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梅童魚,那是魚中洛麗塔

梅童魚,那是魚中洛麗塔

[ Collichthys lucidus ]

梅童魚

我們永遠無法用幼稚和小,

低估美。

今天和廣州的朋友討論梅童魚,他撓頭,“你說的這種梅童魚應該很小吧?”。

“對啊~你知道?”

“我猜的,微在粵語裡的讀音有點像mei。”

聊了半天,我才知道那頭叫獅頭魚,也叫黃皮頭魚。粵語裡保留不少古語,譬如源自唐代卻流行於宋代的“梅瓶”,文人高士風雅都在“細口”和“蠻腰”之間。但這瓶子原來是酒器,小口倒酒不容易潑灑,也不容易揮發。梅瓶當然也不是望文生義,只用來插梅花的。

“梅頭狀如石首而小,肉最鮮嫩,亦名梅魚,頭大於身,又呼梅大頭,本出四明梅山洋,故名。或曰梅熟,魚始來也。”要不是清許惟枚《瀛海掌錄·梅頭》正名,這梅童的“梅”字我估摸著最早也是說“小”呢。

梅童魚,那是魚中洛麗塔

在水產這個廣袤族群裡,小輩分通常都“小”。“獅頭魚”這個名字本身就是和一種大蓬頭金魚重名的,二女共侍一夫般的感覺,總之,沒地位。連我心目中的廚神集團大本營“順德”,也習慣為獅頭魚撲粉油炸,梅童魚眼睛尾巴都看不見,出鍋像金黃木乃伊般,成薯條類似吃法。倒也不是炸的就不好,大班樓的酥炸獅頭魚還是好吃。但能有幾家這樣的店呢?!我心裡的仙女被糟蹋成零食的機率極高。廣府人更過分,嫌棄獅頭魚小而刺多,大多是煲湯處理,吸星大法後,連幼嫩的魚肉帶癱軟細骨這些藥渣,一同撇去,只留一碗鮮美少女魂魄。我都能信《洛麗塔》裡的亨伯特,知道了會發瘋。

梅童魚,那是魚中洛麗塔

即使在寧波,梅童魚仍被喊成“丫鬟魚”,公主自然是大黃魚和小黃魚之輩。聽到這話,我已經按捺不住!今年早春吃一堆雜魚,鯧魚、梅童、豆腐魚、老虎魚…假裝隨漁夫趕了趟灼灼其華的小海,船頭收網,船尾嚐鮮。懷念日本的濁汁,那是冬天漁夫料理之美,但我在日本難得見梅童,見黃花魚、米魚次數倒多一些。哪怕是雜魚鍋,我也是先挑梅童魚吃,我不能說是執念,簡直是慾念。吃過那種魚肉,你真的能理解“飄”這種詞,只有納博科夫筆下的那個叫洛麗塔的小仙女才配得上!

“高貴的”黃魚和葫蘆娃家一樣,有七兄弟,它們是:大黃魚、小黃魚、黃姑魚、梅童魚、鮸魚、黃唇魚和毛鱨魚。很多人分不清黃花魚與黃魚,其實從產區分要簡單一些,大黃花魚的主要分佈海域是南海和東海的中部以南海域;而小黃魚主要分佈在渤海、黃海、東海和朝鮮西南海岸線。也就是說,黃花魚更北一些。

有人要問大黃魚和小黃魚的差別,大黃魚尾柄細長,長度是高度的3倍;小黃魚尾柄短而寬,長度是高度的2倍。所謂尾柄,是一個魚類解剖學術語,指臀鰭基部後緣至尾鰭基部間的區域。看尾柄長度和高度的比例,我會覺得太過於考驗繪畫功底。有這個用鉛筆比劃的功夫,魚都涼了,還不如吃完辦事,數數脊椎的骨節更負責一點,大黃魚一般29枚,小黃魚一般26枚,飯後運動也做了,正好一舉兩得。。。梅童這種就是一堆魚裡面的童星,天生最多長大20釐米,濃縮型,不用那麼糾結。

梅童魚,那是魚中洛麗塔

梅童魚,那是魚中洛麗塔

常吃到的棘頭梅童魚是石首魚科梅童魚屬,棲息於近海、河口和港灣的低鹽度水域,自然分佈於中國沿海、朝鮮西海岸、日本和菲律賓。選模特和畫漫畫都有特別的頭身比,九頭人當然好看,是像梅童一樣基本三頭的比例,是過目不忘的型,特別呆萌可愛。浙有句歇後語“一簍梅童——都是頭”。每次在吃梅子魚的時候,面對那些大頭寶寶,我都會覺得自己在吞下天使。

洛麗塔裡那句話卻幫我握緊了筷子,人性中的道德感是一種義務,而我們則必須賦予靈魂以美感。

江南有漁諺說:“正月雪裡梅,二月桃花鯔,三月鯧魚熬蒜心,四月鰳魚勿刨鱗。”還有一句俗話叫:“冷水梅童賽黃魚!”每年早春天冷時,大頭梅童魚是不進食的,所以它的內臟很乾淨,不需要剖魚殺肚,拉出魚鰓,抽出無用內臟即可。梅童魚的主刺可被老練的食家輕易生挑出,餘下的直接送入口中。

我不要乾淨,那妖精每年花謝梅雨時是最肥嫩的時候。且不論37歲的亨伯特愛上12歲的洛麗塔倫不倫,根據周杰倫的歌,歌詞裡說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典,那個古巴比倫王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的漢謨拉比法典法典上也沒有說不倫。這個法典公元前1700多年就頒佈了,而早在幾乎是緣分的安排的1700多年前,梅童的名字就已被記載。

