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那些年追過的美劇之《加里森敢死隊》

噔噔噔噔!今天我們來聊聊想當年風靡中國的一部美劇《加里森敢死隊》,到現在也有很多人很懷念這部劇,那麼當時火到什麼程度呢?用萬人空巷這個詞兒應該不為過,當時播放這部電視劇時我已是一名光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小學生了,記憶中滿大街隨處可見模仿劇中人物的2B男青年,當然隨後我也加入了他們的隊伍。先上張海報,讓我們集體緬懷那個年代三秒鐘

那些年追過的美劇之《加里森敢死隊》

話說那應該是80年代初中期,彩色電視機已進入很多老百姓家中,我家當時也有幸購得一臺,要知道當時買家電和很多東西還都是需要用供應票的,買彩色電視機的票好像是就叫“彩電票”,沒有票光有錢是買不到的,反之亦然。我家當時買的是一臺18英寸日立牌的彩電

那些年追過的美劇之《加里森敢死隊》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跑題了,因為在那個年代能夠每天看大彩電,看《加里森敢死隊》屬實是太難忘了。咱們回到正題,大家一起先回憶一下《加里森敢死隊》的劇情:在二戰後期,戰爭越來越殘酷,中尉加里森從監獄裡找來一些殺人犯、騙子、強盜、小偷組成一支前所未有的敢死隊。這些人各有所長且極具個性,抱著立功贖罪的目的加入到這支隊伍中來。他們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縱橫於歐洲各國,深入敵後,一次次打入敵軍,營救戰友,轟炸雷達站,綁架德軍元帥,偷取秘密情報,盜取德軍物資,摧毀敵人計劃,打擊黑幫團伙,把德國人騙得暈頭轉向,打得落花流水。這些人雖然是在押的囚犯,但卻驍勇善戰,雖然他們常常抱怨任務艱鉅,偶爾也有小偷小摸,甚至於關鍵時刻撒手離去,但是正是這些缺點使情節更加真實可信,也更加可愛。由於他們的英勇表現,戰爭形勢一步步轉變。

那些年追過的美劇之《加里森敢死隊》

劇中人物各有鮮明的特點,就是到現在我也能如數家珍般的講述他們每個人的性格、專長,甚至連長相都記憶猶新。他們有:

隊中靈魂-中尉加里森(頭兒)

那些年追過的美劇之《加里森敢死隊》

司機➕鎖匠-卡西諾

那些年追過的美劇之《加里森敢死隊》

逗比小偷-高尼夫

那些年追過的美劇之《加里森敢死隊》

小李TM的飛刀-酋長

那些年追過的美劇之《加里森敢死隊》

詐騙犯-戲子

那些年追過的美劇之《加里森敢死隊》

這裡面我最喜歡的是“酋長”,可能當時喜歡他的人也是最多的,原因就是他使得一手好飛刀,記得我和鄰居的幾個同齡孩子,偷偷拿家裡的水果刀出去,找棵大樹練飛刀,飛刀是沒練成,金鐘罩鐵布衫倒是提升了一個層次(因為這事兒沒有回家不捱打的)。

當時的年輕人偶像斷檔,看慣了《列寧在1918》的他們,第一次看到了來自美國的監獄“精英”,於是紛紛開始模仿。在美劇裡,監獄從來都藏龍臥虎。從當初的《加里森敢死隊》到後來的《越獄》等美劇,主角都來自監獄。

《加里森敢死隊》讓當時思想苦悶的中國待業青年們,找到一些街頭救世的要素。當時就有媒體報道,有少年模仿電視劇裡練習飛刀,有盜賊模仿連環盜竊,有學生模仿吸菸,喝酒模仿耍帥,都是受了這部電視劇的影響 。

那些年追過的美劇之《加里森敢死隊》

那個時候,城市積累的待業人口已經達到200萬,這是咱們國家建國以來,待業人數的最高點。城市累積了大批待業者,就業壓力很大。北京市的一份調查說,部分青年經濟困難,思想苦悶,悲觀失望。大批青年無所事事,遊蕩在社會上,惹是生非,犯罪率上升,敗壞社會風氣。

社會學家的研究表明,當時治安問題的淵源,基本上都和1980年引進的這部美國電視劇有關。其實那兩年,城市居民的娛樂有限,電視機還沒有成為大眾消費品,在城市裡,每百戶居民家庭擁有電視機數量不足10臺。年輕人僅僅依靠電視機傳播了一個敢死隊的名字。

但這對於那些待業青年就已經足夠了。那兩年街上敢死稱勇的流氓隊伍不少,最有名的有唐山的菜刀隊和湖南的斧頭幫。前者直接導致了1983年嚴打運動的開始。

那些年追過的美劇之《加里森敢死隊》

《加里森敢死隊》作為中國繼《大西洋底來的人》後第二部引進的美劇,於1980年10月開播,當時在每週六晚8時播放。但這部26集的美劇播完第16集後,便以黑底白字正告觀眾:本劇播放完畢。但是很多人都看出來,電視劇只播了一半。國人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紛紛給中央電視臺寫信。這成了CCTV歷史上的大事件。

停播20多年後,2003年8月出版的《中央電視臺的第一與變遷》一書,給出了當初終止播放的答案:“這部26集連續劇播放一半時,被認為是一部打鬥胡鬧的純娛樂片,沒有多少藝術價值而停播。”在當時那個年代,給出這樣的解釋也是實屬無奈。但可能也是這種殘缺的美才讓大多數70、80後們念念不忘這部美劇。

再普及一個小知識:在單位對領導的稱呼“頭兒”這個詞兒就是當時受這部劇的影響,一直流傳至今。

那些年追過的美劇之《加里森敢死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