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雛於先秦,成於明清”,漫談為何說戲曲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

引言

京劇,是戲曲在不同時代的各派互相融合而形成的中國古老傳統藝術,這種古老的藝術雛形在於先秦,完型在於明清。隨著戲曲的繁榮帶給了人們非常多的娛樂文化,這種戲曲影響力是十分廣的因為戲曲不受年齡、階層和文化的限制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喜歡,本文追溯到戲曲的發源地——江南。

江南地方的戲曲特別的繁榮,浙江上海的越劇、上海的滬劇、福建的潮州戲、安徽黃梅戲等等,而在北方戲曲卻並沒有這麼多。在很大程度上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程度高給了戲曲發展的空間,人們對戲曲的消費可以發現戲曲在不斷的變遷並且戲曲對於江南民眾的影響也是十分顯著的,作為傳承至今的國粹來說是很好研究的歷史題材。

“雛於先秦,成於明清”,漫談為何說戲曲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

江南百戲之祖-崑曲

戲曲並不是唱戲那麼簡單,戲曲中的戲詞是文學的代表,戲曲的舞姿是舞蹈的代表,戲曲中的武打是無數的代表,戲曲中的雜技……這就表明戲曲並不是一派的流行,而是一種舞臺藝術的多方面結合秦的樂,北宋雜劇,元的雜劇將戲曲創作空前繁榮,戲曲作家也是層出不窮。

這是一種古代精神文化的進步隨著朝代經濟的發展,這種精神文化隨著不同方式而展現,戲曲是最後的形式。戲曲與服飾一樣作為文化的物質代表,戲曲的變遷反應社會程度的不斷變化,比如人們的精神享受,而戲曲帶來的戲曲收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種精神文化的沉迷給社會帶來了慵懶之風,慢慢導致帝國的滅亡。

隨著戲曲越來越繁榮,出現了很多的派別,崑腔、京腔為代表創造完整的戲曲文化體系。這種文化體系不是一時的,而是長久的融合發展而來。而大部分的戲曲卻來源於江南地區是值得深思的,不僅僅江南經濟水平的提高而帶來的物質享受促進戲曲的文化還與當時的社會風氣等相關因素有關。這種多個因素形成的多元化戲曲使戲曲浮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雛於先秦,成於明清”,漫談為何說戲曲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

江南大戶人家的戲園子

《松窗夢語》記載:至今遊惰之人,樂為俳優,二三十年間,富貴家出金帛制服飾器具,列笛歌鼓吹,招至十餘人為隊,搬演傳奇,好事者竟為淫麗之詞,轉相唱和。一郡之內,衣食於此者不知幾千人矣。

江南的大戶人家對於戲曲更是喜愛,常常建設戲院專門聽戲來體現富家大戶的文化趣雅並且將這種戲院文化將戲曲進一步的推動和推廣。在《紅樓夢》中常常在戲院裡聽曲,並且在大壽之時更是點曲慶祝,戲曲如何推廣又如何與人們互相影響的,是本文講述的主題。

一、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江南戲曲文化的繁榮

江南,作為南宋經濟中心南移後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地方。明清時候江南不管是糧食還是財稅都是第一位,所以在江南社會中佔據重要的地位。隨著經濟中心的發展,江南的政治、經濟和思想都在多方面的進行不同的影響,這種背景下對戲曲文化帶來了充足的發展。

戲曲的來源大多是普通的群眾,人口的增長將帶來充足的戲曲觀眾。江南地區的人口在當時屬於全國前列,不管是明中還是清中,江南的人口一直保持著密度優勢。這種優勢的形成起源於農業的進步,江南被稱為魚米之鄉,當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之後,對其開墾也大量的增加,隨著不斷地開墾耕地面積出現了人口一般的龐大,從而進行了互相的作用。土地養人,人開土地的迴圈之中。

“雛於先秦,成於明清”,漫談為何說戲曲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

江南人口

《明史》記載:計是時,宇內富庶,賦入盈羨,米粟自輸入京師數百萬石外, 府縣倉庫蓄積甚豐,至紅腐不可食。

這種由農耕經濟帶來的人口增長間接帶來商品交換從而促進了商品經濟和市鎮經濟的發展。這時候市鎮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市民階層開始出場,對於戲曲這一文化會呈現幾何倍的傳播,透過一種無形的潛移默化進行影響,並且隨著市鎮商賈的風氣帶動將戲曲成為江南普遍的風氣。

並且市民階層對於衣食住行上與農村有了區別對文學和信仰,娛樂等呈現了探索的方面這種經濟的持續支援將江南的市民階層一直保持著較高水平,人們的消費和文化會發生了改變,對於精神的消費會大大增加。

“雛於先秦,成於明清”,漫談為何說戲曲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

湯顯祖成名之作《牡丹亭》

圖片可以看出明代進士的分佈圖,人口的增長加之科舉制度的改革,文人進士更是繁多。這種文人的代表出現促進了文學的發展,在江南小說的不斷出現、評書等文字文化融入了戲曲之中促進了戲曲的蘊含。徐渭、湯顯祖、馬夢龍等人都是來自江南地區的文學大家。所以戲曲的出沒與這些人的文學創作是密切相關的。

二、戲曲業的蓬勃發展將戲曲進行組合誕生出派別

戲曲與宗教一樣都是擁有專門的舞臺的,在古代成為專門劇場的,是神廟裡的戲臺。隨著人們去祭祀神廟而帶來戲曲的演出從而構成一個演出的環境,這種舞臺戲曲最早在唐代隨著發展在宋代時候出現了專門的演出場所一直到了明清。

