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那個年代桃英的小吃經(五)

劉志尚

1960年,生活困難才真正壓頭,計劃經濟糧食列為戰備物資。牛羊肉也跟豬肉一樣統購統銷,憑票供應。城鎮關閉農貿市場,也不準城裡人到鄉下任意採購糧油肉食,小吃店的生意更難做。到熱天,國營飯館、酒樓賣涼麵、涼皮。

那個年代桃英的小吃經(五)

小吃店得不到麵粉供應,就用蕨粉做根粑涼粉,和涼麵一樣的價錢1角一碗,根粑涼粉不收糧票,又受老百姓喜歡。桃英在鄉下找農民用斑鳩葉揉成漿水,加上稻灰鹼,做成“鬼豆腐”,送到小吃店,打成小條加上酸水、味精、麻辣香蔥,看上去碧綠碧綠的,有如翡翠一般,換個名字叫“神仙豆腐”,5分錢一碗,解渴爽心。

那個年代桃英的小吃經(五)

桃英摸出了生意經,瞄準城裡居民的生活習慣,打一槍換個地方。五月端陽節前,她把半年的供應指標全買糯米,讓店員連更曉夜包粽子,從初五賣到十五,收錢收糧票,居民買粽子,幹部職工也跟著買。到九月,俗話說“重陽不打粑,老虎要咬媽”。桃英早用賣棕子收回的糧票買下糯米。重陽節這天,全城小吃店都打餈粑,賣熱餈粑,從山裡農戶購來的蜂蜜,在熱餈粑上加一勺,又甜又香誰不愛吃。桃英還吩咐架上油鍋,把平時人們難得一見的“喜沙油餈”讓店員亮亮手藝,那餈粑裡包著紅豆喜沙餡子,做成小圓餅,當中一個窩盔狀,油鍋裡一炸,出鍋時黃金亮色,香憤撲鼻。別說吃,看一眼就叫人口饞。

那個年代桃英的小吃經(五)

齊嶽山的牛羊被食品公司統購了。桃英卻發現縣食品公司加工火腿修下的邊角肉不憑票供應,找商業局批條買到邊角肉,用鉻鐵燒過豬皮洗刷乾淨後,依狀切成小塊,加上食鹽、花椒、八角、茴香粉與酢辣面一拌,蒸豬肉格格,讓昐望打過牙祭的人們過個癮。

那個年代桃英的小吃經(五)

春節後,機關幹部、工廠職工上班了。小吃店把養的肥豬殺了,肥肉蒸鹽菜扣碗;大骨頭熬蘿蔔湯鍋,排骨砍成碎塊,拌上酢辣面蒸疙兜酢扣碗;大腸切碎拌酢辣面蒸肥腸格格,都不收肉票。大年初九,小吃店賣大湯圓,湯圓分兩種,渾湯圓包的餡子是豬瘦肉絲炒豆腐和香蒜。糖湯圓包的餡子是碾細的核桃、蘇麻面拌紅糖。一直賣到正月十五,縣城的男女老少擠到小吃店裡吃“元宵”,就象看車車燈一樣去一潮來一潮。

那個年代桃英的小吃經(五)

生活困難持續到1962年,國家回蘢貨幣,開設高價飯館、酒樓,雞魚、牛羊豬肉,精米、白麵全撥給商業局開設高價餐館。糧食部門也給小吃店供應一批議價苞谷不收糧票。桃英先買10斤苞谷回店,就和做桂花糕的李師父商量,粗糧精做,用苞谷磨漿發酵,終於蒸出了桂花糕式的苞谷粑粑。有饅頭一般的鬆軟,吃在口裡有桂花的清香,酸甜可口。桃英安排各小吃店全賣苞谷粑粑,帶著一班大娘大媽滿街叫賣,口裡高呼:“苞谷粑粑,熱乎乎的,大個個的,親甜的!”小學、初中的學生也學著吆呼,滿街應和。年輕人一看賣粑粑的是大娘大媽,乾脆把“親甜的”改為“親孃的”。走上前就說:“賣兩個親孃的苞谷粑粑!”大娘大媽也不生氣一邊收錢,一邊夾粑粑。口裡還在喊:“苞谷粑粑,熱乎乎的,大個個的,親甜的!”和當今廣告詞一樣,吆呼聲在大街小巷迴盪。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

那個年代桃英的小吃經(五)

劉志尚 1951年生,土家族,湖北省利川市人。中共黨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會員。歷任利川市旅遊局局長、史志辦公室主任,現已退休。曾創辦並主編《利川年鑑》、主編《中共利川簡史》、《中共利川歷史(第一卷)》,主持點校註釋清同治版《利川縣誌》。先後在國家、省級報刊發表小說、散文、文藝評論多篇。出版中短篇小說集《齊嶽山紀事》、長篇小說《橫斷巴山》。有文學評論入載《臺港文學選刊》。湖北電視臺攝製電視紀錄片《騰龍洞》撰稿人,先後在湖北電視臺、中央電視臺播出,並獲第十屆國際洞穴學大會影視作品銅獎。散文多篇被《可愛的家鄉》、《湖北風物風情》、《長江三峽遊記》、《跨世紀彩虹》等書籍收入出版。著有中篇小說《山魂》、《守護黃連》、《趕女兒會的娘兒們》、《清溪暗流》、《革井風波記》、歷史文化研究課題《巴蔓子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