梅雨季節洄游產卵繁殖,捕撈上來時那種求愛的“咕咕”、“嘎嘎”,相比黃魚要奶聲奶氣得多,與其吃養殖黃魚,不如來一盤透骨鮮的梅童魚,那吃起來的柔嫩脂香更讓人憐惜。

梅童魚其實很好做,又多。我們常吃的叫棘頭梅童魚分佈很廣,山東榮成、江蘇南通、啟東、上海蘆潮港、浙江瑞安、溫州、福建福州、廣州番禺、寧波。。。這種比小黃魚等身體含水量更高的精靈,即使是我媽媽這種不精廚藝的人,也大方勻了一個拿手菜給她。蒸梅童魚的做法真的很簡單,與醬油、豬油、黃酒,幾片姜一起蒸10分鐘即可,輕輕一撥弄,蒜瓣狀的魚肉白皙裸露出來,整條放在嘴裡,輕抿抽出,細骨一條。愜意!

這些魚都屬於石首科魚屬,最大的特徵是耳石發達,黃魚腦中就有兩顆魚石。但梅童我是從來沒看見過。我還問了好幾個朋友,他們的統一回復都是:啊?沒見過梅童魚腦子裡有石頭啊?!那語氣,感覺是我腦子裡有石頭。

這事情我還特別考證了下,耳石(Otolith, ear stone)是生物礦化作用所形成的碳酸鈣結晶。它能起到傳達聲波和保持魚體平衡的作用。耳石會根據日夜光的影響產生日周輪,根據季節變化產生年輪。由於耳石是與身體一起長大的,也是判斷魚類年齡和生活環境的科學研究媒介。

而我們通常見到的體長10cm左右的梅童魚,耳石,徑都在1-2毫米,和沙子差不多,感受不到是正常的。

梅童魚,那是魚中洛麗塔

梅童看起來乖巧又無知,時常用金色的豐腴引誘我,天真的臉龐給我滿足,還有它們與所見年齡極不相稱的性感。我甚至覺得《洛麗塔》裡那句經典表白呼之欲出“我愛你,我是個怪物,但我愛你。我卑鄙無恥、蠻橫殘忍,等等等等。但我愛你,我愛你!”

我不怕承認,在黃魚家族中,我就是一個戀童癖!

不過確實“重名”這件事在魚族中實在太普遍,還有一種鯉科的梅白魚,產區是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池河鎮至明光市的池河中。江湖上也叫“梅魚”,還有不少別稱:鮊魚、梅鮊魚、翹嘴白,當地也叫明光梅魚,貢魚。那魚肉眼挺好分辨的,瘦長,嘴唇上翹,尺寸小的經常做魚乾,相比梅童魚,有一點土腥味,也鮮美。但我查資料的時候,搜尋引擎根本不懂吃貨心,基本都是亂放梅魚圖的。

梅童魚,那是魚中洛麗塔

找王勇大師討論做法,他一句話解開千千結“好吃就行。”肉質極細嫩的梅童魚做法多,就像少女不施粉黛都好看,而且完全不在意是唐突還是潮流,彩發配澀谷混搭,還是來個奶奶復古,一張白紙可以隨意繪製。

梅童魚,那是魚中洛麗塔

影星周星馳回祖籍寧波省親,廚師燒的一道名菜是“酸菜梅魚”。這道菜是經典中的經典,但直到吃上王勇大師的鮮椒過水鮮梅童,我才意識到原來經典可以一直在迭代。鮮辣恰到好處襯托梅童香氣,卻又完全不搶氨基酸帶來的自然清鮮,美妙!千里尋它千百度,這回有正中靶心的感覺。

梅童魚,那是魚中洛麗塔

我對嫩的符合感覺著迷。前幾天有幸參加Cinco Jotas 5J中國區品牌大使王勇主廚私宴,我第一次吃到戈渣(原清宮料理厲家菜,作“餎餷”)的5J版本,關鍵第一次後廚吃到口真的Chef‘s鍋邊炸!

梅童魚,那是魚中洛麗塔

原始太史戈渣是用金華火腿及老雞熬成湯,上湯混入雞白子、雞蛋、生粉及上湯,王勇版本是加入海膽與5J,好吃在山海之間。這道菜不易,混成的漿液要過篩隔渣,才夠綿滑。冷藏六小時待凝固,沾上生粉炸,油溫須控制在205攝氏度才達標。戈渣外皮帶香脆,咬開內心軟嫩幼滑。包火腿蘸白糖是昇仙版本,滾滾濃湯隨酥皮左顛右顫滑在口裡,我融化成鮮美一灘。

那種迷人質感,又讓我想起梅童魚。好吃的東西,都要趁現在,真愛就不怕淪為回憶。

梅童魚,那是魚中洛麗塔

連休漁期的梅童魚,在我心裡也是 《洛麗塔》那句:“看不見你時,你分外美麗”。

梅童魚,那是魚中洛麗塔

神 婆 問

你 喜 歡 吃 什 麼 ?

梅童魚,那是魚中洛麗塔

“亂倫和誘姦是猥褻而骯髒的,

而一部出色的關於亂倫和誘姦的小說,

竟然是高貴而迷人的。”

——蘇童評《洛麗塔》

Food Bless You!

中國國際美食博覽會顧問

《神一樣的餐桌》製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