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明朝太監“一哥”――王振

明朝有很多有名的大太監:曹化淳、王安、王振、馮保、汪直、魏忠賢、劉瑾等等。但是要問他們當中誰才是大明朝的太監一哥?我覺首選非王振莫屬了,至於緣由嘛,且請往下看。

明朝太監“一哥”――王振

“一哥”王振

1。王振夠狠,是個狠人。在這裡他不光是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王振生於蔚州的一戶貧民家庭,那是和現在一樣,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得透過學習,因為知識改變命運嘛,所以咱們的王振同學寒窗苦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王振以及當時每個讀書人的最高理想目標,但是一心想透過科舉進入仕途改變自己命運的王振同學卻名落孫山,按常理說考試落榜,一般的人也就回家繼續發奮苦讀,大不了過幾年再考,哪怕多考幾次,畢竟在古代考到滿頭白髮的考生比比皆是,話又說回來了,這又能有什麼捷徑可走呢,但咱們的王振同學卻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條捷徑――親自操刀,狠心自閹入宮,反正做官進皇宮,這樣也能進皇宮,你管我用的什麼辦法,但是這代價也忒疼了吧。說到這裡魏忠賢小朋友可能不服了:“我也是親自動刀的呀,實在不行再來幾刀,不就是比狠麼,他憑啥就能當一哥?”你小賢賢的狠雖然做到了,但是你沒人家有文化呀,你魏忠賢入宮前也就是個市井無賴,斗大的字不識一升,扁擔倒了也認不出是個一,人家王同學可是個讀書人、文化人,就這一項你怎麼能比?

明朝太監“一哥”――王振

明宣宗朱瞻基

2。王振有文化,太監不可怕就怕太監有文化。上天對王振還是非常眷顧的,進宮後的小王同學並沒有被安排去幹雜活、髒活、累活,而是在內書堂當起了教小太監讀書識字的老師,而且王老師和其他的先生宦官不一樣,他通文墨,因其讀過很多的書,所以博覽多識、通曉古今的王振老師講的課深入淺出,生動有趣,一下子就成了皇宮中最“靚的仔、網紅大先生”,連咱們的宣德皇帝也顧不上逗蛐蛐啦,反而成了王老師的小迷弟。宣宗看上了這個機靈的小太監,便把他派到太子身邊,進入東宮後,王老師不同其他的宦官和老師,知道並講了很多對太子來說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新鮮事物,很快便得到了太子朱祁鎮的喜歡,王老師也成了太子心目中的“歐巴”,太子甚至尊稱王振為“先生”。從此王振先生便進入了事業、權利直線上升期。宣德十年(1435年)宣德帝駕崩,太子朱祁鎮順理成章的登上龍位,就是後來的明英宗,小朱同志一繼位,為了制衡文官集團,便將其心腹加偶像的王振先生授予權利,和文官們相互掣肘,正統元年(1436年)王振入掌司禮監,一躍成為宦官之首,同時王振也成為了明朝第一個專權的太監。

明朝太監“一哥”――王振

王振畫像

3。王振膽子夠大,要多大有多大。想當年老朱創業的時候,借鑑前朝經驗教訓為防止太監干政,太祖老朱甚至規定所有太監不許認識字,所以明朝初期太監根本沒有干政的能力,也更沒有那個膽子,不過老朱的這個規定並沒有被嚴格的實行,到了宣宗的時候,設立了“內書堂”,也就是王振同志的發跡之地,王振後來還膽大包天的去掉了明太祖立在皇宮裡“宦官不得干政”的牌子,由此可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呀,太祖老朱的棺材板快蓋不住了。至於這個內書堂就是專門培養能處理奏章的太監人才,這也就是司禮監秉筆太監的誕生。尤其是到了明英宗的時候,奏摺批紅成了司禮太監的主要工作了,也充當了皇帝的代言人,那麼他們的地位可想而知。王振入掌司禮監之初,張太皇太后以及很多仁宗朝的老臣還都健在,所以小王沒有掌握多少實權,也不敢怎麼得瑟。

明朝太監“一哥”――王振

明英宗朱祁鎮

一直到了正統七年(1443年)太皇太后去世,內閣多位老臣病的病死的死,小王便開始了狂作之路,要多得瑟有多得瑟,此後多年間,他利用皇帝的信任肆無忌憚的排除異己,作威作福,俗話講:“上天欲其滅亡,必先使其猖狂”。王振同志的地位和權力上升的雖然很快,但是下沉的更快。正統十四年(1449年)也先多次襲擾明朝邊境,別看咱力的王振同志對帥軍作戰一竅不通,但是卻執意勸英宗御駕親征,軍隊出發後,王振又不聽將領的意見,為了給自己爭面子,執意指揮行軍路線繞道到自己家鄉,因此錯過了最佳作戰時機,最終明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戰亂中王振仍不聽規勸,自己在‘作’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死在了樊忠將軍的鐵錘之下,至此這位明朝太監“一哥”就這樣波瀾壯闊的死了,而自己導演的“土木堡之變”不但葬送了自己的性命,還讓無比信任自己的“小粉絲”明英宗在關外吃了那麼多年的生羊肉,甚至大明王朝都差點為自己陪葬,大明王朝至此以後也開始由盛轉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