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天津人為啥管所有女性都叫“姐姐”,這是智慧,更是尊重

眾所周知,天津人有個對女性的統一稱呼“姐姐”,讀作“結界”。

基本上到99,下到10歲出頭,年紀大就是老姐姐,年紀輕就是小姐姐,一般來說都叫不錯。不過也不能亂用,年紀大稱呼年紀太小的,絕沒有滿頭白髮的老太太管小女娃子叫“姐姐”的。

天津人為啥管所有女性都叫“姐姐”,這是智慧,更是尊重

這個“姐姐”風大約是2000年興起的,但是老年間,天津衛不喊“姐姐”喊“大姑”。

那時走街串巷賣魚、賣菜的小販,吆喝著:“蘿蔔、茄子、大白菜呀!”應聲從院裡出來一位婦女買菜,小販迎上去:“大姑,您挑點嘛?”1斤蘿蔔、2斤土豆,生意做成,和和氣氣,“明日再來,給我捎點鮮姜來。”連明天的生意都有了。

只是,你可千萬別太精明,看見買菜的婦女風華正茂,套近乎,喚一聲“大嫂”,再看見買菜的婦女上了年紀,更親切地喚一聲“奶奶”,惹麻煩了,人家一輩子沒出閣,你怎麼就喚人家是大嫂呢?

再說人家老太太只有兩個女兒,沒有兒子,你喚人家是奶奶,明擺著是罵人。輕的,啐你一口,重的,白拿你兩棵白菜,不給錢了。

所以,喚大姑最保險,你出閣了,是大姑,你沒出閣,也可以是大姑,到了90歲,還沒出閣,仍然是大姑。

你喚她大姑,再折理,她也挑不出刺兒來,做生意,就得有這麼點講究。

如今新時代,女性市民走在路上,隨便什麼人過來,就是一聲“姐姐”,喊不老又顯得親切,的確省了不少事兒。

天津人為啥管所有女性都叫“姐姐”,這是智慧,更是尊重

一句“姐姐”藏學問

在社會交往中,用親屬稱謂招呼並無親屬關係的陌生人,可以拉近心理距離,顯得親切真誠,這種稱謂理念早已在天津形成傳統,所以初來乍到的外地人,對這種倆人還不認識就論上“七大姑八大姨”的叫法,有點不適應。

天津人,尤其是做買賣的商販,嘴都跟抹了蜜一樣甜,這是商業行規的體現,和氣生財。到了店鋪,別管買不買,商販都會熱情地招呼一句:“姐姐,您了看點嘛?”不管什麼時代,做生意和顧客打照面,開宗明義第一條就是打招呼,究竟使用什麼稱謂,裡面的學問可大著了。

天津人為啥管所有女性都叫“姐姐”,這是智慧,更是尊重

打個比方,比如十七八的一個閨女,週日陪著媽媽外出購物,到農貿市場買菜,孃兒倆都被小販稱為“姐姐”,管閨女叫“小姐姐”,管年長的叫“老姐姐”。母女倆相視一笑,都會覺得舒服受用。為嘛?閨女聽後心裡頗得意,覺得自己長大了,人家沒管自己叫“小孩”,說明已然受到社會的尊重。

天津人為啥管所有女性都叫“姐姐”,這是智慧,更是尊重

媽媽那邊就不用說了,更是開心,在外人看來自己和閨女跟親姐妹似的,說明還很年輕。您說這菜還愁賣嗎?“姐姐”這個稱謂,可以說符合了各個年齡層次女性的心態,是多少年來智慧的結晶。

天津人為啥管所有女性都叫“姐姐”,這是智慧,更是尊重

此外,天津的女性長輩面對陌生的年輕女子,有時也稱之為“姐姐”。這是怎麼個原因呢?例如:一位大娘領著三四歲的小白眼兒逛街,路旁小攤散發著烤山芋誘人的香味,小白眼兒吵著要吃。於是,六十來歲的大娘停住腳步,對盯攤兒的一位三十多歲的婦女說:“姐姐,這烤山芋怎麼賣?”外地過客聽了,或許會產生疑惑:這叫法可亂了輩分啊,大了好幾輪的老太太怎麼管小年輕兒叫“姐姐”呢?其實大娘這聲“姐姐”,是替小白眼兒叫的。而絕非認為賣烤山芋的女青年比自己容顏還老。天津人有這種叫法的習俗,比如閨女管自己的爹叫姥爺,這一聽不亂了“輩兒”麼?其實是以她的孩子口吻叫的。

一句“姐姐”不犯忌

有很多女性一些隱私不方便透露,比如年齡、婚姻狀況、體重等等。特別是現在人們晚婚晚育的情況越來越多,對不熟悉的女性更是不能瞎叫。咱就拿走街串巷挑擔賣菜的舉個例子。小販看見一位前來買菜的婦女,三十來歲,漂亮賢惠,小販主動招呼一聲:“大嫂!……”後面半句還沒說出來就招來白眼兒:“德行!誰是你大嫂!”小臉兒一繃,婦女氣哼哼地走了。旁邊買菜的大娘小聲說:“你這個冒失鬼啊!人家是大閨女,還沒出閣呢!”賣菜小販說:“嗨,我哪知道啊!”吃一塹長一智,你可能只是隨口一叫,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就是稱呼犯了忌。

天津人為啥管所有女性都叫“姐姐”,這是智慧,更是尊重

因此,在平常社交中,面對陌生的女性,在選用稱謂時,天津人特別注意其婚姻狀況,比如“嫂子”、“大嬸”、“大媽”、“大娘’之類表示已婚的稱謂,使用的時候特別慎重。在對婚姻狀況不明的情況下,“姐姐”這個詞就成了最保險的稱謂,您了出閣了是姐姐,還沒出閣的也是姐姐,怎麼叫都不犯忌。

可能有的人就納悶了,那為嘛要叫“姐姐”,不叫“妹妹”呢?在天津的社交禮儀中,對於年齡相仿的陌生異性,天津人習慣稱“哥”不稱“弟”,體現的是尊重;稱“姐”不稱“妹”,除了尊重之外,還顯示大氣與正派,規避了輕佻。您想如果一張口就“妹妹長”“妹妹短”的,疑似情語,聽著就有點兒酸,容易產生誤解,以為這位男士有其它“動機”。而且管對方叫妹妹,也得看人家願意不願意,而男士自謙地叫一聲“姐”,讓人家挑不出禮兒來,不落包涵。

現在天津話的“姐姐”,已經從十五六的小姑娘,到四五十的中年婦女,全部涵蓋在內。“姐姐”稱謂,融合了商業文化的精細、移民文化的熱情和市井文化的純真,體現天津人的寬廣胸襟和爽朗情懷,加之幽默元素的融入,使之成為了更具有深厚含義的“天津話”。