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中茶啊中茶,你賣薄荷塘為哪般?

相對於冰島、老班章的大紅大紫,易武茶對於新茶友來說好像“檔次”低了些。

事實上,絕大多數老茶客是易武茶的忠實擁躉者。

他們都知道,歷史上知名的號級茶,可以明確考證的,基本是用易武茶原料製作的,歷史傳承不一定都對,但必定有其道理。易武茶也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繼彎弓、白茶園、茶王樹之後,一個個小微產區在近幾年迅速崛起,回頭再看老班章、冰島,熙熙攘攘的都是新手、土豪在跟風追捧。

——好吧,你猜得沒錯,其實我想說的,就是韭菜和接盤俠。

說起薄荷塘總會有點鬱悶,這些年好不容易想開了,今天讓中茶的一款茶又在心尖刺了一下:

中茶啊中茶,你賣薄荷塘為哪般?

如果沒記錯的話,2011年應該是薄荷塘的肇始之年,那時候沒幾個人知道薄荷塘是什麼鬼,一個偶然的機會,從朋友手裡死皮賴臉摳了3餅回來,400元一餅,喝了印象極其深刻,決定在來年狠搞一下。卻不料,2012年價格蹦著高跳到1200一餅,直追老班章。在那個年月,超過1000元一餅的茶,我們都覺得有點“傻”,遂放棄。

後來覺得自己是真的傻。

“你覺得貴了,那就永遠貴了”。

這是玩紫砂壺的時候聽馬璟輝說的。茶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壺可以越做越好,而茶,在價格飛天之後,過度採摘、移植、小樹茶等亂象隨之而來。

老茶客們現在為什麼都不大關注冰島、老班章了?除了價格的飛漲、品質的下降,更因為亂。

一晃眼到了2019年,應朋友之請,幫他買幾公斤薄荷塘。

這是我第一次幫朋友買茶。

在此之前,從來不幫任何人買茶。為什麼?人之初,性本疑。涉及到利益就會有猜忌,在幫人買東西這件事上,我受過傷:

在紫砂壺從臺灣向大陸迴流的高峰期,為了幫朋友拓展渠道,我利用多年積累的資源,從臺灣代收了大批早期精品,算起來,我應該是把臺灣迴流壺引向煙臺市場的第一人。初期合作還是很順暢的,他賣壺賺錢,我藉助他往返丁山給自己的壺開具鑑定證書(早期壺基本沒有證書)。但很快,在我幫忙牽線搭橋幾次以後,我發覺他不跟我說真話了,有事也避開我了,甚至有意無意假借我沒說過的評價,誤導他的客戶促成生意,不知不覺中屢次躺槍,遂主動逐漸疏遠之。我不以此為生,何必以此徒增煩惱?從此,不再涉足紫砂與茶有關的任何商業場合。很多身邊的朋友知道我玩壺、玩茶,讓我幫忙買,掏心掏肺地表示信任,我一律敬謝不敏。

因為我確信,只要幫了忙,早晚把朋友幫成路人。所以朋友們,我不幫你們買,其實是我珍惜我們是朋友。

說遠了,回到薄荷塘。從2012年放棄,到2019年再買薄荷塘,價格已是天壤之別,朋友不差錢,買這樣級別的茶也不會有誤會,但凡有點茶齡的發燒友,都知道薄荷塘的價格,也都知道薄荷塘有原生的、有移植的,有大樹、有小樹,有一類有二類。

既然要買,自然就得買原生一類古樹

,一類古樹什麼價格?當年收完茶出山的時候,鮮葉1萬/公斤,按照常規五公斤鮮葉出一公斤毛茶算(那一年大旱,比例低一些、但黃片比例高很多),合毛茶五萬元/公斤。在山下,更有人直接加價,想1。5萬元/公斤打劫。

中茶啊中茶,你賣薄荷塘為哪般?

中茶啊中茶,你賣薄荷塘為哪般?

