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名家如何評價《荷塘月色》?余光中:中學生水準,莫言:病態唯美

在葉聖陶的作品《朱佩弦先生》中有這樣一句話,“談到文體的完美,文字的會寫口語,朱先生該是首先被提及的”。朱佩弦便是朱自清,他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同時也是具有錚錚鐵骨與高尚節操的民族戰士。正所謂人如其名,朱自清的人格就如名字正直、清廉。

名家如何評價《荷塘月色》?余光中:中學生水準,莫言:病態唯美

朱自清半生都是在戰亂紛紛、動盪不安的時代度過,他幾經輾轉、四處任教,為世人留下豐富的文學研究與優美動人的作品。然而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期,朱自清被貧困與疾病所纏身。朱自清性格內向、穩重,且做事沉穩、平緩,因此他借《韓非子》中的典故為自己取字為“佩弦”。

他希望自己能夠時刻處於“佩弦”的狀態下,不論是做事還是做學問,都能擁有緊迫意識,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偉人對朱自清的評價極高,他在《別了,司徒雷登》中提到“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當寫朱自清頌,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由此可見,朱自清身上有強烈的民族正義感。作為一位文人,朱自清雖不喜歡參與激烈的活動,但他也忍受不了美帝國主義對我國百姓的挑釁與壓迫。因此,他拿起筆桿做武器,用作品來明確立場,表明自己堅定的態度。

名家如何評價《荷塘月色》?余光中:中學生水準,莫言:病態唯美

寧願餓死,也絕不向敵人低頭,絕不接受他們的任何救濟,始終保持著一位愛國知識分子的氣節與風骨。朱自清的散文獨具一格,得到不少名家、學者的讚美與追捧。然而,他創作的《荷塘月色》自誕生以來便屢遭質疑,這是為何?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創作於朱自清在清華大學任教期間,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現被收錄於中學語文教材中。1927年7月,此時的民國被白色恐怖籠罩著,朱自清內心悲憤又苦悶,茫然且彷徨。因此,在新舊時代的交替階段,他實在不知該參加革命還是逃避這一切。

作為一位充滿愛國熱情的文學鬥士,朱自清持續承受著來自國家局勢變動的高壓之中。而作為一名丈夫與父親,他還要面對來自家庭的煩惱。《荷塘月色》首位兩段提到的“妻”正是朱自清的髮妻武鍾謙,是一位溫婉賢惠的賢妻良母,為朱自清誕下三兒三女。

名家如何評價《荷塘月色》?余光中:中學生水準,莫言:病態唯美

不過,朱家的一應生活開銷皆由朱自清一人承擔,因此朱自清長期揹負著沉重的經濟壓力。天不假年,武鍾謙年僅37歲便過世了,朱自清又娶了陳竹隱做續絃。然而,經濟上的拮据始終困擾著他 。而朱自清與父親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也是由經濟因素造成的。

自1920年起,朱自清便要沒有限度地家中所有的經濟壓力,甚至沒有任何支配經濟的自由。父親要求朱自清執教學校直接將兒子工資送至家中,不得由朱自清本人領取。父親的專制教育壓得朱自清喘不過氣,而朱自清向來追求自由,雙方劇烈的思想衝擊導致父子矛盾加劇。

直至朱自清創作《荷塘月色》前後,父子倆的矛盾也未得到任何緩解。因此,作者在開篇提到的“心裡頗不平靜”的原因便是源自國家與家庭的雙重壓力。為了排遣心中的苦悶與困頓,作者漫步在荷塘月色下,只求獲得片刻的平靜與安寧。

名家如何評價《荷塘月色》?余光中:中學生水準,莫言:病態唯美

余光中:比喻不恰當,中學生水準

《荷塘月色》中蘊含了大量比喻,全文共一千三百多字,比喻句佔所有句子的23%。比喻的型別也很豐富,包括名明喻、暗喻與博喻。在描寫月色荷塘時,作者運用了遠近結合、動靜結合的手法刻畫了荷塘中的荷葉、荷花、流水等事物的形象,並利用比喻將事物最本質的特徵凸顯出來。

例如,在“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中,由於荷葉的形狀,與裙襬極為相似,故作者用“舞女的裙”來比喻“出水很高的葉子”,為毫無生機的荷葉增添了動態感,使其擁有人的形態,給世人傳遞荷葉靈動、高貴的氣質。

不過,針對《荷塘月色》中的比喻,我國著名作家余光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余光中認為該篇散文中的絕大多數比喻都是直白淺顯的明喻,且許多文字描寫都很平常不過,尤其是文章第三段中作者的月下獨白,余光中認為整段描寫如同在打流水賬,毫無深意,只能達到中學生水準。

名家如何評價《荷塘月色》?余光中:中學生水準,莫言:病態唯美

且文章圍繞“荷塘月色”展開,這一段文字明顯與文章中心無關,顯得格外突兀。此外,在余光中看來,文中的比喻大多數運用了女性意象,並提及“舞女”、“出浴的美人”等庸俗的比喻,令人不禁聯想到民國時期的豔俗場所,不適合供學生品讀與欣賞。

莫言:行文不自然,病態的唯美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家莫言也曾在《最上等的職業是當官》一文中提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稱其是有一點“病態的唯美”的休閒文章。與余光中不同的是,莫言並未寫一篇文章專門抨擊朱自清,而是順便拿《荷塘月色》舉了個例子。

莫言表示只要能在裡面讀到一點情調就夠了,沒必要硬在裡面挖掘出朱自清的愛國熱情與高尚氣節,再給他加上一層愛國壯士的帽子。如果朱自清在地下得知世人如此過分解讀他的文章,估計會冷笑出聲。由此可見,莫言並不反對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反而很能理解朱自清創作這篇文章的意境與情調。

名家如何評價《荷塘月色》?余光中:中學生水準,莫言:病態唯美

無獨有偶,葉聖陶也曾寫過《荷塘月色》的讀書筆記,並表示自己中學時便詳細地學過這篇文章,可當時並未體味到文章的“美”。直到後來瞭解了文章的創作背景與作者的情思後,才體會到了文章的韻味。

不過,葉聖陶還提到文章的行文略有些不自然,但若是結合作者當時無法面對現實的矛盾又彷徨的心境,便能豁然開朗了。很顯然,葉聖陶也並未抨擊或貶低《荷塘月色》,反而更能體會文章中蘊含的美與情。

結語: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荷塘夜色》的看法與解讀都不同,沒必要追求一致的審美。許多人看了余光中對朱自清的批判後大受打擊,便人云亦云地稱《荷塘月色》少兒不宜且沒有價值,不應出現在中學課本中,影響中學生的價值觀。

名家如何評價《荷塘月色》?余光中:中學生水準,莫言:病態唯美

然而,余光中等人所有抨擊僅代表他一人的觀點,並不能決定這篇文章的好壞。《荷塘月色》能夠成為中學教材的重點篇目,並伴隨每一代學生的成長,便足以證明它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