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第一批90後30歲:“變老”還是“變成熟”?

第一批90後30歲:“變老”還是“變成熟”?

01

最近網上有句話說:

20歲時為跨年通宵達旦,徹夜狂歡,不畏黑眼圈;

但30歲的跨年夜,早早就寢而眠了,內心可以毫無波瀾。

第一批90後就這樣踩著2020新世代的節拍,走到了世俗觀念中的“而立之年”。

有人說,20歲看盡了風花雪月,品嚐了人世滄桑,到30歲看問題自然更加通透;

然而也有人抱怨,迷茫了幾十年、蹉跎歲月,30歲到了,為何感覺自己還是一無所能、一無所有?

其實,年齡本身是無法自然而然地帶來焦慮或成熟的,正如夢想不會到了一定的時間自動實現。

地球上70億人,又怎麼可能人人一過30歲,就個個一夜之間“三十而立”呢?

所以,其實大可不必以三十歲為“人生節點”來對照、要求自己,一定要取得怎樣的成績,重要的是每個今天,你都能優於昨天的自己。

第一批90後30歲:“變老”還是“變成熟”?

02

30歲時,著名導演李安剛剛從紐約大學畢業,但他找不到工作,於是在家當了六年的家庭“煮夫”,

這期間,家庭開支全部仰仗於李安的妻子。李安則包攬了所有家務,做菜、帶孩子。

期間,岳父岳母去他家吃飯,李安做了一桌好菜,岳父母開玩笑說:

“你做的飯太好吃了,不如去開個餐館吧”。

其實,李安一直沒有放棄夢想。這六年的賦閒生活雖然備受煎熬,但他每一天都在為自己的夢想積攢能量,

除了做家務,他還在讀書、看片、鑽研劇本,正是這段默默無聞、潛心修煉的時光,為他日後的飛黃騰達紮下了堅實根基。

後來,他逐漸引起業內關注的劇本《推手》、《喜宴》,都是在這6年中一點點打磨出來的。

李安說:我是36歲才開張,是很晚熟的一個人。現在回想起來,我蠻感恩自己漫長的幼稚期。

許多人好奇,我怎麼熬過那一段心情鬱悶的時期。當年我沒辦法跟命運抗衡,但我死皮賴臉地賴在電影圈,繼續從事這一行。

當時機來了,就迎上前去,如此而已。生長本身是需要孕育的,很多事情不是一下就可以成功的。

第一批90後30歲:“變老”還是“變成熟”?

現代社會,成熟的教育體系使得年輕人進入社會的年齡不斷推遲,簡單機械地將30歲人為設定成人生的分水嶺,

“一定要擁有xx的存款,一定要做到xx的職位,一定要實現有車有房有物件有孩子的目標”,顯然已經不合時宜。

30歲時,吳京剛剛到香港發展,卻遭遇很多的挫折和打擊,找機會很難很難,後來他下定決心自己當導演。

整個《戰狼》系列的電影,吳京籌備了6年多,最終在他42歲的時候,

《戰狼2》憑藉精良的製作一舉創造了多項票房記錄,吳京也登頂了中國影史上演員票房榜的榜首位置。

03

中學時,以為上了大學,生活就輕鬆了,大學畢業後,以為有份好工作,人生就穩定了,工作之後,我們以為只要結婚成家有了寶寶,一切就都全好了。

但實際上,人生哪個階段不面臨著考驗,不需要勤勞,不需要奮鬥呢?

俞敏洪曾說,企業家是一幫極其孤單的人群,他跟自己的員工和部下是不可能完全真心交流的,甚至自己的家人也不一定能夠理解自己所做的事情。

比如有人可能會說,家裡不缺錢還這麼拼命幹什麼?

他說,

其實拼命的背後不單是為了錢,而是內心有一種永遠不滿足的狀態,不是不滿足於財富、名聲,而是一種不屈服、不買賬的精神。

第一批90後30歲:“變老”還是“變成熟”?

只要內心有追求,不管多大年紀,都依然可以享受生活的新鮮樂趣。

著名畫家黃永玉被網友稱作“第一老頑童”,他在50歲時考了駕照,70歲時還跑去義大利遊學寫生,80歲做了《時尚雜誌》的封面模特;

他的性格就和他的畫一樣,一直保持著野孩子的童趣,年過九旬還開著跑車出去兜風,週末會看看《非誠勿擾》。

第一批90後30歲:“變老”還是“變成熟”?

富蘭克林有句話:大多數人在25歲就死了,只是在75歲才埋葬。

有時,你以為給自己規劃好了在某個年紀要選擇的生活,其實不過是在世俗的眼光之下,放棄了想象力和內心深處的渴望。

每個年紀應該怎麼過,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自己試了才會知道。

我很喜歡哲學家李澤厚對“三十而立”的解釋,他說,

“三十而立”就是“三十歲建立起自我”。

在三十歲,“立自己的評判體系,立對世界的認知體系,立對他人的情感意識。”

王小波在小說《三十而立》中說:“三十歲之前有很長的路,因為我們老是在展望,到了三十歲我們就在路上了,我們該埋頭趕路了!”

如果非要說30歲和20歲有什麼不同,那我想應該是心智更加成熟了,能夠獨立地去思考和決策了。

你更加知道,沒有什麼不勞而獲和理所當然,

你越發清楚,選擇不僅意味著得到,還意味著責任,

你更加明白,想要什麼,不等不靠不埋怨,而是踏踏實實地用雙手去尋找,去爭取。

正如那句話:“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尋找愛情,只是去愛;

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

你不再追求成長,只是去修行;

一切才真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