這名學生卻能夠把教授的課好在哪裡,說得頭頭是道,講的全在點子上。

老師講課能得到學生如此專業的理解,對於教育者來說,這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於是錢教授很快放鬆了這種警惕。隨著這名學生反覆的拜訪,錢教授對他的好感也與日俱增。

直到有一天,那位學生突然懇求錢教授幫他寫一份留美的推薦書,錢教授欣然同意。

可是讓錢教授大感吃驚的是,這名學生在拿到推薦書的第二天,就再也沒有出現在他面前,甚至切斷了一切與他的聯絡。

錢教授這才恍然大悟,自己完全是被利用了。

之前那名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禮貌和專業,全部都是為了這封推薦書所做的一次投資。

而當他的投資得到了回報之後,他自然就拋下了已經對他沒用的錢教授。

這名學生,毫無疑問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他的一切行為全然是從個人利益出發,經過了精心的設計,完全沒有考慮過教授的任何感受,彷彿教授只是一個助他達成目的的工具。

而像這樣為了一己私利,以絕對的利益為導向,會鑽空子和利用優勢的人,真的太多太多了。

比如孫宇晨,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名校畢業,做虛擬貨幣割“韭菜”賺得盆滿缽滿,別人因他家破人亡,他卻可以談笑風生,置身事外。

還有前段時間新聞裡,瀋陽某高校,為了爭奪獎學金,幾名研究生處心積慮陷害同學,其中一人還用刀捅傷了對方……

這些為一己私慾,以絕對利益為導向,而且還是高智商高學歷的人,讓人感到恐懼和憤怒,而他們的背後映射出來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很明顯,我們的一些教育導向 可能真的 有問題。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不只是高校,我們身邊的很多家長,用的都是利益導向的教育方式。

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就會指著清潔工、服務員說,不讀書的話,將來就會成為這樣的人。

這些家長只讓孩子們看到了眼前的底層勞動者的境遇,卻沒有告訴孩子們,整個社會如果沒有了清潔工人、服務人員,社會的有序運轉將會大打折扣。

這種教育導向,會讓孩子喪失對底層勞動者的共情和尊重。

還有“唯分數論”“唯金錢權勢論”的教育觀念,可能會堵死孩子們學習優秀品格的路徑。

比起孩子的性格和品行,家長和學校更在意的是孩子們的成績,更在意孩子能不能賺大錢,能不能結識權貴。為了孩子能夠多考些分數,甚至會動用各種關係,讓孩子“跨省”參加高考,搶佔當地的升學名額。

於是,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後,就陷入了一個功利化的泥沼,很容易被一些功利的思想帶入歧途,最終成為一個雖然擁有著高學歷,卻沒有相應的品格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這樣的大學生,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養,他們會巴結、討好上級,懂得運作人際關係,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無可挑剔,他們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關係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可是如果這些人從小接受最好的教育,進入名校,佔盡了最好的教育資源,卻都以自己的利益為絕對導向,那麼還有誰能夠承擔起改變社會、改變國家的重任?

記得我讀大學的時候,老師要我們為四種人排序:

道德高能力高的人

道德高能力低的人

道德低能力高的人

道德低能力低的人

我們按照老師唸的順序排了一個序。

老師說:“你們錯了,第一種人無疑是最好的,第二種人是對社會和諧有促進的,第四種人其實對社會造不成什麼影響,因為沒有什麼能力。”

緊接著,老師非常嚴厲地說:“最無用,但對社會危害最大的人是第三種人。因為他們道德很低,能力卻很強,又有光鮮亮麗的外表掩飾,可能對他人、社會,甚至是國家,造成無法估量的傷害! 所以,道德低、能力高的人是最危險的! ”

老師最後說的話,讓我刻骨銘心:

我從不奢求從學校走出去的學生出現在福布斯排行榜上,但希望你們出現在諾貝爾獎的名單上,出現在普利策獎的名單上,出現在拉科斯醫學獎上,出現在聯合國慈善獎上,甚至出現在人類突出貢獻獎的名單上。

一個精英為自己賺取利益,這無可厚非,但如果一個人眼裡都是利益,不顧他人的感受,不顧對社會的危害,那麼這樣的人還是真正意義上的精英嗎?

一個真正的精英,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對於這個問題,俞敏洪有過一個令人激賞的答案,他說:

“我覺得一個自私、只 關注 自己利益的人,不管你多麼成功,都不能稱之為精英。 真正的精英,是既不放鬆自己的成長和努力,同時又能夠幫助這個社會進步的人。 ”

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沃頓商學院的一位教授,曾提出過一種叫作“成功金字塔”的理論。

他發現在社會上,那些所謂的精緻利己主義者,不管多麼優秀,他們的上限往往註定只能處於成功的中層,沒有辦法成為真正的精英。

因為這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晉升路線,都是一開始靠著自己的小手段,把他人當作墊腳石,去獲得資源與人脈,迅速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

可是這樣的行為,往往只能夠使他們獲得中等程度的成功。如果再想往上走,周圍就已經沒有墊腳石可以踩了,因為他身邊的每個人都是精明的,沒有人會再被他的手段騙到。

而只有那些既有很高的智力水平,又能夠尊重他人、替他人著想的人,能站上金字塔頂,取得更大的成功。

真正的精英,是不會因為自己的利益,而去選擇犧牲和出賣他人。

真正的精英,是在面對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的時候,依然保持著發自內心的尊重。

真正的精英,是在追求利益的同時又恪守原則,對社會有著責任感和家國情懷的人。

人生從來都是一場橫向的馬拉松,眼中只有利益和一時成功的人,永遠也到達不了終點。

最後,用北大院長饒毅在學生畢業典禮上的一段話來結尾吧:

“請原諒,我不敢祝願每一位畢業生都成功、都幸福,因為歷史不幸地記載著,有人的成功代價是喪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價是損害他人。

“我祝願你們:退休之日,你覺得職業中的自己值得尊重;遲暮之年,你感到生活中的自己值得尊重。”

希望你能成為一個真的用力活過的人,而不是一個只為利益而活的人。

願中國青年都有胸懷天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