一類1號樹

中茶啊中茶,你賣薄荷塘為哪般?

薄荷塘一類古樹的總產量不足百公斤,每年被誰買走了是有據可查的(極個別情況除外,一些無關的私密資訊就不說了)。重點來了:

我們看一下這個包裝,限量1288餅,357克一餅,薄荷塘一類古樹啥時候出過400公斤了?

有人說了:你看人家包裝上,只說是薄荷塘,沒說是一類古樹。可你看看價格:

18800元一餅,合每公斤約5.5萬元,分明是一類古樹的價格啊!

再看包裝右側“臻選薄荷塘茶區早春喬木大樹原料”,

什麼是喬木?通常老茶客一看到“喬木”這倆字,腦子裡會想到小樹,看到“大樹”這倆字,會想到呵呵,呵呵是什麼?反正不是古樹,大樹有多大?自己腦補吧。

中茶啊中茶,你賣薄荷塘為哪般?

很多人說做普洱茶技術門檻低,其實不然。

茶山裡真正的高手,其看家本領是“識茶”。

他們常年行走於茶山,他們能夠在普洱茶眾多品種、山頭中,先於別人發現處於價值窪地中的好茶,悶頭狂收

,等別人也發現了,跟著過來了,他再轉向新戰場

。別人跟進來了,價格自然也就飛起來了。

然後呢,他們用新茶的價格、甚至低於新茶的價格賣老茶,

用時間換利潤

。這才是高手。

我從不提倡新茶客追求價效比,其實從這個角度來講,

你若有幸與高手伴行,是真有價效比的。

前提是:

你得找對人,又不能盲目信任人,自己也要練就識茶的能力,如此雙方才能在彼此的尊重和互信中相伴而行

。高手是極其愛惜羽毛的,絕不會做掛羊頭賣狗肉的事,否則,他之前收的茶會遭受滅頂之災。

這個圈子說大很大,說小也很小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一旦出現道德危機,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會付諸東流。

不具備識茶能力的茶商,只能跟著高手的屁股去分一杯羹。某個茶區跟過去的人多了,高手就拍屁股走人了,剩下的人在競爭高手退出的空缺的時候,就把價格搞了起來。價格起來了,隨之而來的就是過度採摘、移植,小樹也開始氾濫了

,這是絕大多數名山頭已經經歷和正在經歷的痛。

再說回薄荷塘,能搶到一類原生古樹,也是需要實力的。

這個實力,不只是資金,還有人脈和業內的地位。

茶山上從來就不缺有錢人。誰都想買薄荷塘一類古樹,不到百公斤的產量,分分鐘可以賣光,可那麼多小樹怎麼辦?

所以一類古樹是需要搭配小樹賣的

,這裡邊就有了個死結:真正的發燒友會要小樹茶嗎?當然不會,發燒友搭配那麼多小樹茶回去炒菜吃嗎?

所以願意搭配著買的一定是茶商。

一類古樹自己留著喝或者鬥茶攬客用,然後把小樹茶按“薄荷塘”賣掉。

更有“精明”人算盤打得響,只買小樹,不買一類古樹

。這也可以嗎?當然可以!而且大大滴歡迎!

那怎麼還能查到他買了好多一類古樹?自己腦補去吧。

對於小茶商,沒有實力和能力去發現價值窪地的好茶,

只能跟著前人的腳步,圍著名山名寨,做著掛羊頭賣狗肉的勾當

。你看他天天跑茶山,又是遊記又是直播,那是做給客戶看的,不過是為那碎銀幾兩,老茶客早就見怪不怪了。

君不見滿世界的冰島老班章,超出實際產量何止幾十倍?

小茶商這麼做,一旦露餡了,大不了人設崩塌,換個臉譜換個平臺從頭再來。

但是,堂堂中茶,在薄荷塘這個茶上,扮演了個什麼角色?考慮過後果嗎?

或者,此“中茶”非彼“中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