《東京夢華錄》記載:於殿前露臺上設樂棚,教坊、句容直作樂、更互雜劇舞旋。

由於這種專門場所的演變,而且集中在市集人多的地方,將戲曲表演在江南影響不斷地擴大,並且影響到了宗廟領域。因為這種戲曲表演在歌舞、音樂、等文化因素之多將宗教祭祀更加的形象給人強烈的衝擊感,於是宗教祭祀和戲曲便分割不開。

於是各個廟宇都有戲班演出,隨著戲班的演出出現了很多神話的故事,城隍廟、老爺夫人等故事這種具有宗教色彩的會更加的容易接受,在江南城隍廟的信仰是十分高漲的,所以城隍戲也越來越多。這是宗教信仰帶來的衍生文化,透過人們對宗教的祭祀來進行發展,這種發展會隨著人們關注程度越高而發展越快。

“雛於先秦,成於明清”,漫談為何說戲曲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

城隍戲

廟宇僅僅是戲曲的開始,在文化的傳播力上,往往人多的地方就有了戲曲。茶樓酒館,往往評書在的地方都擁有了戲曲來吸引觀眾,這是一種互相共贏的關係。這種消費慢慢在江南成為主流,是一種精神消費,這要是精神消費的地方都會有戲曲的開始和發展。

隨著戲曲的蓬勃發展,各個戲曲藝術家為了搶佔市場紛紛提高自己的演出水平,根據當地方言和典故加以傳唱產生親近感,這種結合體現了自身的特點,出現了很多的流派。這是戲曲派別組合的重要部分,成為謀生的一種手段。在江南地區許多富貴人家和大戶人家紛紛建立屬於自己的戲班,這種戲班往往有不同的文化特點從而傳出不同的流派。

這種群體往往產生了不同的管理崗和組織機構,出現了組織,這種戲曲就不會輕易的消亡,在組織內進行管理來走向市場是十分正確的做法,結果也是客觀的。在明清兩代裡佔據文化市場很大的一部分,往往藝人離開之後會帶走一部分人再進行不同群體的唱戲為生,這時候語言和風格的交流又促進了新的戲曲的產生,從而促進戲曲文化的繁榮發展。

“雛於先秦,成於明清”,漫談為何說戲曲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

京劇

三、江南戲曲聽眾的審美導向促進江南戲曲的繁榮

只要是消費就需要引流,這種引流物件就是消費者。觀眾是戲曲生存的源泉,只要是這種口上的技術和表演能力觀眾就是衣食父母,現在來看就是相聲的輝煌和京劇的落寞根本原因就是受眾的規模。

所以受眾的歡迎程度決定了戲曲的存亡。戲曲本是一種舞臺上的藝術,就需要展現舞臺價值來贏得觀眾的認可,在歷史上可以看出得到觀眾認可的戲曲就會生存,不認可的就會消失。所以戲曲在現在的消亡也是佔觀眾很大程度的,那麼明清江南地區為何如此繁榮。

而明清時江南地區戲曲是異常繁榮,不管是觀眾群體的規模還是各個階層對於戲曲的包容程度都是空前的大的。這在觀眾審美導向上江南地區是十分開放的,多元化的戲曲將在江南地區百家爭鳴。

文人雅士作為看戲的主要人群,能夠理解各個戲曲的詞意和戲曲意義。而明清時期江南就是教育的黃金基地,士大夫階層是十分強大的,因自身文化程度高,對於戲曲會有更好的理解甚至還會參與創作,這也是為什麼江南地區戲曲詞不斷出新的原因。

“雛於先秦,成於明清”,漫談為何說戲曲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

文人作詞

而且在明清期間,女性也是可以看戲的,我們知道中國古代對於女性的限制是十分大的,連拋頭露面都會被說傷風敗俗,而在戲曲上卻可以和男性一起看戲足以看出戲曲的魅力,從側面還能看出戲曲文化的影響力。

欣賞戲曲就是一種精神活動,這種審美導向和觀眾是雙向的。戲曲跟隨觀眾的審美,觀眾指導戲曲的走向,不同的觀眾集體的不同深層心裡將戲曲更加的多樣化來滿足多樣化需求。所以出現了雅俗共賞的局面,江南地區的民眾對戲曲種忠誠度越來越高就給戲曲無窮的生命力。

《五雜組》記載:宦官、婦女看演雜戲,至投水遭難,無不楊哭失聲。

江南地區戲曲異常的繁榮不僅是群眾規模的龐大,也是社會各階層對於自己的心裡訴求到了戲曲上。戲曲將人們的審美、生活、文化素養、政治信仰、價值觀、人格等等充分表達出來。引起了人們差異性共鳴。

“雛於先秦,成於明清”,漫談為何說戲曲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

繁榮的戲曲

評價

江南美景多妖嬈,江南帶來的文化一直傳承到現在,在根本上就是因經濟發展帶來的。而我們現在高速發展的同時與傳統藝術相結合,在互利互贏的基礎上帶動國粹的發展,這種傳承也是任重而道遠。

明清時期又是社會變革的時區,江南地區將戲曲更加的固定把戲曲在市場上逐漸增強,成為戲曲文化繁榮的主要動因。戲曲的消費不斷把民眾的物質和精神都帶來一系列的變化,不僅豐富了民眾而且改善了民風,調整了社會關係,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

戲曲成為中華的國粹,但從輝煌到落魄是歷史的選擇。黃金時代的戲曲已經過去,如今國民審美導向從各種腔調到了流行音樂。戲曲創作人甚至不能溫飽,學藝不精反而承擔不起戲曲的重擔。這種藝術慢慢衰落已經跟不上歷史的潮流,僅能從現在進行結合才可以生存下去。

參考文獻:

《松窗夢語》

《明史》

《東京夢華錄》

《五雜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