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斷舍離,才是人生良藥

人生在世,無非三個問題:事、人、心。

佛家曰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五陰盛。

這些年,“斷舍離”風靡全球。但人們對它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於居所、物品等外在事物的表層上。

真正要斷舍離的,其實是我們的心。

斷舍離,才是人生良藥

無能為力的事,當斷

作家周國平說:

人生有三次成長,一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時候;二是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並去享受平凡的時候。

世間最無能為力的事,莫過於生離死別。

1976年,金庸最疼愛的大兒子查傳俠在美國自縊身亡。那時他正在與妻子朱玫鬧離婚。

訊息從大洋彼岸傳來時,金庸還在報館工作,要寫報評。很灰心,很難過,但他只能繼續一邊寫,一邊流眼淚。

很久以後,在修訂《倚天屠龍記》時,他在後記裡寫了一段話:“張三丰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太也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因為還未經歷,所以他還沒理解這“喪子之痛”。待到真正懂得,卻不可與外人道也。

中年喪子,無論對誰來說,都是一生中的重大打擊。到了晚年,金庸依然提起時會傷痛,但是他沒有停留在悲傷中出不來。那些愁苦,化成創作的光。

總有一些事,我們是無能為力的,無論你做什麼,都無法改變那個結局時,不妨告訴自己,當斷。

面對無能為力的事,當斷。唯此,生活還能繼續。

斷舍離,才是人生良藥

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

聽過一句話:

這世間最難熬的,莫過於徒手摘星、愛而不得。

從前有個書生,被未婚妻拋棄了。他一直鬱鬱寡歡,不知為什麼竟和她無緣。

有一日,有一個雲遊僧人路過,掏了一面鏡子給他看。映象裡,是一片茫茫大海,一名女子遇害後,一絲不掛地躺在沙灘上。

有一個人經過,看了一眼,走了。第二個人經過,將衣服脫下,為她蓋上。第三個人經過,小心翼翼地把屍體掩埋了。

僧人告訴他,那具女屍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個經過的人。她今生與你相戀,是為了還你一個情,但第三個人,才是她要一生報答的人,也是她如今的夫君。書生一聽,恍然大悟。

中國人講究緣。相識是緣,相聚是緣,看著舒服,叫有眼緣。紅塵中,男男女女,分分合合,總有情深緣淺,亦會有佳偶良緣。

緣去緣留,多在一念之間。

有些人和你無緣,說再多的話都不會懂,做更多的付出也不會有回報。有緣的人,無需多言,不用揣摩,如清風自在,蝴蝶自來。

生命中與你無緣的人,當舍。此處無緣,他處或有良緣。

斷舍離,才是人生良藥

心中煩欲與執念,當離

作家馮唐說:

實在放不下的時候,去趟重症病房或者墓地,你容易明白,你已經得到太多,再要就是貪婪,時間太少,好玩兒的事兒太多,從尊重生命的角度,不必糾纏。

45歲的蘇東坡,因為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

空有一身抱負與文才,卻只能謫居此地。在失敗與無奈中,換作他人,或許縱慾聲色,自暴自棄。可是,他是蘇東坡。

他認認真真地去種田,麥子、豆子、青菜、瓜果甚至茶葉,吃穿用的,他都種上了。吃不起牛肉,他便發明出了“東坡肉”。

偶爾和朋友去划船遊江,寫出了千古名篇《赤壁賦》。他不得意,不失意,友人感嘆生命短暫,他卻安慰要珍惜這一時一刻的清風明月,便是我們的所得與難得。

後來,他在寫給友人的信中提醒他,“惟願深自愛重。”

蘇東坡心裡不煩嗎?他不覺得冤屈嗎,還有很多同事好友被自己牽連?他對事業沒有更高的追求嗎?一定是有的,不然也不會說出“黃州如在井底”這樣的話。

但是,他沒有任自己被這些煩欲、執念所牽制,而是選擇斷舍離,選擇活在當下。懇切真誠。

生活中的大多數煩惱,不過是得不到、愛不得、做不了。

有時候,總是心有執念,不過是因為我們覺得抓住它會彌補那份遺憾。但不知,抽刀斷水水更流。

握緊雙手,只是空空的虛無。張開雙手,你就擁有了一整個世界。

心中煩欲與執念,當離。

斷、舍、離。

是治癒人生的一劑良藥。

無能為力的事,斷。

無緣的人,舍。

心中煩欲與執念,離。

唯願你過往不戀,未來不迎,

方才不負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