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知音的悼念,為你作最後幾首曲子。鑑賞《張季鷹吊顧彥先》

人生短短几十年,萍水相逢的,泛泛而談的朋友,可謂數不勝數,但是能懂自己的,能夠在精神上達到共識共鳴的,卻寥寥無幾。

知音就像茫茫人海上的明珠,是可遇不可求。

或許你很早就碰到明白自己的人,或許你會在某個人生階段在不經意間與之相識,或許一輩子都沒有人懂自己,知音讓人生的意義變得豐富起來,讓自己在這個世上不再孤獨。

王朔先生有句名言,人活在世上,無非是抱團取暖。

《張季鷹吊顧彥先》這篇名文,是出自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講述張季鷹的知音兼好友顧彥先去世後,張季鷹沒有遵循一般葬禮的程式,而是走到靈床上,為好友作最後幾首曲子,作最後的道別和懷念。

知音的悼念,為你作最後幾首曲子。鑑賞《張季鷹吊顧彥先》

古文鑑賞

《張季鷹吊顧彥先》——南朝宋,劉義慶

原文:

顧彥先平生好琴,及喪,家人常以琴置靈床上。

意譯:顧彥先一生愛琴,到了去世的時候,家人一直將他的愛琴,放在靈床上。

張季鷹往哭之,不勝其慟,遂徑上床鼓琴,作數曲。

張季鷹去哭喪,心情悲傷得不能自已,他直徑走到靈床上,彈起琴來,作了幾首曲子。

竟,撫琴曰:" 顧彥先頗覆賞此不?"

彈完之後,撫摸著琴,說:“顧彥先還能欣賞這些曲子嗎?”

因又大慟,遂不執孝子手而出。

接著大哭起來,哭完後,連顧彥先兒子的手也忘記拉一下,沉痛地走出了靈堂。

——完

知音的悼念,為你作最後幾首曲子。鑑賞《張季鷹吊顧彥先》

顧彥先,生前與陸機兄弟名聲相等,人稱“三俊傑”,一生愛琴,是張季鷹在琴樂上的知音。

顧彥先去世之後,家人知道父親愛琴,把琴一直放在靈床上,讓先父的心頭之愛,陪他走完最後一段路程。

好友張季鷹悲痛萬分,去弔喪的時候,看見了靈床上那把琴,他沒有遵循一般葬禮的禮數,而是直徑走到靈床上,悲痛地作了幾首曲子。

如果顧彥先尚且在世,他一定聽懂張季鷹在琴樂上的心聲,而顧彥先的家人們,也沒有上前去阻止。

雖然這種舉動可能在葬禮上會顯得無禮,但家屬們知道,那是他們父親的一生的知音和摯友,那份交情早已超脫世俗的框架。

張季鷹那緩緩而來的琴聲,讓曾經彼此相知,彼此欣賞,彼此扶持的崢嶸歲月,展現在悲傷的人們的面前。

逝者一生愛琴,那知音的琴聲,就是對逝者最珍重最真摯的懷念,那無盡訴說的琴聲,也戀戀不捨地送了好友一程。

從此世上知音再難覓。

張季鷹彈完之後,撫摸著琴,問躺在靈床上的好友,還能欣賞得出來自己在彈什麼嗎?

像是在跟一個活人說話,短短一句,好像好友從來沒有離開過。

但逝去的一切不可能再現了,好友已經去世了。

隨著琴聲完畢,自己也在過去的記憶中醒來,望著躺在靈床上,那陰陽相隔的好友,情緒終於崩塌,陶然大哭,不能自已。

而待哭完之後,精神已經茫茫然,連好友的兒子的手,也忘了拉一下,就這樣悲痛地離開了靈堂。

知音的悼念,為你作最後幾首曲子。鑑賞《張季鷹吊顧彥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