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從藝30餘載,從本土唱到海外,她是當之無愧的“潮劇皇后”

從藝30多年,張怡凰從潮汕唱到廣東、從廣東

唱向

全國、從全國唱出海外,是當之無愧的“潮劇皇后”。今年二月,她唱著潮劇《觀燈》,登上央視2019年元宵聯歡晚會。

源初:喜愛與堅持

小時候的張怡凰在母親的薰陶下,有著與同齡人不同的喜愛。南澳島上潮劇演出,場場必看,家中亦不時搭起簡易的潮劇小舞臺。張怡凰15歲那年,陪著姐姐去考戲校,自己順道“練膽”,卻不曾想到天資得到賞識,在500多人中脫穎而出,成功被選進戲校,由此踏入潮劇的演藝之路。

從藝30餘載,從本土唱到海外,她是當之無愧的“潮劇皇后”

用“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來概括戲校四年的生活,再合適不過。張怡凰深知,戲曲演員必須是全面的,不單單是站在臺上會唱、會抖幾個水袖,而是要能文能武。憶起四年中的艱辛,張怡凰稱,那時候的自己,腿並不是很軟,她便用腰帶綁上十幾塊磚頭,吊在腿部中間,然後再壓腿,從早到晚長久地練下來,腿變軟了,但是不科學的練習方法,也讓筋骨的傷永久地留了下來。也正是這份執念,讓她在19歲時,用一曲靈動的《白狐仙》博得廣東潮劇院一團團長青睞,走上了潮劇演藝人生的康莊大道。

創新:阻力與堅守

張怡凰第一次接觸“咽音”,是在進入廣東潮劇院一團,聽一位北京教授的講解。張怡凰覺得,這種科學的發音方法,正是她想要的。後來張怡凰北上中國戲曲學院求學,始終沒有忘記教授所講的發音方法,除了校內課程外還專門請了一位聲樂老師,帶她學習“咽音”,不斷拓寬自己的演唱道路。

從藝30餘載,從本土唱到海外,她是當之無愧的“潮劇皇后”

但當時,身邊出現很多不同的意見,不少人認為張怡凰的發音是高腔花腔、是美聲唱歌,不是正統的潮劇發音,缺少了潮味。然而,張怡凰始終堅持自己,將獨特的“咽音”與潮劇唱腔結合起來,摸索出一種既不失潮劇韻味且又字正腔圓的發音方法。

從藝30餘載,從本土唱到海外,她是當之無愧的“潮劇皇后”

最終實踐證明,“咽音”確實是一種比較科學的發音方法。在戲臺上,一本戲唱下來兩小時左右,一般一個晚上唱兩本,不少演員唱到後面便沒有足夠的氣力,但是越到後面,越是重頭戲,越是需要高亮的嗓音。這時候,“咽音”的優點凸顯,張怡凰憑著獨特的唱腔,越到戲曲結尾處,嗓音越發高亮有力,越發酣暢淋漓。這聲獨特的嗓音,雖然歷經他人的不解與反對,但是在張怡凰的堅守之下,成功破除障礙。在此後的表演中,改良的唱腔讓張怡凰收穫了諸多榮耀,可以說,堅持創新唱法,唱開了她的潮劇發展道路。

從藝30餘載,從本土唱到海外,她是當之無愧的“潮劇皇后”

2007年,張怡凰獲得了第23屆梅花獎,填補了潮劇女演員“梅花獎”的空白。張怡凰的那場《東吳郡主》給觀眾帶來了極大震撼,從人物形象、服裝、道具、舞美到燈光設計,所有的一切都讓人耳目一新。也正是這部劇,以創新的製作手法和張怡凰獨特的演繹,吸引了很多青年觀眾,讓很多人開始喜歡看潮劇,帶來了潮劇發展的黃金時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發揚:魅力與傳播

30多年的演藝生涯,2008年,張怡凰接任廣東潮劇院副院長和團長;張怡凰先後隨團赴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演出。1999年,出版了《張怡凰個人唱腔專輯》,2001年在日本舉辦了個人的演唱會,成為廣東第一個到日本去開演唱會的潮劇演員。

從藝30餘載,從本土唱到海外,她是當之無愧的“潮劇皇后”

張怡凰與新加坡遠道而來的潮劇戲迷交流

談及潮劇的魅力,張怡凰憶起2009年去泰國演出,一位90多歲的觀眾在見到她後十分激動,直說“幸好有你陪我”。原來,那張1999年釋出的專輯,十年來每天都在陪伴著老人,朝夕不止。

讓張怡凰印象深刻的,還有一位香港的戲迷。“他見到我,邊說邊哭,終於見到真人了!”張怡凰未曾想到,原來一個大男人,可以喜歡潮劇到如此地步。

張怡凰說:“有潮水的地方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劇,聽潮劇,是刻在骨子裡的習慣與熱愛。”

從藝30餘載,從本土唱到海外,她是當之無愧的“潮劇皇后”

2015年,張怡凰退下團長一職,但是她並未離開舞臺和觀眾,而是開啟了轉型演出,並致力於潮劇的傳承發展。近兩年,張怡凰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戲迷們從喜歡聽戲、看戲,到喜歡唱戲、演戲,登臺演唱水平不亞於專業演員。張怡凰覺得,這是戲迷們給她的一種刺激、壓力,也是動力,讓自己更進一步去提高自己的唱腔,如同打擂臺那樣,若專業比不上非專業,則是失態。於是,張怡凰也參與到這類互動中,透過這個平臺,在推廣普及潮劇的同時提高演繹水平,並且讓更多人喜歡潮劇。

作者: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