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五十公里桃花塢》一群人的尷尬,是誰的錯?

六月,暑期臨近,各大綜藝、偶像劇都不放過這個黃金時段,紛紛下猛料,來圈粉,但是圈了半天,你被吸粉了嗎?

《五十公里桃花塢》一群人的尷尬,是誰的錯?

最近你在追什麼綜藝?哪部劇?六月火上熱搜的節目不得不提一檔自帶降溫氣質的《五十公里桃花塢》,由謝滌葵團隊操刀。看到這個名字,我是帶著期待的,畢竟他曾是《變形記》、《爸爸去哪兒》等大型真人秀的金牌製作人,一個製作人只要有一部成名作,幾乎可以獲得觀眾和平臺方的信任,雖然《爸爸去哪兒》是買的版權,節目出彩主要靠孩子們齣戲,但是謝導坐鎮,戲總不會差吧?

《五十公里桃花塢》一群人的尷尬,是誰的錯?

再一看節目編制,15人設定?這不是致敬《烏托邦》嗎?這是早年美國的社交實驗真人秀,不過那個是素人,這裡都是明星(除了兩個素人),名字起得也很有詩意,“桃花塢”,自帶世外桃源的氣息,再看嘉賓陣容:蘇芒,前時尚教母,這是來玩時尚的,把桃花塢帶進時尚圈;張翰、賴冠霖:這是來吸粉的,張翰是來經營的;郭麒麟:這是來活躍氣氛的;李雪琴、辣目洋子:東北姐妹花是來帶流量的;汪蘇瀧:來寫歌出圈的;宋丹丹:大家長,來領導大家的;舒淇:巨星坐鎮,是有咖位的;其餘美女帥哥,要麼靠顏值吸粉,要麼靠‘戲份“炒話題,還有一位和“實驗”搭的行為藝術家陳陳陳,老實說,這件事本身就是個行為藝術。身份上,似乎都很貼合。

《五十公里桃花塢》一群人的尷尬,是誰的錯?

《五十公里桃花塢》一群人的尷尬,是誰的錯?

《五十公里桃花塢》一群人的尷尬,是誰的錯?

好,人都碼齊了,戲要開場了,應該很精彩吧?當你抱著滿滿的期待,開啟影片,迎接你的是一臉的問號?

《五十公里桃花塢》一群人的尷尬,是誰的錯?

各種尷尬溢位螢幕,如果說哪個節目看完,會讓你渾身不自在,這個節目絕對沖到top1。節目設定似乎沒和嘉賓交代清楚,大家一臉懵,來了不知道幹啥,一群明白人,到了這裡像沒頭蒼蠅一樣,東撞西撞,然後節目組樂呵呵地看他們大型社死現場,還美其名曰:尷尬觀察記。

《五十公里桃花塢》一群人的尷尬,是誰的錯?

《五十公里桃花塢》一群人的尷尬,是誰的錯?

編劇、後期導演,你給我出來,找打!辛苦了旁白,大概配了那麼多年解說,第一次戲這麼多,配合那些無腦的解說詞,說出各種味同嚼蠟的字句,後期導演們,難道還自以為是地沾沾自喜,自我欣賞嗎?當你在旁白中,教唆觀眾和你一起“運動腳趾”來觀察嘉賓們的大型尷尬社死現場時,你不應該想想,這是誰的責任嗎?

你想要的就是這個群嘲嗎?背後的推手不是節目組是誰?如果想玩《烏托邦》,各種撕,你敢剪嗎?你的節目設定是混亂的,嘉賓怎麼給你玩明白?讓一群人當眾出醜,你背地裡偷笑,這樣真的好嗎?

《五十公里桃花塢》一群人的尷尬,是誰的錯?

我不清楚,謝滌葵是怎麼了?要想“烏托邦”+“親愛的客棧”+“三時三餐”,但是你組的這個局,並不明晰,起碼在後期剪輯上是無序、混亂的,導演組在觀察,但是你觀察的規則是什麼?嘉賓每天的任務是什麼?你沒有交代清楚,嘉賓被各種蒙圈,觀眾看著也心煩。整天填鴨式地講解什麼是社死現場,小丑就是你,好嗎?

如果不是郭麒麟、如果不是李雪琴、如果不是辣目洋子、汪蘇瀧、明白事理的張翰,這個節目早棄了,看張翰是因為他是其中真正想著經營桃花塢,有經營思維的人,前面幾位是高情商活躍氣氛的因子。真不知道,節目的收場是個啥?結尾的解說詞,是否已經想好,15人的社群生活論文,是否來個畢業答辯?

真是夠了。

很多時候,看者的心裡更明白,更希望這個節目好看,更希望不浪費自己的時間、精力,做無效投資。如果想學韓國的羅PD,他把每件事情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讓嘉賓明白,讓觀眾明白,再在友好、不傷及感情的情況下,來製作剪輯,他的節目有溫度,看後有收穫。而我們現在是什麼呈現?想學歐美,做純真人秀,但是你的後期剪輯和邏輯完全是錯誤的,圍繞的都是“審醜”的視角,“小團體”不需要你教,觀眾自會總結,你是後期剪不出邏輯線了嗎?連續三期,你圍繞的都只有一個話題:尷尬、社死,恨不得號召大家,把這些字眼打在公屏上,一起嘲笑他們!拜託!尷尬的是誰?

我不得不說,大型的觀察類真人秀,不是這麼做的,社交實驗類的真人秀也不是這麼做的,也許團隊只是學到了皮毛、表面,但是實質根本沒有找到,每期節目,單靠一些無關痛癢的熱搜搏眼球,這真不應該是一個有品的製作人該呈現的水準。

《五十公里桃花塢》,可惜了這個好名字。

本文原創 歡迎留言互動 我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