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南方的小城冬天可溫暖啦,我們經常因為手腳凍得發麻,到室外取暖

其實南方是個很寬泛的概念,比如以前看老港片,香港人就經常把珠江、香江以北的人叫北方人,還出了一個不太好的詞兒——北妹。

這雖然是特例,但是每個時代,甚至每個地域,對於南方和北方的劃分,其實還是很隨意的,但一般是按照河流來分,比如黃河,比如長江。

我是四川人,在語系上被劃為北方語系,但是在地域上卻被劃歸了南方。

南方冬天沒有集體供暖。

其實關於集體供暖這事兒吧,原本是個國民福利,當年資源不足,所以弄了個北方供暖,南方不供暖的區別,本質上與地域無關,但是後來不知怎麼搞的,可能是理解發生了偏差吧。

我在北京出生,那些年北京還是很冷的,一到冬天就會下很厚的雪,最深的時候能到小孩子的膝蓋,因為我那時就是小孩子嘛。

不過由於能住在暖氣房裡,又被祖母細心呵護,所以在長達十三年的少兒時代,我沒有長過一次凍瘡,但是十三歲那年回到四川后第一年就長了凍瘡,然後年年復發,直到後來體質變好,生活條件提高後才不再復發了。

南方的小城冬天可溫暖啦,我們經常因為手腳凍得發麻,到室外取暖

後來因為一些原因,我又回北京短住了幾次,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集中供暖的北方,又能從事室內工作的人,北方的冬天只要不出門,遠比南方舒適。

南方,起碼是四川的冷,是溼冷,要是住在風口城市,那就更加酸爽了。

我初回四川時就十分的不習慣,首先就是冬雨。

由於是南方,理論上溫暖嘛,所以我們這裡冬天基本不下雪,而是下雨,毛毛細雨,一下就是大半個月——說實話,我到情願直接下雪,這種溼冷有時候實在是讓人難以忍受,而這種雨往往沒有大到必須打傘的地步,但是就是這麼一直下著,直到吧一切都弄的黏黏糊糊。

而取暖,以前都是烤火,燃料有兩種:鋼碳和焦炭,也有用蜂窩煤爐子的,但是較少。

就這麼著,我慢慢地也習慣了,後來突然有一天,說是因為保護環境等問題,冬天不讓烤剛炭火了,甚至連碳也沒得賣了,大家只得硬扛,後來實在扛不住,就開始買電取暖器、裝空調,有土豪還裝了地暖,隨著時光的流逝,靠剛炭火這種取暖方式也漸漸的直存留於一些年紀大一點人的記憶裡了。

另外在一些偏遠山區,烤火一般用柴,這與做飯的柴還不一樣,是一種叫疙瘩柴的木材,據說是堅實幹燥的樹根——估計毀了不少根雕原材料吧。

南方的小城冬天可溫暖啦,我們經常因為手腳凍得發麻,到室外取暖

雖說南方的冬季室內也需要取暖,但是跑到室外來取暖的事兒也時有發生。

近些年不知怎麼搞的,冬天晴朗的豔陽天似乎多了起來,一旦有了這種天氣,一種叫做“壩壩茶”的茶攤生意就好了起來,人們往往會約三五好友,叫上幾杯茶,一碟瓜子,脫了外衣,懶洋洋地癱軟在藤椅裡,有聊天胡侃的,也有打牌的,但還有一些人,雖然約了朋友,卻基本誰也不說話,就這麼暖暖的曬著太陽,直到夕陽西下,再商量一下去哪裡吃個小火鍋或者串串。

我是十三哥,謝謝大家關注。

南方的小城冬天可溫暖啦,我們經常因為手腳凍得發麻,到室外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