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最後七年:一場腥風血雨中的無奈與淒涼

明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已經偶感風寒幾個月的朱標突然不治身亡,英年早逝。這一年朱元璋65歲,太子朱標38歲。

關於朱標之死,《明史》記載非常簡略:“比還,獻陝西地圖,遂病,病中上言經略建都事。明年四月丙子薨,帝慟哭”。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最後七年:一場腥風血雨中的無奈與淒涼

窮苦出身的朱元璋非常溺愛自己的孩子,尤其是朱標,一直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來精心培養。早在朱元璋還是吳王的時候就封朱標為世子,待到後來朱元璋奠定大明江山,洪武元年便封朱標為太子,並且鄭重宣佈:“

國家建儲,禮從長嫡,天下之本在焉

。”(《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五十一)。意思是,國家儲君,根據禮儀規矩,必須立嫡長子,這是天下安定的根本。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最後七年:一場腥風血雨中的無奈與淒涼

如果不出意外,朱元璋百年之後,朱標就是毫無爭議的皇位繼承人。朱標的突然薨逝,對朱元璋的打擊可想而知:幾十年的精心培養付諸東流,白髮人送黑髮人。眼看著自己一手創立的大明王朝,一開始就面臨後繼無人的危機。本想安度晚年的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走進風雨。

選誰做皇位的繼承人,這是個問題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最後七年:一場腥風血雨中的無奈與淒涼

要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先記住一句話,朱標臨死還是個太子。這點很重要!

前面已經說過,大明王朝繼承製度為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說有嫡立嫡,無嫡方立長,而且有“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規矩。那麼,按照嫡長子繼承製“有嫡立嫡,無嫡方立長”的說法,朱標這個嫡長子已經過世了,那麼皇位的順位繼承人理所當然的就落到朱元璋嫡次子朱樉頭上。道理很簡單,朱標死的時候還是太子身份,按照法統是不能直接傳給他自己的子孫的,因為他自己都還沒有繼承大統,怎麼往下傳呢?

但是朱元璋這回沒有按照套路出牌,朱樉沒有入選。

朱元璋為什麼不選次子秦王朱樉?

秦王朱樉跟他親哥朱標一樣短命,在其死後三年也暴斃了(也趕在了朱元璋老爺子之前)。我們看看他親爹是如何評價這位兒子的就知道當年為啥不選他了。

祭文中這樣寫道:“朕自即位以來,列士分茅,封建諸子,爾以年長者首封於秦,在於永保祿位,藩屏帝室,夫何不良於德,竟殞厥身。爾雖死矣,餘辜顯然。”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最後七年:一場腥風血雨中的無奈與淒涼

一般而言,祭文的內容都是讚美死者,同時表示哀思的,就算死者生前有種種不好行為,但死者為大,為逝者諱,人們往往也也不會再說他壞話了。但朱元璋卻在寫給朱樉的祭文中,痛罵朱樉的所作所為說他死有餘辜,罪有應得。

大家想想,死後老朱都罵他死有餘辜,活著的時候老朱又怎麼會放心將大明江山交給他手上呢!可以想象,當朱元璋在南京收到兒子的死訊的時候,心裡除了悲傷恐怕也在暗暗慶幸當年沒有選這位次子當太子,不然又要重新選了

既然老二不想選,那後面的老三,老四們就跟沒指望了。因為選了就破壞了嫡長子繼承製,這是立國之本。朱元璋明白,自己是開國皇帝,這個頭帶不好,後面的子孫是會有樣學樣的。既然兒子輩裡面沒有合適的,就只能在孫子輩裡面選了。

說是選,其實可選的也不多,也就朱標的幾個兒子。藩王的孩子和太子的孩子地位還是不一樣的,再說其他藩王的孩子年紀還太小。朱元璋已經沒有時間了。

朱允炆竟然不是朱標嫡子,朱標嫡子另有其人

先來看看朱標的幾個孩子吧:

朱標的太子妃為常遇春的女兒常氏。常氏共有兩個兒子,嫡長子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就去世了,比他爹朱標死的還早,死時年僅8歲。第二個兒子朱允熥出生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是朱標的嫡次子。

