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你小時候有沒有聽說過“灰色校園童謠”?

相信很多朋友小時候上學時,在學校都朗誦過《人之初》這篇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字句朗朗上口,文片通俗易懂、順口、易記。這篇經典讀據說由物宋代更定(有爭議),王應麟原著(有爭議)。關於《三字經》的年代和作者在每一個朝代說法都不一樣,但是大多數的後代學者都認為是王應麟為了更好地教育自己家族的孩子,所編寫的三字經。

你小時候有沒有聽說過“灰色校園童謠”?

《三字經》內容被遭到了魔改,從朗朗上口的人之初,性本善,變成了三字魔經。至於改編後的內容並沒有明確的作者,不知道是哪一位人才寫出來比三字經原文還朗朗上口的句子。

你小時候有沒有聽說過“灰色校園童謠”?

遭到魔改的還有李白歌頌友誼的別離詩作品《贈汪倫》,就被改編成了“不給錢”的版本。

你小時候有沒有聽說過“灰色校園童謠”?

你小時候有沒有聽說過“灰色校園童謠”?

《上學歌》

你小時候有沒有聽說過“灰色校園童謠”?

還有更為經典的

《老師的回眸》

等等改編作品

你小時候有沒有聽說過“灰色校園童謠”?

你小時候有沒有聽說過“灰色校園童謠”?

你小時候有沒有聽說過“灰色校園童謠”?

但沒想的是,關於新校園童謠的討論,卻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你小時候有沒有聽說過“灰色校園童謠”?

這篇文章,由教育專家孫宏豔主持撰寫。她在四名老師和多名同學的幫助下,收集整理了七八十首時下校園中流行的童謠。

經過蒐集和整理,孫老師發現,這些童謠有的改編自古詩詞,有的則源於流行音樂。而很多童謠中,彷彿隱藏著孩子們的苦惱。於是,孫老師便以包容、開放的心態,選了31則童謠進行刊登。

她認為,這些童謠是“混話”也好,“趣話”也好,都是孩子們自己的文化。之所以刊登出來,是希望成年人能看到一個童真世界,以及孩子們的歡樂和煩惱。

你小時候有沒有聽說過“灰色校園童謠”?

然而,此文一經刊登,卻引起了極大爭議。

在文章被刊登後,質疑的聲音隨之而來。其中,許多家長紛紛對編輯部的這一行為表達了不滿。原因無外乎幾點:首先,《少年兒童研究》是本專業度極高的教育期刊,卻刊登了這類“無聊”的玩意。

有人認為這些“灰色校園童謠”,它們當中有許多內容,是成人文化的嫁接,是低俗文化。孩子們很容易被童謠裡錯誤的內容所誤導,產生錯誤的三觀,不利於以後的學習和成長。”

你小時候有沒有聽說過“灰色校園童謠”?

我覺得其實大可不必,這些批判,未免有些小題大做,有的童謠,只是學生在生活細節上表達了對教學方式的不滿。至於童謠有的積極,有的消極,這都很正常。

你小時候有沒有聽說過“灰色校園童謠”?

如果一味要求童謠有教育意義,那就沒人感興趣了。而那些“灰色童謠”,它們被傳唱可能僅僅是因為孩子覺得好玩,或者是面對學業壓力時的發洩。從精神分析學的理論來說,這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防禦,讓緊張的心理得到放鬆。

你小時候有沒有聽說過“灰色校園童謠”?

你小時候有沒有聽說過“灰色校園童謠”?

這些校園童謠,可能格調確實不高,可能和學習也沒啥關聯。

但是,它們卻承載了我們共同的童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