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同樣是才女,為何林徽因幸福終身,張愛玲顛沛流離?

民國,是我國一個社會及其動盪的時期,這裡不僅封存了2000多年前的封建思想,還擁有著西方啟蒙思想的萌芽。民國也是才女才子的天堂。

張愛玲和林徽因,同樣是才女,同樣是大戶人家的孩子,但是兩個人的生活,卻是截然相反。

張愛玲和林徽因一樣,都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家庭,但是單單從家庭來說,張愛玲不及林徽因十分之一。

林徽因的母親,是父親林長民的第二任妻子,雖然沒有能夠給林家傳宗接代,被後來的三太太所奪取了寵愛,但是歸根究底,也是一位正妻,家裡的長母。

同樣是才女,為何林徽因幸福終身,張愛玲顛沛流離?

我情願化成一片落葉,讓風吹雨打到處飄零;或流雲一朵,在澄藍天,和大地再沒有些牽連。

林徽因曾經在自己的日記裡這樣寫道:

“母親所帶給我的,都是抱怨,都是黑暗。而父親,卻給了我他全部的寵愛”。

父親林長民擁有著很多的子女,但是唯獨對林徽因寵愛有加,因此她也是唯一一個能夠得到父親的支援,來到英國留學的孩子。

在英國的這四年,她在這裡接受了當時最開放的教育,也讓自己養成了樂觀開放的陽光心態。

而對於張愛玲而言,他的童年,是她的噩夢。在她還未懂事之前,父母親依舊恩愛如初,但是在之後,她的印象裡,存在的只是父親對母親的拳打腳踢。

對於她的父親,那就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子弟形象,抽菸喝酒打架鬧事樣樣都能夠排上名,喝完酒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對妻子兒女的拳腳相加。

之後母親受不了父親的折磨,父母親離異,各走一方,而那時的張愛玲,只是一個小孩子,從此她就養成了孤僻無助的性格。

同樣是才女,為何林徽因幸福終身,張愛玲顛沛流離?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同一個世界,不一樣的人生。林徽因的童年,得到的是“萬千寵愛集一身”的寵愛有加,而張愛玲的童年,卻是“十年生死兩茫茫”的無奈。

林徽因一直以理智著稱,面對愛情,她卻衝昏了頭腦,曾經的她,和風流才子徐志摩愛的天昏地暗,轟轟烈烈。

但是最後的最後,他們沒有走到最後,反而是嫁給了門當戶對的梁思成。

哪一年,她6歲,他24歲,大概是因為前世的回眸,才造就了今生今世的相遇相知相識相戀。那也是一個少女懵懂的季節,面對這位青年才子的狂追不捨,她動心了。

正當兩個人的甜蜜的過著屬於兩個人的生活時,張幼儀出現了,這對於林徽因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突然她慌了。

同樣是才女,為何林徽因幸福終身,張愛玲顛沛流離?

對於張愛玲來說,她從來沒有能夠懂得愛情是什麼樣子。從愛上胡蘭成,再到賴雅,他們的年齡都比張愛玲大不少,彷彿她不是在找尋自己的愛情,而是在找尋自己失去的那份父愛。

從出生到現在,他的父母沒有給她說過什麼時候愛情,什麼是甜蜜,她只能夠運用自己為數不多的經驗去找尋自己逝去的那份愛情。

在她的愛情裡,她低到了塵埃,但是卻在塵埃裡獨自療傷。對於愛情,能夠讓她放棄整個世界,可是誰,又願意給予給她一份微不足道的愛情呢?

林徽因也好,張愛玲也罷,曾經,他們都只是一個年少無知的孩子。孩子的世界,應該是天真無暇的。林長民一生敢於為國為民,最終造就了林徽因敢於跳揚子江的中堅情結。

張愛玲從小父親的缺席,她卻用了一生去救贖。晚年的她客死他鄉,

若非人生苦難,誰又願負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