朱允炆出生於洪武十年(1377年),母親為呂氏,是庶長子。

朱標死後,按照嫡長子繼承製,朱標的順位繼承人應該是嫡次子朱允熥。

朱元璋不愧是朱元璋啊這一次又沒有按套路出牌。朱元璋選擇了朱允炆為皇太孫,法統性最高的朱允熥落選。

老朱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首先可以肯定年齡絕對不是問題,因為二者只相差一歲,而且朱標死時他們一個十五歲,一個十四歲,年齡也都不小。按照明朝的規矩,15歲都可以獨立到外面當藩王了。

既然年齡不是問題,朱元璋應該有更深層次的考慮,那就是外戚勢力的問題。

說到這,不得不說朱標和他的兩位妃子。朱標的正妃常氏是常遇春的女兒,常遇春雖然早死,但是為了讓朱標能坐穩大統,朱元璋封常遇春的長子常茂、次子常升、三子常森為太子太保,目的就是為朱標組建一支效忠於自己的一流的武將集團,讓朱標有能力抗衡那些開國的淮西勳貴們,同時也有能力震懾各路藩王。

同時大明悍將藍玉也與朱標也關係匪淺。他是常遇春的妻弟,就是朱標的舅舅。同時也是太子朱標的鐵桿心腹。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最後七年:一場腥風血雨中的無奈與淒涼

大明悍將藍玉

朱允熥的孃家勢力就是常家和藍玉,一旦上位那麼常氏就會上升為外戚家族,常氏三兄弟一手遮天的日子指日可待。在加上一個驕橫跋扈的藍玉……而反觀朱允炆,母親為呂氏,是文臣呂本之女,朝中根本沒有什麼勢力,不會出現外戚專權的情況。

綜合考量,為了避免常家干政, 朱元璋最終還是決定立朱允炆為皇太孫。儘管有一方面原因是因為朱允炆深得朱元璋喜愛,但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朱允熥孃家勢力太強。

朱允熥雖落選卻也被立為吳王。吳王這個封號可不簡單,朱元璋原本的封號就是吳王,如果不出意外明朝不會有人被封為吳王。但是朱允熥被封為吳王,而且封地為最富庶的江南,也許這是朱元璋內心的愧疚吧。為了安穩統治剝奪了你當皇帝的資格,作為補償,餘生就在江南做一個不問世事的土豪王爺吧。

繼承人已經有了合適人選,接下來就應該為其掃清障礙了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最後七年:一場腥風血雨中的無奈與淒涼

藍玉是朱元璋為朱標將來坐穩江山而留下的,所以之前不管藍玉多麼驕橫,朱元璋都沒有動他。現在,朱標死了,老朱明白不管是朱允熥還是朱允炆,他們兩個都很難駕馭藍玉。所以,藍玉必須得死。

藍玉,該你了!新賬舊賬一起算吧。於是轟轟烈烈的“藍玉案”拉開了序幕:

洪武二十六年,藍玉被錦衣衛密告謀反。朱元璋下令對藍玉剝皮。

洪武二十七年,江夏侯周德興以及穎國公傅友德,定遠侯王弼亦被賜死。

洪武二十八年,開國六公爵最後一位僅存者馮勝被殺。至此,藍玉案牽連到十三侯、二伯,連坐族誅達一萬五千人,明朝建國功臣誅殺殆盡。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日,大明皇帝朱元璋崩逝於南京城內,享年七十一歲。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最後七年:一場腥風血雨中的無奈與淒涼

一位本該安享晚年的耄耋老人,在人生的最後幾年,卻被迫走進了一場腥風血雨。三個兒子相繼先他而去,老人的眼淚早已流乾。在人生最後時刻,看著床前的孫兒,老人露出了欣慰的微笑:以後的路,就只能靠你自己走了。老人抬眼看了看窗外,一縷縷陽光透過窗紙顯得特別明亮,老人不禁想起了那年夕陽下的奔跑,一個他愛了一輩子的女人正在向他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