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心理學家:有這3種感覺的人,會把祝福活成“詛咒”

心理學家:有這3種感覺的人,會把祝福活成“詛咒”

最近有一部電視劇《安家》正在各大衛視熱映,劇中的房似錦和她媽媽的故事再一次將原生家庭這個詞引到了一些人面前,房似錦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農村家庭,排行老四,前面是三個姐姐,她出生時,父母一看,還是女兒,差點就扔到了井裡,被爺爺挽救,取名房四井。

靠著爺爺的幫助和自己的不屈不撓的,她走出了噩夢般的原生家庭,在魔都做房產中介,開始自己的新生活,可是和原生家庭千絲萬縷的聯絡依舊讓她苦不堪言。

她的媽媽張口就是一百萬,不給就各種威脅和辱罵,除了外在的剝削,內在心裡感受也在深刻地影響著她。

她勤奮的工作,表現得高冷,不與人親近,總的來說她不開心、不快樂,而開心、快樂這無比重要,可以說她的這些表現和她糟糕的原生家庭息息相關,亦可以說,她的命運是沒有被父母祝福過的,這讓她很難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其實不光“房四井”,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孩子,或許他們並沒有像劇中得“房四井”那麼悲慘的成長經歷,但是他們依舊是沒有被父母祝福過的,這樣的孩子(成人)會時常有這樣三種感覺。

心理學家:有這3種感覺的人,會把祝福活成“詛咒”

1、低價值感

什麼樣的人有會低價感,通常來說,被父母在年幼時期經常貶低的孩子會變得低價值感。我的來訪者慧雲(化名),她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用通俗的言語來說,她有著深深的自卑。

慧雲告訴我,她們家裡人幾乎不會好好說話,就連關心人也是罵著說的。對於她這個女兒,就更是沒有啥好言語,從小罵她太能吃,罵她學習不好,長大了罵她賺不了錢,不孝順。就這樣她總覺得自己不好,自己不行。

曾經一度很討厭父母應對生活的方式,但是現如今卻發現,自己和父母一樣,也不會好好說話,也喜歡罵人,於是越發討厭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會一個人孤獨終生。

2、不配得感

所謂的不配得感就是總覺得自己不配擁有,有的時候這種感覺是在意識層面的,有的時候,這種感覺是在潛意識層面的,如果是在潛意識層面,它就會成為一種力量,打壓一個人的能力,使得其很難獲得成功。

來訪者慧雲自己總覺得自己很差勁,有很多條件不錯的男生追求過她,她總是覺得自己配不上對方,就算剛開始相處的不錯,到了最後也會下意識的搞砸。

不配得感不僅僅影響著她的感情,還影響著她的事業,她大學本科畢業,但卻總是覺得自己的文憑,自己的專業根本就沒有什麼用。她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是總覺得自己只不過是在混日子,自己的能力不配在這個崗位上,只是領導沒有發現,自己遲早會被辭退,為此她總是謹小慎微,戰戰兢兢的。

心理學家:有這3種感覺的人,會把祝福活成“詛咒”

3、低挫折感

與此同時,她還很容易就感到挫敗。比如她很難堅持,很容易因為一些事情不順利而情緒低落,也很容易自暴自棄,怨天尤人。

這主要是因為她對自己沒有信心,她不相信自己在經過時間和空間上的等待之後,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在不配得感和低價值感的指引下,她會下意識地把把自己的工作搞砸,以證明自己對自己的判斷是對的,這也就是心理學上的自我實現效應。就這樣她在事業上也是持續性的走低,越來越不好。

所以我們也看出來了,在上面三種感覺的指引下,一個人會成長和發展的越來越不好,很多時候我們會將這些歸咎於命運,說這是自己命不好,與其這樣說,不如說,從原生家庭開始,有這樣三種感覺的人,命運是沒有被父母祝福過的。

心理學家:有這3種感覺的人,會把祝福活成“詛咒”

也許父母都願意自己的孩子生活的好,都希望給孩子傳遞祝福,可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一些不當的養育,不會長出祝福,只會形成“詛咒”,只會讓孩子的一生過得很難!

願天下的父母,以及終將成為父母的人知道這一點,去學習和成長,唯有這樣才會給予孩子一個健康的人格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